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喊捉賊愈演愈烈?新王拼多多temu背後的隱憂

近日,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成為中國電商一哥的事傳的鑼鼓喧天。

一眾新生代互聯網企業領袖中,黃崢絕對是最風光的一位。他在2015年後的創業歷程里先後孵出了兩家電商巨頭——國內版電商拼多多,鯨吞了原屬於阿里和京東的大量市場份額,在美股市場上獨美;眼下,多多跨境業務、即美國電商平台temu成為新一季故事的主角,它同時也代表着黃崢的事業進入第二階段——把廉價產品兜售向全球,其激進的全球化策略和刺激的“零元購”打法不僅驚動了亞馬遜這樣的跨境電商巨鱷,更是把美國原本流行的“一元店”文化逼到了牆角衚衕。

然而拼多多快速崛起的故事,無論如何美化,總是難以繞開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抄得好。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拼多多以“抄襲”見長的這份手藝也不是一兩天就能養成,甚至可以說“抄襲”大概已經成為拼多多編碼進血脈里的某種基因了,並能通過新業務得到病毒式的“傳承”。拼多多歷來是便宜的代名詞,但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這份“便宜”背後的代價可實在不便宜。

一天里有10個訴訟要開庭,拼多多國內“侵權成癮”

一提到上海長寧法院的大名,許多電商賣家早有耳聞。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拼多多被電商圈同行們戲稱為“索馬里電商”。而拼多多總部所在地的上海長寧法院常年業務量巨大,每天處理的案件之中,涉及這家公司的案件一直處於“爆單”的狀態。

“長寧法院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真是太大了!工作人員特別辛苦。”近來有拼多多賣家也在知乎等社交網站上呼籲正在起訴的同行們,要懂得心疼法院的工作人員。長寧法院的開庭公告顯示出,大量圍繞着上海尋夢公司(拼多多)的侵害作品發行權、侵害作品傳播權、侵害出版者權的糾紛案件,從受理日起已經扎紮實實“爆單”排到了五六個月後,而其他大多數的起訴案件從受理到開庭通常只要20天。

企查查上就可以清晰看到,僅以2024年4月19日當天的開庭預告為例,上海長寧區法院預計要處理10起關於起訴“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即拼多多母公司)侵權的案件。媒體隨後發現了更多信息,縱觀近年,拼多多作為被告涉及的案件數量竟然高達9萬6000多起,其中43.6%涉及侵害商標權,12.8%涉及侵害外觀設計專利,12.6%涉及侵害作品發行權,19.5%屬於侵害實用新型專利、著作權、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等——侵權成績之“顯赫”,達到了阿里京東之和的數倍之多。拼多多收到的開庭通知也足以讓法務員工數到手軟,由2016年的20件增長到了2022年的13304件,增長了600多倍。

國內知名維權平台黑貓投訴顯示,電商拼多多累計投訴量已有42.83萬宗,這也遠遠超過淘寶、京東、得物、天貓、美團、轉轉等其他電商平台,戰績放眼全國也是當之無愧的“榜一”。其中投訴量最集中的問題分布在假冒偽劣、三無產品、紅包提現騙局、假貨無法退貨退款等幾個方面。

“雖然高價市場是不能保證一定有好產品,但長期主打低價市場的模式更讓人擔心,看到拼多多上泛濫的山寨和假貨有增無減,他們公司對版權的重視底線顯然太低了些。”浙江電商行業協會中的某資深業者表示。

部分拼多多賣家卻覺得冤枉。一位電商賣家分享了他的經歷:“是拼多多的崛起才讓我們從把產品做好變成了做便宜”。據透露,該賣家原本經營着一個小工廠給網店供應原創產品,隨着拼多多的崛起市場上更多低劣模仿者開始出現,掌握了拼多多的規則後為降低成本開始使用劣質材料,在內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偷工減料,但是拼多多不管這些,消費者又看不出來區別,只會覺得照片看着一樣的產品為啥這家這麼貴,那家這麼便宜?於是拼多多流量基本都跑那些低劣產品上去了。這邊經銷商沒法生存,為了挽住生意,自己還能幹嘛?

