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老區一部劇 亮相深圳成熱點

——山東沂水非虛構舞台劇《紅石崮》深圳文博會藝術節演出側記

秋風輕拂,海浪放歌。在深圳這座現代化大都市,掀起了第十九屆中國(深圳)文博會藝術節展演熱潮。9月12日至13日,帶有濃郁沂蒙特色的紅色題材非虛構舞台劇《紅石崮》登陸深圳大劇院,向特區觀眾展現了沂蒙精神的偉大與深厚。

一部紅色精品舞台劇的誕生

2022年3月至7月,在臨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沂水縣委、縣政府將《紅石崮》創作確定為文旅活縣重要工作之一,組建專門的創作團隊,進行頂層設計、全面協調、統籌資源,以打硬仗、打勝仗的姿態抓落實,構建了所有涉及單位和部門擰成“一股繩”的布局,政治文化“一體化”的工作格局。排演了被列為山東省“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全省優秀巡演劇目的紅色題材非虛構舞台劇《紅石崮》。

這部劇基於發生在沂蒙山區沂水縣的六個真實紅色故事創作而成,分《初心紅日》《血染戰報》《紅旗飄飄》《赤心若克》《崮上紅雲》《生死相守》六個篇章,用一線穿珍珠的藝術手法,將“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八路軍山東縱隊和大眾日報社”在王莊成立;雲頭峪村老百姓捨命護衛“大眾日報”;農民劉洪秀和妻子楊鳳琴堅守信念與山東省“第一面黨旗”共存亡;中共夏蔚區委書記武善桐為掩護百姓和八路軍傷員抱鬼子跳懸崖;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婦女幹部陳若克和剛出生二十天的女兒在沂水城英勇就義;八路軍偵察員郭伍士受傷後被紅嫂祖秀蓮相救,郭伍士千里尋母,二人結下母子情緣生死相守等故事搬上了舞台。以真實存在的“紅石崮”作為象徵,用《大眾日報》報道過的這六個故事的新聞作導引,藝術地展現了沂蒙人民的堅韌不拔、忠誠無畏,紅色文化的崇高神聖、堅如磐石,中國革命的勝利成果萬古長青、永恆不敗這一重大主題。

從小縣城演到到大都市

《紅石崮》從2022年7月開始上演,先後在沂水、臨沂、濟南等地演出60餘場。山東省委黨校、大眾報業集團、山東師範大學、臨沂市委黨校、沂蒙幹部學院及沂水縣的黨員幹部、普通觀眾,將近6萬人先後觀看該劇,好評如潮。國內百餘家網絡媒體圍繞該劇發表了新聞、通訊、評論文章,把深入傳播紅色文化,進一步弘揚沂蒙精神,推向了新高潮。

深圳市文化和旅遊局高度關注該劇,第19屆中國(深圳)文博會藝術節熱情地向《紅石崮》的演出單位沂水縣文化館發出了演出邀請,希望能在影響巨大的文博會藝術節上,在新時代深圳的藝術舞台上看到該劇,從而推動沂蒙精神與特區精神的緊密結合,鼓舞深圳人民更加奮發向上。這對沂蒙老區人民來說無疑是莫大的鼓舞與榮幸,因為中國(深圳)文博會藝術節是一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藝術節,每屆持續2個月,能夠得到邀請的文藝團隊需為國內外有較大知名度,且有一部成熟而具較大影響力的劇目或一台精彩的文藝節目方能在藝術上展示。沂水縣文化館作為縣級藝術團隊能夠得到邀請,是深圳文博會藝術節舉辦以來所少見的。


踐行着沂蒙精神走向全國

《紅石崮》場面宏大,涉及人物眾多,共有演職員70餘人。這些演員99%都為沂水本土演員和業餘文藝愛好者,但是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極大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吃着煎餅、盒飯,參與這台充滿創新意識和人文情懷,又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大型話劇的演出。

主演之一李升霞已近七十歲高齡,在去濟南演出前因意外受傷造成右胳膊骨折,但她吊著胳膊忍着疼痛堅持到濟南連續演出了兩場。很多觀眾得知真實情況後,感動不已,讚歎這才是真正的人民藝術家。而李升霞卻表示:“戲比天大啊!作為一名老文藝工作者,我不能因為受了點傷就耽誤整部戲的演出。”

導演薛岩是著名的戲劇編劇、導演,他的許多作品都獲得過國內大獎。作為本劇主創團隊的核心人物,他為這個劇的成功付出了巨大心血和汗水。年過六旬的他,由於長期操勞,身體一直處於亞健康。但是為了該劇成功搬上舞台,他冒着酷署堅持排練,為全體演職員樹立了良好榜樣,也激發了廣大演員的幹勁。

舞台總監張偉良不僅統攬全劇的各種事務,還扮演劇中一名八路軍戰士。在排練過程中,他每天7點左右即趕到現場,來不及吃早餐,就帶着煎餅鹹菜,什麼時候有空了好歹吃一口。整個戲排練完成搬上舞台,他瘦了將近二十斤。本就瘦弱的他,看上去更瘦弱了。但他卻說:“一個縣級文化館能排練一台大戲不容易,我作為文化館負責人,必須身先士卒,以最大的努力完成這個劇,並使之成為精品力作。”

