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森的回歸之作,結果弄巧成拙,大導真的老了?

本文作者:李嘯天

曾經在香港影視圈叱吒風雲的大導演吳宇森,上一部執導的作品是上映於2017年的《追捕》,可惜撲街了,時間也是7年前的事了。

再往上倒一下,《追鋪》之前的《太平輪》(上下)兩部也撲街了。

再往前倒,就是上映於2009年的《赤壁(下)》了,這已經是很遙遠的事了,已經是15年的事了。

作為導演的吳宇森,消失在公眾眼裡的時間太久了。

而他執導的最後一部好萊塢電影,還是上映於2003年的《記憶裂痕》,這已經是21年的事了。

沒有入會認輸,尤其是曾經呼風喚雨的大佬。吳宇森也是。

於是,在2023年底,吳宇森回歸了,而且直接回到了好萊塢,執導了一部非常吳宇森非常好萊塢化的槍戰動作片---《靜夜廝殺》。

好容易復出了,肯定要拿出點東西,拿出點想法,拿出點創意來。

《靜夜廝殺》夠新穎,在創意方面,可以說非常用心了。

你能想到一部電影里,主角一句話都不說嗎?

全程。

電影是影音的藝術,靠的是畫面與聲音。畫面不用說,聲音包括配樂與台詞。台詞是電影藝術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

電影沒有台詞,還能怎麼演?

吳宇森做到了,《靜夜廝殺》做到了。創意十足。

電影沒有聲音,還能拍出好電影,其實也有優質前作,《寂靜之地》就憑出色的創意,取得了極佳的效果,不僅出了續集,還要出擴展宇宙,可以說是大獲全勝了。

《寂靜之地》的沒有聲音是將配樂精簡到極致,至於電影角色其實是會說話的,也是有台詞的。

片中之所以不配樂,之所以不說話,是因為外星生物會循聲追殺。聲音就是恐懼源,這個設定相當新穎,出其不意,驚悚效果拉滿。目前已出的兩部《寂靜之地》都挺好看的。

另外,沒有台詞的好電影也有,典型像北野武執導的《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以及劉亞仁主演的韓片《無聲》。這兩部都是文藝片。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是講述兩位聾啞人的愛情,強調至愛無言,兩個人即便是不說話,也能將愛情的真諦演繹的很感人,北野武這個糟老頭一旦溫柔起來,還是很抓人的,拍攝了這樣一部很別緻的愛情片,很值得一看。

《無聲》里沒有台詞,也是將主角劉亞仁設置為了聾啞人,而且是一名痴憨的鄉村佬。其表明是一名買菜的鄉民,實則是一名為收屍人,負責為殺人黑幫處理屍體。表明上看這是一部犯罪片,但實際上它將講的是人性的覺醒。本質上還是一部文藝片,沒有犯錯之前的劉亞仁還是很強的,貢獻出了影帝級的表現。

國產片里也有一部《暴裂無聲》,男主角宋洋也是不會說話,全程沒有台詞。但這部影片算不上成功,宋洋演的也不怎麼樣,可以忽略不計。

是以,主角不說話,沒有台詞,影片還可以演的很好,是有成功的先例的。

吳宇森是有前例可循的,但怎麼說呢,《靜夜廝殺》的效果,還是差強人意,相當一般。吳宇森的復出,很不成功。

如果不是掛了吳宇森三個字,這片甚至不值得一說。

如果要做一個類比,《靜夜廝殺》與溫子仁執導、凱文·貝肯主演的《死刑》(也翻譯為《非法制裁》)很接近。

溫子仁作為當代的“恐怖片教父”,創造的“電鋸驚魂宇宙”、“招魂宇宙”都極為成功,執導的大片《速度與激情7》《海王》也大獲成功。《海王2》也是他執導的,撲街的主因在於dc,不在於他。

《死刑》是溫子仁前期執導的唯一非恐怖片作品。

《死刑》是一部犯罪片,講的是一名公司副總裁,家庭美滿,過着幸福的小日子,結果一次在加油站加油的時候,遭遇黑社會。趕巧,黑幫成員要過“成年禮”,副總裁的兒子就成了黑幫份子投名狀里的墊腳石,莫名其妙地被殺死了,就在副總裁的眼前,眼睜睜地看著兒子被殺死。

當兇手被羈押,卻沒有被嚴肅處理。副總裁急了,既然法律不給我一個公道,那麼我就為自己討回一個公道。

怎麼討?