“只能跟着做低劣產品,甚至仿冒,雖然照片看着沒區別——但是顧客又不知道,對吧。“賣家無奈。

平均每20天被罰一次tro,多多跨境“不單純”

自2022年上線以來,品嘗到美元甜頭的拼多多跨境新業務temu顯然也沒少動過腦筋,為獲得出海“選品”經驗值的快速補給,被不少人揭露了鼓動買手員工、第三方賣家等主動抄襲其他平台上的爆款賣家、品牌商家、潮流設計師的產品或者作品。

“跨境電商難點在於海外消費者究竟偏好什麼商品。”一位多年幫跨境商家做出海的服務商表示。而做什麼類型的產品容易賺到錢,有豐富經驗積累、熟悉國際市場操作、深諳國際消費者心理的那些競品對手公司,相當於是早就“幫” temu準備好了。

時間回到2022年8月,當拼多多最新推出的跨境業務、也就是temu平台還在內測階段,已經有業內人士向知名財經媒體“晚點latepost”透露,拼多多正在秘密籌備新跨境平台、而新平台將“仿效”其他跨境電商企業。

temu其實並不是拼多多的跨境“初體驗”,但卻是攀升最快的一家,在拼多多內部被認為是“第二增長曲線”。在此之前的樂貝、墨燦、vova等由黃崢及拼多多元老級人物孵化出的跨境項目,已經盡數倒閉了。究其失敗原因,有的因為山寨、假貨等問題遭到大量投訴而被上海警方查處,其他則突然關門跑路,留下數以千計的供貨商貨款未結,風中哭泣,至今控訴無門。

這一次出海,小temu深知做多爆款的重要性,也深知亮麗的產品圖講有助於幫助自己的廉價寶貝吸引到消費者多停留。然而平台上的賣家已經是微利經營,拍模特圖不但要多花錢,倘若全部產品都要重拍、修圖、重新上傳,一套組合拳折騰下來至少要多花幾個月的時間。一歲的temu哪裡等得了要花幾個月做這件“簡單且基礎”的事情呢?於是,抄唄。直到temu正式登陸美國,人們發現這個新平台居然已經準備好和上架了不少其他品牌的同款。若要說成是巧合,這也是“巧”得很了。

脫胎於拼多多的temu,不但自己抄襲,最受爭議的做法當屬縱容甚至鼓勵平台賣家抄款。東莞某服裝品牌供應商承認,此前該團隊過來尋求合作,甚至想通過合作獲得品牌的版樣被公司拒絕,這違反了基本的職業操守,他認為現在不應該走低價抄襲山寨競爭的老路。

亞馬遜賣家則是最大的受害群體之一。他們既要承受“廉價龍捲風”帶來的巨大市場壓力,更是不得不經受大量temu賣家那種野蠻的“掠奪”——即將亞馬遜平台上的在售商品的原封不動地搬運到temu上,從圖片到詳情描述,再到實際賣出的產品款式,抄襲得一絲不苟,劣幣驅逐良幣,使原創者反而損失到底。

“我的產品被照搬了,甚至已經積累了超過一百個評論……”

“temu完全沒有底線,大部分的產品圖片都是直接複製我亞馬遜店鋪的,即使向平台投訴也會遭到置之不理……”

多家媒體報道,幾乎是每天都有來自亞馬遜的賣家表示在temu網站上看到與自己一模一樣的圖片,向temu舉報後卻沒有什麼效果。業內人士分析發現,儘管temu在網站上已有嚴正聲明禁止銷售侵犯第三方商標、版權或專利權的產品,但其在實際執行中卻大打折扣。temu賣家甚至忍不住要直言,平台對這類侵權行為縱容不止,即使投訴也無濟於事,甚至有招商經理直接鼓勵賣家們去各大平台搬運熱銷產品。

持續不斷、節假日無休的侵權事件,使得亞馬遜賣家苦不堪言。同一款產品,無論是圖片還是描述等信息,都跟原版一模一樣,但抄襲版卻因為價格更低而銷量遠超正版。這種情況下,很多亞馬遜賣家不得不握緊法律的武器,跟temu和temu賣家“法庭見”。2023年,世界著名連線雜誌《wired》走訪了數十個案例,對“temu賣家正在克隆亞馬遜店面”的事件也進行了很長時間的關注。

