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考古日記,相依偎的母女,湖面上漂泊的小船,搖曳的燭光,溺水的鯨魚……鏡頭前發生的是一個富含母愛光輝的故事。
電影《媽媽!》是於2022年由楊荔鈉編導的一部電影。該電影講述了一對老母女平淡的生活在某一天遭到了變故。由於65歲的女兒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其85歲的母親再一次承擔起了照顧女兒的義務。本片通過以女兒病情不斷惡化的生活化場景為主線,並以埋藏在女兒記憶深處,父親死亡的真相為暗線,將女兒對母親的挂念,母親對女兒的關愛,以及女兒對父親的愧疚展現得淋漓精緻,使影片更具感染性,主題更加鮮明。
全片被“菊花”,“天鵝絨”,和“教堂”這三個於片頭出現用於證明是否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單詞分為三個部分:“女兒對父親的思念”,“女兒對父親的贖罪”,“女兒對父親的懺悔”。
“菊花”—女兒對父親的思念
主角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的那一天也正是其父親的忌日。其回家路上,於通利橋遇上了一對父女。這對父女和睦相處的中景與後續主角於橋邊孤獨一人哭泣的大遠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導演通過這種方式烘托出了女兒對與父親過往日子的思念以及對失去其的悲痛。面前是有愛的父女,而自己只能孤獨一人立於橋頭,手捧着已故父親最愛的菊花。
阿爾茨海默病使主角遺忘了她父親的忌日。然而從醫院出來的主角依然手捧着一束菊花,因為那是她父親生前最喜歡的花。導演通過對主角回家後看到日曆想起忌日一事懊悔表情的中景描寫以及菊花的特寫,強調了女兒即使因病忘記了日子,卻依然記得父親喜歡的花,直接明了地展現了父親在女兒心中的重要性。
這一部分,主角雖已確認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其生活依然還能自理。於是她便儘可能地,一絲不苟地將其母親以及生活安排妥當。主角的井井有條以及行動時的強硬態度也與後文,因病情惡化而無法自理並且變得軟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天鵝絨”-女兒對父親的贖罪
是被拆開的門,是彬彬有禮的迎客,是浴缸里的天鵝絨,是女兒因慚愧所做的贖罪。
隨着主角病情的加重,埋藏在其心底對父親的愧疚也逐漸顯現出來。通過影片的暗線可以得知,主角的父親是因一次歸家遭主角不理解並被主角趕出家門而感到悔恨最後跳河自盡的。而對於這件事情的自責也體現在了主角發病時的行為上:
在一天晚上,主角在門外看見了父親的幻象。導演通過對主角一系列慌忙動作的特寫表達了主角迫不及待想要和父親見面的激動。而後續又通過最終打開門卻消失的父親幻象以及主角鏡前的自我審視從側面印證了在主角心中,是自己害死了父親。這也造就了接下來清晨的場景:玻璃門睡在地上,女兒睡在床上,安靜等待着父親回家。但是父親沒有回來,留下的只有女兒的愧疚。
父親的考古日記出版了。那一天,主角對那本考古日記說了很多,其中也包括了“我還有天鵝絨要送給你”一句。次日清晨,隨着母親的跟隨視角,白皚皚的天鵝絨鋪滿了廁所。主角躺在滿是天鵝絨的浴缸里·。此處導演用了隱喻的手法,將睡在浴缸里的主角比作淹死在河裡的亡父,表達了主角心中的愧疚以及想要代替父親去死的想法。從此可以看出主角想要贖罪的心。
“教堂”-女兒對父親的懺悔
“我是有罪的。我在很小的時候殺過一個人。”在影片的末尾,主角懺悔道,“要是那天晚上,我把門打開,讓他回家,喝口熱水,對他笑一笑,他就不至於這樣。”至此父親死亡的真相終於浮出了水面。其中“我媽媽也很可憐。可我覺得我不配愛她“也說明了主角不願承認身旁就是母親的原因。病情的不斷惡化促使着主角的潛意識將真相說出來。隨着主角所有的記憶都隨大海而去,她也等到了她的父親。對她的懲罰結束了。她得到了寬恕。
電影《媽媽!》雖是以母愛為主題,但其以父親為主的暗線也十分精彩。兩者相輔相成,構成了這一部感人的電影。
--免責聲明:
中國網娛樂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