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搞錢必看的4部紀錄片

心無旁騖,萬事可破。

作者:洞見leyla

著名商業顧問劉潤說:

“如今的世界,正在經歷一輪大的經濟下行周期。

如果你覺得冷,那這是對你的體檢,也是一次考驗。”

剛剛過去的2023年,有人生意蕭條,有人投資失敗,也有人工資銳減……

複雜的經濟環境下,很多人都感到如履薄冰。

說到底,一切的難關,都源於兩個字:缺錢

2024年想要擺脫困境,就不能再重複過去賺錢的思路了。

今天給大家推薦4部紀錄片,每一部都是經典之作,看完相信你也能打破常規搞錢的思路瓶頸,收穫滿滿。

1

《富哥哥窮弟弟》:

錢,要靠行動換取

郭德綱有句經典的玩笑話:要飯的沒有要早飯的。

因為他能早起,不至於去要飯。

現實中,那些生活窘迫的人,往往都有着一個致命的缺點:懶。

而那些足夠努力的人,向來過得不會差。

在這部紀錄片中,講了一對親兄弟的故事。

哥哥是千萬富豪,豪宅分布世界各地,商業版圖還在持續擴大;

弟弟是苦力工人,住在一輛改裝卡車裡,連上廁所都得去路邊的草叢解決。

為什麼成長於同樣的環境的親兄弟,成年之後的生活卻天差地別呢?

這部紀錄片,就深度剖析了導致他們人生差異的關鍵原因。

原來,哥哥從小就勤勞肯干,弟弟卻好吃懶做。

上學的時候,哥哥一路苦讀,終於跳出了原有的圈子,去了更高質量的學校。

閑暇之餘,他還會早上幫別人遛狗,賣報紙、晚上去超市打工賺錢。

在這個過程中,他一步一步摸索了賺錢的法門。

他發現,只要自己想到什麼立馬去干,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拼盡全力,最後總能賺到不少的錢。

而弟弟卻在最應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了貪圖安逸。

他荒廢學業,整天和一群狐朋狗友在一起鬼混,沒事的時候就四處閑逛。

他也羨慕哥哥的富有,但是卻從未付諸行動去努力,以至於多年來一事無成。

於是,在時間的流逝下,兩人的差距越來越大,最後甚至演變成兩個截然不同的階層。

馬斯克說過:“成功需要付出汗水,而不是空想和幻覺。”

很多人之所以賺不到錢,就是因為像紀錄片中的弟弟一樣:

只想着收穫,卻不肯付出播種的艱辛;

只期待享受,卻不肯在行動上付諸努力。

有句話說:這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知與行。

沒有行動的夢想,永遠是空想;不夠努力的人生,永遠無法翻身。

所有想要的財富,都是需要通過披星戴月的奮鬥去爭取。

當你足夠努力,想要的生活才會離你越來越近。

2

《成為沃倫·巴菲特》:

錢,要用專註獲得

有人說,這部紀錄片是目前全世界關於巴菲特最好的一部紀錄片。

因為它不僅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巴菲特,更傳遞了一種神秘的財富聖經。

該片記錄了巴菲特從一個不起眼的小男孩,蛻變成超級富豪的過程。

巴菲特很小的時候,就對賺錢充滿了興趣。

6歲那年,他從爺爺那裡批發口香糖和可樂,跑到街上賣給那些懶得逛商店的人。

結果這一舉動讓他賺取了不少的收入,於是他掙錢的心就更加堅定。

他會跑到高爾夫場的外圍,撿遺漏的高爾夫球,出售給二手店;

還會在大學的足球場附近,大聲叫賣爆米花和花生;

甚至在人們因為總統當選而狂歡的時候,他也在想着“如何把勳章賣給總統的粉絲”。

當周圍同齡的孩子都在玩耍的時候,只有巴菲特永遠把精力放在賺錢上。

他立志“30歲前成為百萬富翁,否則從當地最高的樓上跳下”。

為了實現這一夢想,他想盡了一切辦法。

他開始研究股票,並大量閱讀了圖書館中所有關於股票投資的書籍。

後來,他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合夥企業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並在這個過程中,一步步成為舉世聞名的“股神”。

當被有人問到他成功的秘訣時,他回答說:

專註。

確實,巴菲特常年住在奧馬哈街邊,距離上班地點只有五分鐘車程;

他每天上下班的座駕,是一台價值4.5萬美元的凱迪拉克。

多年不變的上班路線;

多年不變的麥當勞早餐;

多年不變的可口可樂;