位於廣東的一家知識產權機構表示,許多被侵權而起訴temu的案件都有共通之處,被告方包括pdd holdings inc.和whaleco, inc.,這兩個被告的身份是公開的,而且幾乎每一次都是批量起訴。

小紅書和抖音app上,大量temu賣家也表示了遭遇了被平台無故下架產品,原因是涉及到“產品侵權了其他平台”。許多賣家直到“出事後”才幡然醒悟,雖然自己的產品上架temu之前已經通過了買手的審核,買手並沒有提醒存在侵權風險。平台要的就是流量和訂單:一出事,它雙手一攤,亮出網站上的聲明,表明它有“嚴格的政策,反對列出或銷售侵犯第三方商標、版權或專利權的產品”。

跨境賣家從業者,因“抄襲”包括亞馬遜、耐克等品牌商、設計師、其他平台賣家的情況過於嚴重,自上線以來,temu及賣家實際已經被美國法院下達過多達二十多次臨時禁令(tro),要求temu和temu賣家停止侵權。這個數字,等同於說從temu上線之日起,平均每20天就有一次tro飛向temu。其中涉及侵權賣家數量最多的一次居然高達100多個店鋪。

但temu大約也是樂見其成,行業人士透露,甚至這有可能是temu增長策略的一部分,用極小的風險和成本,獲取極大的流量和收益。“對於temu而言,從其他平台上既已成功的“爆款”中選擇更爆的款式來跟買,顯然是最快的方式,雖然要冒一些風險,但顯然還沒有必要放棄。”該名人士補充道。

為何系統性侵權的問題顯著,發生在temu這裡能變成發財之道?

答案或許一開始就藏在temu全託管模式的規則設計里。temu的全託管不同於其他電商平台的“全託管”或者代運營,其從玩法設定起,就在替平台很好地規避風險,留足後路了。比如,國內產品出口到國外需要報關,temu一律使用賣家自己的名字報關,這樣一旦涉及海外侵權、輸了官司或者需要跟權利人談判“私了”的時候,也完全都是賣家承擔責任,出錢賠償或者承擔賬戶被凍結的損失,不乏temu賣家甚至為此付出了一兩千萬的賬戶被凍結的代價。所以被海外起訴或者被tro,temu幾乎每次都能全身而退,沒有實際損失,也完全不影響荷包大開加強投放來年的“超級碗”廣告。

尾聲:國內“僅退款”,國外“全託管”,拼多多把侵權甩鍋的機制玩明白了,把利益留給自己,風險甩向賣家。

回過頭來看2023,這也是拼多多急於擺脫國內發展困局、向外轉移注意力的關鍵一年。temu的擴張奇蹟,短時間裡也能持續利用拼多多國內廉價電商在過去幾年裡積累下的資源快速變現。但是,如果temu只想把中小商家捲入無腦核價,丟掉基本商業倫理的包袱,日復一日抄襲、搬運、借鑒,毫無創新的動力和念頭,對知識產權缺乏敬畏心……那麼它的“成功”一定不會被祝福。

據了解,美國消費者開始厭棄temu。一部分美國人對它的異常低價大有疑問,懷疑其產品質量或真實性。另一部分美國人在親身使用過temu後表示,在temu下單使自己“蒙受損失”,原因包括產品質量差,平台使用虛假照片歪曲商品,無意中很容易買到山寨產品等等。

且temu始終沒有獲得北美商業改進局 (bbb)的 認可,它最近的用戶評級已經跌到了1.8星附近。比如在該網站里一款銷量5000+的熱銷充電寶,還能看到不少差評,temu 別有用心地把這些差評放在了最後。總之,temu和國內拼多多一樣終將難逃假冒偽劣產品帶來的越來越洶湧的質疑。

換言之,品牌和原創賣家若要寄望於拼多多?勸你不要異想天開。“不講武德”的拼多多還能香多久,這才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