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57萬億元、增長4.8%,是全國首個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總量連續35年居全國首位。”
1月23日,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省政府工作報告公布的這一經濟數據,引發各界廣泛關注。
生產總值突破13萬億元
是什麼概念?
另外,想對這個數字有更直觀的感受,還可以看看它在全國“大盤”中的分量。在去年我國超126萬億元的經濟總量中,廣東gdp佔10.8%。這一沉甸甸的分量,說明廣東在全國經濟穩中向好所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
gdp總量突破13萬億
廣東用了多久?
“一省抵一國”,這是許多網友對廣東的調侃,也是實打實的稱讚。實際上,在改革開放前,廣東只是一個邊陲農業省份。1949年,廣東gdp為20.27億元,1978年為185.85億元,居全國第五。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地處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廣東率先改革開放、創辦經濟特區,完成了從經濟相對落後農業省份到全國第一經濟大省的驚人跨越。1989年,廣東經濟總量首次位居全國首位,這一領先就是35年。
從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佔比,也可以清晰看到廣東的飛速發展。1952年廣東僅佔全國的4.3%,1978年佔5.1%,2008年佔11.9%,2022年約佔11%,接近全國九分之一。
機遇與挑戰並存廣東將給出怎樣的答卷?
在經濟增速方面,相比全國5.2%、廣東年初預定的5%以上的經濟增速,4.8%的實際增速存在一定差距,這也說明廣東經濟持續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
總而言之,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問題,增強憂患意識。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
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7年全國第一, 全省經營主體突破1800萬戶、全國第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7.1萬家、全國第一,高新技術企業超7.5萬家、全國第一,a股上市公司總量、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均居全國第一,全國每4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是“廣東造”……
一項項數據,用事實說明廣東經濟發展的質量、結構、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