多年不變的投資信仰。

他不關心除了商業以外的所有事情,生活中唯一在意的只有股票。

極致的專註,鑄就了巴菲特的成功。

想想生活中,很多時候人之所以一事無成,就是因為專註力不夠。

總是一山望着一山高,做着這行想那行,最終反而什麼都沒有做好。

董宇輝說:心無旁騖,萬事可破。

只有心無旁騖地付出精力,才能把自身的能力打磨到極致。

水平夠了,收入自然會迎來對應的突破。

3

《隱姓億萬富翁》:

錢,要靠認知贏來

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沃爾森法則。

它是由美國企業家s·m·沃爾森提出的,其主旨就是:

一個人能得到多少,取決於你知道多少。

換而言之,你認知的高低,決定了你財富的多寡。

紀錄片《隱姓億萬富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葛倫·史登斯,一個出身底層,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

一次,他接受紀實媒體的挑戰計劃。

媒體將他“投放”到美國東北部一個衰落的工業城市。

並要求他,在90天的時間裡,用100美元創辦一家估值百萬左右的公司。

起初,沒有人相信他能成功。

但是接下來他的一番操作,讓所有人都大開眼界。

當葛倫來到目的地時,他並沒有立馬去掙錢。

而是先去了解當地的消費水平,隨後估算自己接下來三個月的生活費。

他第一步是解決溫飽,於是就去撿廢品、做保潔。

但身體忙碌的同時,葛倫的大腦並沒閑着。

他想要做生意,靠創業來致富。

並且,他有自己的致富寶典:

我畢生信奉的買賣原則,就是要找到買家,其他自然就水到渠成。

很多人搞錯了,都是先去開發商品。

為了找到合適的買家,他幾乎翻遍了所有的網絡信息。

當他看到有人在網上求購軍用汽車輪胎,他就知道機會來了。

於是他跑遍城市的每個角落,從廢品堆里翻舊輪胎,賺到了第一桶金。

後來,他又發現本地人鍾愛啤酒,便開發出“燒烤+啤酒”的組合,受到無數顧客的歡迎。

就這樣,一個小攤發展為門麵店,還吸引了一堆合伙人,估值甚至超過了75萬美金。

有句話說得好:你賺到的每一塊錢,其實都是認知的變現。

認知不夠的人,就像被捆綁在無形的枷鎖中,無論如何掙扎,始終無法掙脫束縛。

認知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夠精準把握財富,實現人生的巨變。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努力,更需要的是對事物的獨特理解和敏銳洞察。

當你能看得足夠深,就能在競爭中搶佔先機,取得更大的成功。

4

《美國商業大亨傳奇》:

錢,要用心態維持

現實中,我們看那些富豪們總是過得悠閑自在,總以為他們的錢來得異常輕鬆。

但紀錄片《美國商業大亨傳奇》,卻告訴我們另一種真相:

再了不起的人物,在賺錢的過程中也是充滿了挫折。

區別於普通人的是,他們不管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總能及時調整心態,一步一步將夢想轉化為現實。

片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洛克菲勒年輕的時候,雄心勃勃進入商界準備展開一番作為。

起初新公司開業,一切都十分順利。

但是沒想到,一場災難性的風暴很快就襲擊了他們。

當時客戶和洛克菲勒簽訂了一筆合同,要訂購一大批豆子。

本來洛克菲勒可以從中大賺一筆,沒想到天氣突然驟變,一場霜凍擊碎了他的美夢。

到手的豆子毀了一半,而且狡詐的供貨商還在裡面摻和了沙土和細小的豆葉。

面對這筆註定要失敗的生意,洛克菲勒內心備受打擊。

但是他沒有讓自己陷入頹廢之中,而是積極尋找補救的措施。

他說:“我不能沮喪,更不能沉浸在失敗的痛苦當中,否則,我就會離我的目標越來越遠。”

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

通過報紙讓潛在客戶知道,他們能夠提供大筆的預付款,並能提前供應其他農產品。

結果,那年他們非但沒有受“豆子事件”的影響,反而大賺了一筆。

正如洛克菲勒所說:“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我把失敗當作一杯烈酒,咽下去的是苦澀,吐出來的卻是精神。”

很多人之所以一生碌碌無為,就是因為懼怕失敗帶來的打擊。

久而久之,再強的能力也在歲月的消磨中消失殆盡,徒留無盡的悔恨和空虛。

要知道,賺錢這件事好比逆風爬行,一路上總會經歷無數的風雨襲擊。

消沉懈怠,只會讓情況更糟。

保持平穩的心態,將所有的精力集中去解決事情,才能迎來新的轉機。

所有的財富,都需要一個好心態去助力、維持。

有人說:未來是一個錢選人的社會,財富永遠只會流向匹配它的人。

當你在賺錢的路上偶爾感到迷茫的時候,不妨看看以上4部紀錄片。

它們能拓寬你財富的視野,幫助你打破收入的上限。

當你能吸收其中的精華,並為自己所用,金錢就會源源不斷流向你。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