其實,在紅石崮劇組,每個演員都付出了很多很多。不管個人家庭條件多麼優越,在劇組,他們一樣吃盒飯,一樣加班熬夜。就連十歲的小演員張馨歆,也能和大哥哥大姐姐們一樣不怕苦不怕累,令大家交首稱讚。

為了節約經費,此次赴深圳演出,所有演職員乘坐的是普通列車,2000多公里的路程,27個小時的行程,從帶隊領導到演職員,從年過七旬的老人,到十來歲的孩子,沒人喊苦,無人叫累。不僅如此,大家一路上除了吃盒飯就是吃煎餅,七十多人的隊伍組成了一道吃煎餅風景,令許多旅客好奇地觀看。而當他們得知這是一群從沂蒙山赴深圳演出紅色題材非虛構舞台劇《紅石崮》的演職員時,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沂蒙人就是樸實吃苦,沂蒙人創造的沂蒙精神不是白創的,他們真是踐行着沂蒙精神走向全國的。

深圳專場演出受追捧

《紅石崮》在深圳專場演出期間,受到了深圳觀眾的熱情追捧。這其中即有年半百的老人,也有很多年輕人的身影。甚至有幾位曾經職位很高的退休老領導,也悄悄來到劇場觀看該劇。兩場演出,現場觀眾全都鴉雀無聲,沒有人亂走動,沒有人亂說話,連小學生也都靜悄悄的觀看。更讓人感動的是,有位八九歲的孩子,在演出結束時,跑到舞台前面向謝幕的演員敬了個軍禮。這個軍禮無疑是一個孩子對該劇的最高評價,也是對該劇演職員的最大褒獎。

演出期間,不斷有觀眾找導演、演員簽名。一位00後的年青人在與總編劇魏然森談感受時說:“這個劇的演員沒有名星,但是,他們的表演樸實無華,深刻到位,不比名星差。而且他們所傳導的沂蒙精神,是我們年輕一代需要深入了解、理解、傳承的。所以,我在看了這個劇之後,感覺他們比明星還要高大。”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則說:“在看這部劇的過程中,我多次流淚,我覺得沂蒙人民真是了不起,每個演員身上都透着感人至深的紅色文化氣息。”有一位公司老總在看完該劇後,手捧鮮花跑上舞台,鄭重地獻給了劇中老將軍的扮演者劉立龍,並懷着激動的心情與演職員合影留念。

成功的不只是一部戲

此次《紅石崮》赴第九屆中國(深圳)文博會藝術節演出,不僅完成了一部戲從沂蒙山走向全國的跨越,還帶動了山東沂水(深圳)雙招雙引暨旅遊推介會在深圳的成功舉行。永州市軍分區、深圳市煙草專賣局、深圳大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沂水駐深圳招才引智工作站、臨沂市駐粵流動黨委、臨沂市人民政府駐廣東聯絡處等單位的老領導或現任負責同志參加推介會。沂水縣領導陳士賢、王海娟、張曉華等同志在推介會上現場推介了“沂水精品旅遊線路”以及《沂水縣2023年度過夜旅遊團隊獎勵辦法》《沂水縣促進旅遊民宿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此次活動現場簽約了長清熱電聯產、年產2800台高聰手臂清潔機器人、景田天然飲用水(山東)基地、深圳市楊森工業集團食品行業智能化生產等項目,總投資43.3億元。

《紅石崮》演出期間,還在深圳大劇院展覽廳舉辦了沂水文旅產品展、沂蒙非遺手造產品展、“沂水十品”展及蒙山沂水書畫展。引來了絡驛不絕的深圳市民前來參觀。

實際上,《紅石崮》的上演,早從去年開始已經顯現出“成功的不只是一部戲”這樣一種良好勢頭。該劇對於推動區域紅色旅遊發展,帶動餐飲、交通、住宿等方面的收入增長,已經產生了巨大作用。同時,藉助該劇所產生的熱能幅射,通過培育一批新的紅色沉浸式情景小劇,比如《紅衣新娘》《紅色貨郎》《布衣司令》《初心》《熱血》《赤誠》《堅守》《英雄》《奉獻》等等,進入紅色景區、紅色舊址、紅色紀念地進行實景演出,滿足外來遊客對本地紅色文化演藝的需求,不僅盤活了資源、填補了沂水縣露天演藝的空白,而且實現了演員業務的再造和人生價值的重塑,提升了紅色景區、紅色舊址、紅色紀念地的經營業態水平,並成為新的賣點。促進了紅色紀念品、民間手工藝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從作品到產品到商品的快速轉換,實現了寓教於樂、寓教於游、寓教於購的理想目標,為紅色基因的創新性傳承,提供了多業融合模式和重要經濟支撐。為紅色基因的創新性傳承,做出了積極貢獻!(趙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