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聯播》繼續頭條聚焦“3820”戰略工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3820”戰略工程,是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親自主持編製的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設想,為福州發展擘畫美好藍圖,確立總綱領、總方略。

如何更加有力推動戰略工程的實施?習近平同志提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工作思路。“改革給我們以活力,開放給我們以實力。”

新聞聯播系列報道《“3820”戰略工程啟示》第二集,講述福州改革探索和開放實踐的故事。

“開放是福州經濟發展的生命線”

走進中印尼“兩國雙園”元洪投資區,豐富的漁獲來自3700多公里外的印尼東爪哇省圖班市。

共建“一帶一路”讓中國和印尼攜手打造“海上魚倉”,一端連着福清加工廠,一端連着印尼捕撈場。

元洪投資區,正是習近平同志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期間親自推動建設的。

改革開放是“3820”戰略工程實施的重要思路。福州地處閩江之畔,東海之濱,區位優勢明顯。

“積極招商、基礎先行、改革配套”成為當時福州改革開放的具體路徑。

“開放是福州經濟發展的一個生命線。我們現在要全方位地開放,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以僑引僑、以僑引台、以僑引外”

福州是僑鄉,400多萬僑胞遍布世界各地。

如何吸引僑商投資?

習近平同志提出“以僑引僑、以僑引台、以僑引外”。為了吸引僑商回國投資,他親自帶隊去招商。

時任福清市委書記練知軒回憶道,“習近平同志動員他們回鄉搞工業園區,說給家鄉捐資,就好比給鄉親們送‘雞蛋’。‘雞蛋’吃完了仍然是‘窮光蛋’。可是搞工業園區可以帶動家鄉發展,如同幫家鄉‘養雞’,‘雞蛋’天天有得吃,日子才能過得越來越好。”

聽習近平同志這麼說,僑商們都很認同。經過多次溝通,開發50平方公里元洪投資區的協議最終落地。

這是中印尼“兩國雙園”的前身,也是我國最早的“僑辦”開發區之一。

迎難而上 自力更生全面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隨着福州跟國內外城市的交流越來越多,基礎設施漸漸跟不上了。

“當時福州沒有民用機場,客商進不來,物資出不去,國家也沒有計劃投資建設。習近平同志提出機場項目不解決,勢必影響福州市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展,我們一定要迎難而上,自力更生,自建國際機場,而且20年不落伍。”時任福州市委副書記方慶雲說。

那時,國家還沒有在福州建機場的規劃,福州決定自己先干,幹部群眾籌一部分錢,華人華僑捐一部分,財政爭取一部分,國家再補貼一部分,經過5年的建設,長樂國際機場1997年正式通航。

為了適應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習近平同志還根據“3820”戰略工程確定的布局,全面推進深水碼頭、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一棟樓辦公”“反對幹部辦事拖拉、扯皮、人浮於事”

然而,硬件設施跟上了,招商力度也更大了,可仍有不少外商在觀望。

“他們擔心招商的時候都說得很好,到落地的時候政策又起了變化,對投資軟環境有顧慮。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必須言必行、行必果。”練知軒說。       

不僅要“馬上就辦”,而且要“真抓實幹”。

“一棟樓辦公”“一條龍”服務推廣開來,在全國開了先河。“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等諸多服務機制也不斷推出,還創立“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等模式。

“習近平同志告訴我們,我們要為改革開放提供一個良好的軟環境,反對幹部辦事拖拉、扯皮、人浮於事。”時任福州市委副書記王文貴說。

冠捷集團、東南汽車等一批企業紛紛落戶福州,福州保稅區、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等迅速崛起。

從1992年到2010年,共有20多個開發區、投資區培育壯大。到2010年,“3820”戰略工程設定的目標順利完成。

福州地區生產總值從1992年的150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3242.65億元、年均增長16%,建成區面積擴大4倍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了9倍、6.7倍。

依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州新區、自貿試驗區等優勢,福州發展新型材料、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了紡織化纖、電子信息等千億產業集群。近5年來,全市進出口總額突破2500億元,新設外商投資企業近2000家,貿易夥伴遍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來源:央視《新聞聯播》

輯: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