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屏電影《煙火人間》首映,展現500多位普通人的喜怒哀樂

《煙火人間》是由孫虹執導的眾創電影。1月6日,該片在北京舉辦全國首映禮。孫虹認為,短視頻的勃興是該片創作的緣起:“這個影片是從2018年底開始製作的。那段時間是整個中國社會快速進入到短視頻時代、自媒體時代的這樣的一個時期。我們在那個時候能夠明顯的感覺到手機移動互聯網、短視頻在改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但其實它同時也在改變紀錄片的生產方式。”

作為首部豎屏大銀幕電影,《煙火人間》通過大量使用蒙太奇剪接,使豎屏的短視頻適應電影銀幕的橫屏。學者戴錦華認為:“電影在形式上有思考,有試驗,自覺地處理橫屏和豎屏的關係,而且把橫屏和豎屏的關係變成了一種一以貫之的形式感。”

紀錄片是一種對真實生活、真人真事進行再敘事的藝術形式,它既是電影的誕生的起點,也是電影的內容類型之一。《2019年中國網絡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紀錄片進入了“網生時代”,紀錄片在生產創作上呈現出“網絡化”的特徵,紀錄電影《煙火人間》創作於該時期。

1月6日,電影《煙火人間》在北京舉辦全國首映禮。

不同於眾創電影的原有形式,《煙火人間》並未進行影像徵集,而是歷時一年,從快手平台的5萬多條用戶原創內容中挑選出了創作自509位用戶的887條視頻素材。影片將看似毫無關聯的影像聯結成圍繞“衣”“食”“住”“行”“鄉”五大主題的普通人生活圖景,呈現了農民、工人、卡車司機等群體的真實生活狀態。

短視頻博主“開船的橙子”、“水稻楊哥”都是《煙火人間》的眾創內容來源者。“開船的橙子”以短視頻記錄了“跑船”艱苦而單調的生活中的小確幸;來自東北的“水稻楊哥”從記錄水稻種植開始,分享農業實踐的經驗。

導演孫虹認為,這些普通人記錄自己生活的影像雖然粗糲但足夠有力,這也是《煙火人間》創作的初衷:“排除了來自他人的觀察或者來自於攝影機記錄的時候,你會發現在小小的手機屏幕裡頭,能夠看到每一個普通人的喜怒哀樂,能夠看到他們在自己生活里的機智和果敢,也能感受到他們的孤獨和脆弱。所以我覺得這樣的一些影像具有一種不可替代的價值,從某種程度上它們其實有一種比真實更真實的力量。”

圖片來源:電影《煙火人間》預告片

除了“勞動者”,“女性”也是《煙火人間》的關鍵詞。製片人王靜表示:“我們希望女性勞動者的形象被記錄、被看到。所以不論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紡織行業,還是傳統上以男性為主體的建築和運輸行業中的女性工人都出現在影片中。”

真實的質感和創作形式的獨樹一幟讓《煙火人間》獲得第十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創新紀錄片獎”,並先後作為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開幕影片及第十八屆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影展的閉幕影片。中國紀錄片學院獎的頒獎詞中稱該片為“普通人共同書寫了一部鮮活生動的平民史詩”。平遙國際電影展創始人、著名導演賈樟柯也表示:“第一次看到《煙火人間》,就讓我注意到了它的當代性,這個影片本身是非常具有當代性的實驗意義的,它代表着新的表達方法和生活方法。”

電影《煙火人間》將於1月13日全國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