是可忍孰不可忍,不能忍就無需再忍。

復仇,反殺黑社會。

於是,一名企業金陵,整天養尊處優,一轉身剃光了自己的精緻的髮型,開始瘋狂地鍛煉,然後開始單槍匹馬殺向黑社會的匪窩。

電影很俗套,但是還是蠻好看的。尤其是溫子仁借鑒了一些驚悚片的拍攝手法,將影片拍攝的更為好看。

《死刑》上映於2007年,沒想到16年過去,吳宇森居然copy了一個《死刑》過來。

只是,吳宇森讓主人公失語了而已。

與《死刑》一樣,《靜夜廝殺》的男主原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結果,自己的兒子在一場黑幫火拚之中,被流彈擊中,當場死亡。男主也被擊傷聲帶,導致失語,無法說話。

但為子復仇的心,同樣燃燒了狂怒中男主,他決心復仇,並殺往黑幫。

儘管細節不同,《靜夜廝殺》與《死刑》的故事框架是一樣。

可悲之處在於,後出的《靜夜廝殺》不如早前的《死刑》。

路徑依賴使然。

溫子仁擅長拍攝驚悚片,他對於影片節奏的把握是很準的,所以在《死刑》及後來的《速度與激情7》《海王》里,還是很好調用了他的經驗,將大片玩得很溜。

吳宇森的經驗是香港警匪片攢起來的,當他將港片經驗直接copy,只是將香港演員置換成好萊塢演員時,拍攝的《替身殺手》就徹底淪為了不三不四的尷尬作品。

汲取港片精髓,進行創新製作,《碟中諜2》《變臉》就讓吳宇森大紅大熱。包括後來撲街的《風語者》《記憶裂痕》,儘管票房不太行,但口碑並不差,可欣賞性十足。

可是,票房的失敗就已經斷了吳宇森好萊塢之旅的後路了。

回到國內,他拍攝的《赤壁》已經是靠卡司與場面制勝了,儘管票房大賣,但口碑並沒有上去,只是留下了“萌”“略懂”等幾個台詞梗。至於《太平輪》,即便是大卡司,依舊沒能救活這個劇本,電影的上部已經很差,下部上映時直接無聲無息。

吳宇森用自己引以為傲的雙雄模式翻拍的《追捕》,也是萬萬沒想到撲街撲的一塌糊塗。讓人看到屬於吳導的時代真的已經過去了。

吳導自己當然是不承認,於是他執導了《靜夜廝殺》,用事實再一次證明他真的老了。

歸根結蒂,《靜夜廝殺》的劇本不行,拍攝手法也不行。

在觀看《靜夜廝殺》的過程中,給人的感覺,這不是一部屬於當下的影片,而是屬於三四十年前那個時代的作品。整部影片透着一股濃重的《醉拳》《少林十三六房》時期影片的感覺,就是受了委屈的男主,想要經過一番拚命的鍛煉,完成蛻變與升級,最終走上完美復仇的過程。

《死刑》里也有男主鍛煉身體的鏡頭,但不多,也不是重點,《靜夜廝殺》里就太多了。它又不像《醉拳》《少林寺》《蛇形刁手》《少林三十六房》那樣,將練功的過程拍攝的很好看,甚至可以成為影片的重頭戲,可以脫離影片而存在,但《靜夜廝殺》里的鍛煉過程就是為了練而練,然後練的不知所謂,除了浪費鏡頭浪費時間,毫無存在的價值。吳宇森的這個拍攝手法,就太陳舊了,汲取港片精神汲取錯了,錯的離譜了。

然後,到了後面的重頭廝殺戲,按說戲份到了重頭了,可以打個痛快了吧。

當下的動作片,已經被《疾速追殺》給校正了,打鬥戲講究一個生猛凌厲,絕不拖泥帶水,能一招致命的,絕不浪費第二個招式。

《靜夜廝殺》里的打鬥戲,鏡頭拍攝上還是蠻可以一看的,也挺有想法。但是太少,而且好些場面,明顯是照顧主角的造型了,還是去追求一個帥。吳宇森還是照着周潤髮飾演的小馬哥的路數去拍攝的。男主喬爾·金納曼帥談不上帥,可是在吳宇森在打鬥的過程中偏偏要追求金納曼的帥氣,搞的觀眾啼笑皆非。這都什麼年代了,怎麼還來這一套?

喬爾·金納曼也真是慘,曾經作為男主飾演過《機械戰警》,結果原本可以拍成系列劇的影片,只拍了一部就熄火了。金納曼自然沒有火起來。後來,他又成了《自殺小隊》里的隊長,戲份不少,可是又被手下的成員將戲搶走,自己一點都不出彩。作為主角,兩次機會沒有把握住,也就涼涼了。

如果《靜夜廝殺》能夠火起,將會同時拯救吳宇森與喬爾·金納曼的職業生涯,但是它撲街了,對於兩個急需拯救的人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只說吳宇森,曾經與昆汀·塔倫蒂諾、北野武並列為三大“暴力美學”大師,現在大概真的到了退休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