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IP成“時代的眼淚”!曾經壟斷半個娛樂圈,如今深陷泥潭,“影視第一股”做錯了什麼?

回顧2023年,中國電影市場捷報頻出,但昔日風光無限的“影視第一股”、金華上市公司華誼兄弟,此刻遭遇了新年的第一記重擊。

剛剛過去的元旦檔,《非誠勿擾3》在萬眾期待中上映,這是中國電影市場最經典的喜劇ip,2008年上映的第一部和2010年上映的第二部,分別拿下了當年的票房冠軍和亞軍。

然而票房撲街卻來得猝不及防。《非誠勿擾3》首日票房2400多萬元,截至1月7日,僅7700萬元。貓眼專業版預測總票房為1億元,與3.5億元的投資成本相去甚遠,巨虧已成定局。

同時,華誼兄弟股價遭遇5連跌,累計已跌去9.3%。

近些年來,華誼兄弟深陷泥潭,連續5年虧損、市值縮水9成,曾在2022年公開宣布裁員。對於這家曾經開創了賀歲檔先河,幾乎壟斷了半個行業的“中國影視第一股”來說,影視寒冬仍在繼續。

廣告跨界電影,王氏兄弟開創“賀歲檔鼻祖”

1998年,王忠軍靠廣告業務挖到了第一桶金,和弟弟王忠磊一起跨界電影。彼時馮小剛憑一部《甲方乙方》聲名鵲起,雙方開啟合作,開啟了商業電影的新時代。

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馮氏喜劇”獨霸“賀歲檔”,《手機》《天下無賊》《夜宴》《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私人訂製》……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讓人印象深刻。在馮小剛的加持下,華誼兄弟創造多個票房奇蹟。

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成為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市值一度逼近900億元。

隨後,華誼兄弟在泛娛樂行業開啟了資本擴張,先是投入1億元入股遊戲廠商掌趣科技,掌趣上市,獲利15倍。嘗到甜頭後,華誼兄弟又加碼銀漢科技,一路輾轉騰挪,2017年遊戲市場低迷時,又不斷減持套現,跑步離場,累計套現超24億元,轉讓銀漢科技股份,又賺了6億元。

然而,華誼兄弟在遊戲等泛娛樂領域投入重金,極大分散了資源,導致影視主業在競爭中止步不前。

讀不懂年輕人,馮小剛救不了華誼兄弟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電影投資出品過度依賴馮小剛成為了華誼兄弟當下業績困擾的另一個原因。

在2015年,財大氣粗的華誼兄弟用一筆虧錢的買賣,將自己與馮小剛進行了較強的綁定——用10.5億元收購了馮小剛公司東陽美拉70%的股權。當時東陽美拉成立僅2個月,總資產1.36萬元,凈資產為負,此次收購溢價10萬倍。

在往後的5年中,馮小剛執導並上映的電影僅有《我不是潘金蓮》《芳華》《只有芸知道》,三部影片的票房並不如意,馮小剛的東陽美拉也兩次未完成對賭協議所約定的數字,累計需補足華誼兄弟2.35億元。減去2.35億元,馮小剛仍舊從東陽美拉的收購中,獲益8億元左右,這也意味着華誼兄弟在這一筆買賣中損失了約8億元。

無論是票房撲街的《非誠勿擾3》,還是豆瓣評分5.0、5.9的電視劇《北轍南轅》、《迴響》,對於當下的年輕人,馮小剛時代早已成為了過去式。

2018年是關鍵的一年,伴隨着《戰狼2》、《我不是葯神》、《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紅海行動》等佳作先後上映,北京文化、光線傳媒、博納影業等公司崛起,一批新生力量導演也嶄露頭角,中國電影格局經歷了一次大洗牌。反觀華誼兄弟,拿得出手的只有《前任》系列。

與年輕人脫節,是華誼兄弟面臨的困境,顯然公司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就在上個月,王忠磊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提到,華誼不僅要擁抱年輕的受眾,也想要吸納年輕的創作者,扶持電影行業的新生力量。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華誼兄弟遭遇接連虧損,5年累計虧損超74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虧損2.818億元。在償債能力方面,公司2023年三季度末資產負債率為75.57%,相比上年末上升3.20個百分點;有息資產負債率為30.61%,相比上年末上升1.02個百分點。

主營業務乏善可陳、過度擴張的副作用在2019年顯現,華誼兄弟陷入資金之困,為了還債,實控人王氏兄弟多次將股權套現或者質押,變賣個人收藏的名畫、豪宅。據統計,2013年以來,王氏兄弟通過二級市場累計減持套現17.8億元。

電影投資是一個高投資、高回報的行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深陷資金泥潭的華誼兄弟,恐怕一時間很難自救。

(來源:橙柿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