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水土不服,胡歌馬伊琍新劇崩了?王家衛的尷尬折射出一個現實

萬眾期待,《繁花》登場。

王家衛的第一部電視劇,一拍就是三年,又有胡歌、馬伊琍、唐嫣、辛芷蕾等眾多國民度極高的演員主演,人人都想看看《繁花》究竟是何“仙品”。

開播首日,不負眾望,直接扔下一對王炸:單集收視率破2.5,站內熱度破2300,空降熱搜榜第一,王菲的插曲、唐嫣的造型、馬伊琍的上海話、胡歌的腔調統統登上熱搜,恰如宣傳語所言:“炸裂開年”,真的好不熱鬧。

拋開華麗的包裝和喧囂的輿論,當番茄君沉下心來看了《繁花》,除了驚嘆於王家衛鏡頭下的辛芷蕾如此驚艷、講上海話的馬伊琍真的夠腔調外,對於劇集本身,我還有很多話想說。

一、多少人誤把《繁花》當民國劇

一直到《繁花》開播,都還有很多人抱着看民國劇的心態來圍觀這部劇。原因無它,因為整部劇從場景到造型都不像90年代的上海。

王家衛把他最得心應手,也最具個人印記的光影色彩搬進了《繁花》,霓虹閃爍的十里洋場、透着貴氣的迴旋木梯、充滿暖色調的各種場景,都給人窮奢極欲的感覺。

再看人物造型,胡歌穿的是合身且時尚的西服。

而90年代哪怕是大老闆更多的也是穿偏寬鬆款式的西裝。

辛芷蕾的波浪捲髮和烈焰紅唇,馬伊琍的齊耳短髮,同樣透着精緻感。而當時的女孩子,最時髦的卻是略微蓬鬆的羊毛卷,時髦中透着一股質樸感。

劇中更是把酒樓女老闆描述成了需要周旋於客人之間,要陪聊陪酒,這種文化別說90年代的上海,即便是現在,在中國也不盛行。

二、看劇也有門檻?王家衛的尷尬折射出一個現實

有些觀眾在看完前幾集後都表示不知所云,其實故事並不高深,前幾集一共只講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胡歌飾演的上海灘風頭最盛的金融新秀阿寶出了車禍。車禍的後果並不嚴重,卻是一個引子,引出了形形色色的各類角色和盤根交錯的複雜關係。

在警察的審訊室里,人生導師、紅粉知己、生意夥伴、生死之交悉數登場。

他們你一言我一語,逐漸拼湊出一個冉冉升起,在上海股市呼風喚雨的寶總。

第二件事,則是辛芷蕾飾演的李李在上海灘黃河路開了一家最豪華的酒樓,為了打響名頭,廣邀上海各界為其捧場。

而在上海灘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寶總,更是賓客名單上的第一人。

李李算盤打得精,想借寶總為自己的酒樓造勢,寶總一個成天和金錢打交道的人也是個人精,不樂於白白給人撐場面,於是雙方就開始了鬥法。

李李找來了寶總做外貿生意時最大的供應商范總(董勇 飾),以他為餌,試圖將他約到自家酒樓談生意,但寶總自恃甚高,寧肯換一個供應商也不願就範,腔調端得穩穩噹噹。

兩件事,不算複雜,那為什麼會讓觀眾看不懂呢?因為導演運用了大量閃回、倒敘的拍攝手法。

胡歌被撞後,才通過眾人的供詞來回溯他的發家史,隨着屏幕上出現一行年份,時間立馬開始倒退。

辛芷蕾開店,先拍攝開店鏡頭,然後才通過酒店對門小賣鋪老闆的一句“還是我介紹她在這裡開店的”開始描述她開店的鏡頭,同樣是倒敘。

阿寶和李李鬥法,也是講着講着,屏幕上突然出現了“十二小時前”的字樣,開始倒着講故事。

與此同時,劇里還充滿了大量的碎片化敘事,王家衛顯然不喜歡單刀直入地描寫一件事,而是更喜歡旁敲側擊,借他人口來烘托氣氛。

在劇里,對於阿寶的風頭,對於414股票事件的猜測,還有對於新舊樓的繁榮,統統都是通過悠悠眾口來描述的,每個人都只描述事件的一部分,不完整、不連貫,需要觀眾自己去拼湊。

