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h-23雙管航炮 性能超預期 格里亞澤夫-希普諾夫傳奇組合處女作

1965年12月23日,蘇聯空軍宣布採用gsh-23型23mm雙管航炮,至今它仍然是俄羅斯空天軍的現役裝備。

儘管這款新型航炮的研製成功,建立上世紀50年代初以來,多個設計局的工程師長期艱苦工作的基礎上。取得成功的阿爾卡季·格奧爾基耶維奇·希普諾夫和瓦西里·彼得羅維奇·格里亞澤夫,他們是圖拉機械學院的應屆畢業生,剛剛來到莫斯科州克里莫夫斯克的中央精密工程研究所工作。

兩位年輕的工程師在檢查了現有的單管航炮的作戰性能之後,很快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如果想要提高射速,那麼就需要增加炮管的數量,否則就無法取得成功。”根據瓦西里·彼得羅維奇的回憶錄,他們兩人決定研製一款雙管航炮,因為這種方法可以確保炮管在高射速的前提下,擁有更高的炮管壽命,而這正是新型航炮的設計要求之一。

從產生這個想法到真正將其實現,這條艱難的研製道路花費了他們近十年的時間,兩個人幾乎日以繼夜地工作,很少休息。1954年底,第一個樣品開始組裝,然後開始進行技術和設計改進階段,僅僅擊發機構就重新設計了五次。

即使是在1959年,第一門gsh-23量產型航炮組裝完成時,居住在夫羅夫市的瓦西里·阿列克謝耶維奇·捷格加廖夫根據測試中的實際表現,認為有必要再進行改進,以解決新發現的缺陷。1962年阿爾卡季·格奧爾基耶維奇·希普諾夫被任命為第14號圖拉中央設計局(tskb-14)的負責人。

當時,他的同事、好朋友瓦西里·彼得羅維奇·格里亞澤夫同樣以遠程工作的方式,對航炮的設計進行改進。僅僅四年後,格里亞澤夫就被調到圖拉,但此時,gsh-23機炮已經正式服役近一年了。

由於使用兩根炮管,所以具有相當數量的通用機構和部件,同時保證了尺寸和重量更接近單管機炮。由於採用加斯特原理,兩根炮管交替射擊,讓理論射速達到3200~3400發/分鐘,大大超過了蘇軍現役的23mm航炮的性能。

gsh-23開創了阿爾卡季·格奧爾基耶維奇·希普諾夫和瓦西里·彼得羅維奇·格里亞澤夫在蘇聯/俄羅斯軍火之都——圖拉,半個多世紀的聯合設計歷史,他們隨後又聯合研製了大量武器裝備。

gsh-23航炮首先成為米格-21戰鬥機的固定武器,隨後裝備到米格-23、雅克-28、雅克-130、蘇-15、蘇-17等戰鬥機和教練機上。不僅如此,卡-25、卡-29、米-24vm、米-35m直升機。

​伊爾-76m運輸機、圖-22m和圖-95ms戰略轟炸機都裝備了這種航炮。繼gsh-23航炮之後,格里亞澤夫-希普諾夫武器在陸地、水上和空中所有的軍事裝備中,幾乎都佔據了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