藝術 | 琴醉太白——中華古詩詞創作歌曲毛佩琦作品音樂會在京舉行首演

9月25日下午,“琴醉太白——中華古詩詞創作歌曲毛佩琦作品音樂會”首演在北京舉辦。活動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諮詢委員會主辦,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支持,北京崇賢館承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院友會、中國樂器協會器樂文化專業委員會、北京樂器學會琴歌與少兒美育專業委員會、光明世界·傳統文化讀書會、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絲綢之路公益基金書香中國公益項目協辦。

原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梁鋼,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所黨委書記趙笑潔,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文物保護基金會原理事長馬自樹,郭沫若紀念館原館長郭平英,人民音樂出版社社長沈致金,以及本場音樂會作曲毛佩琦、中國樂器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主任楊青、北京崇賢館館長李克、人民音樂出版社《琴醉太白》責任編輯劉瀅、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院友會、本場音樂會協辦人陳國光及部分在京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六十餘人參加了此次音樂會。

梁鋼在致辭中表示,此次《琴醉太白》選取李白的十多首詩詞,由毛佩琦先生譜曲,由楊青琴歌藝術中心來演繹和詮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

古典詩詞,反映着中華民族的物候、風俗、勞作和愛情等多方面的思想和生活,它像是人民生活的一面鏡子。古琴,它歷來為中國古代文人所推崇,左琴右書是歷代文人的理想生活。古詩詞和古琴的結合,至少可以追述到孔子時代。我們從詩經、樂府、唐詩、宋詞、元曲等歷代無數動人的詩篇和音樂經典的出現,可以看到這些作品大多是文人和音樂家最完美的協作。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明史學家毛佩琦擔任《琴醉太白》的作曲,也是這次音樂會全部歌曲的音樂創作者。在開場環節,他介紹了音樂創作的緣起與初衷,並表示:中華文明,既有“贊天地之化育”的哲學體系、歷史傳承,又有“天下歸仁”的理想情懷。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為深入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理念,更好地在新時代傳承發揚中華智慧、民族精神,此次《琴醉太白》音樂會選取了“詩仙”李白的十餘首作品和李清照的兩首詩詞作品譜寫成歌曲。音樂創作力求將中華歷史的輝煌與凝重,將詩人對於現實生活的超越性表達,彙集於民族音樂之中,努力呈現出一種大眾喜愛的、全新的藝術風格。

古琴藝術家楊青的領銜參演,使這次演出的作品成為了當代文化人與藝術家聯合創作的琴歌藝術精品。作品將中國古代詩詞的文化內涵和音樂價值完美地融合,為大眾深入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藝術上的創造性轉化,展現了一次開拓性的嘗試。

現場,楊青古琴藝術中心的演出人員,身着優雅的傳統民族服裝,採用弦歌雅韻的古典演唱方式,以古琴、洞簫、琵琶、古箏、阮咸等民族樂器為伴奏,在曲目演繹之前加以文化背景的深入解讀。青年文化學者曹雅欣擔任的文學講述,形式立體鮮活,效果動人心弦,令人耳目一新。

一邊是娓娓道來、一邊是琴歌裊裊,這種把文學解說與琴歌彈唱融合表達的演繹形式,既立足古典,又新穎時尚,讓觀眾在聆聽每一首琴歌時,既有理性上的文化認知,又有感性上的藝術體驗。音樂會還特邀了歌唱家吳霜,以及青年歌唱家柳婧、張依冉、毛國臣、劉宇、毛琦、倫艷艷等演唱嘉賓,為觀眾帶來一場形式質樸而內涵豐富的視聽盛宴。在演奏部分,音樂會還邀請了青年古琴演奏家沈怡喬、青年笛簫演奏家丁若琦、青年古箏演奏家趙宇坤、合成器蔣團連,共同完成。

現場專家學者和觀眾紛紛讚歎:本場音樂會是一次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的燦然綻放,同時也具有中國民族音樂與西方音樂的交流、輝映與碰撞的時代意義。

(圖片由活動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