眾所周知,電視劇向來追求的就是沒有門檻,要讓觀眾能輕鬆看懂,《繁花》如此頻繁的倒敘、閃回和碎片化敘事,不僅容易讓觀眾產生疲累感,同時也打斷了劇情的連貫性,導致有部分觀眾直言不知所謂。

電視劇是沒有門檻的藝術,所以王家衛的尷尬折射出一個現實,他看似“下凡”了,卻仍端着架子,給《繁花》設置了看劇門檻,讓人直呼太玄乎看不懂,屬實有些水土不服。

三、電視劇從此多了一個新劇種——文藝劇

如果一個故事的主線是抗戰,大家會叫它抗戰片;如果講的是婆媳夫妻那些事,這種被稱之為家庭片;小年輕打情罵俏、分分合合,叫愛情片;而當一部電影缺乏主線,讓人複述不出它到底在講什麼時,人們往往稱其為文藝片。

恐怕從今往後,電視劇也要多一個新劇種——文藝劇了。

如果你問番茄君:看了前幾集的《繁花》,它究竟想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對不起,我真的有點答不上來。

就目前的劇情而言,《繁花》絕不是一部小人物成長史,因為阿寶的發家史已經在眾人的幾句供詞里講述完了。

它也不是一部商戰劇,有利益衝突才有戰鬥,而目前來看,阿寶和李李,純粹是為了面子在鬥爭,談不上商戰。

同時,這也不是一部愛情片。

雖然阿寶身邊不乏紅粉佳人,既有馬伊琍飾演的風情萬種老闆娘玲子,也有唐嫣飾演的風風火火外貿員汪小姐,但導演在阿寶和她們的關係上着墨不多。

《繁花》其實也可以叫“迷霧”,因為前面幾集,它像迷霧一樣神秘,缺乏推動故事發展的一條主線。

沒有主線的電影,大家看光影、聽音效,或許還能堅持看兩小時,但缺乏主線的電視劇,真的沒法讓觀眾堅持下去。

四、辛芷蕾驚艷、馬伊琍夠味、游本昌詮釋了真正的腔調

如果要說《繁花》優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它拍出了演員們最美的樣子。

其中最驚艷的莫過於辛芷蕾,她飾演酒店的老闆娘,所以很多戲份都是盛裝打扮遊走在客人之間,因此辛芷蕾的造型在一眾女演員里是特別華麗精緻的。

而導演顯然也偏愛她,給出了很多其他女演員未能享受到的“美人視角”。

例如胡歌站在二樓往下望,而辛芷蕾若有所察,抬頭回望的一幕,姣好的面龐搭配璀璨的燈光,真的是萬分驚艷。

類似的鏡頭在劇里還不少,懟臉殺、側顏殺、回頭殺、仰視殺,總之劇里最有氛圍感的鏡頭都用在了辛芷蕾身上。

不過有些女演員,吸引人的地方不在於性感的外表,而在通身氣場,比如馬伊琍

馬伊琍在劇里要樸素得多,她的裝扮就是短髮配夾克,但說著一口上海話的她,其魅力絲毫不輸辛芷蕾。

番茄君對上海話的印象是嗲,但馬伊琍卻讓我對上海話有了新的認識。

她面對警察時,媚眼如絲,一口上海的撒嬌意味甚濃。

而面對阿寶,她的上海話又從嗲變成了嬌,帶着點潑辣和驕矜,更有風情萬種的感覺。

有意思的是,在《我的前半生》里,還沒離婚的羅子君也是一口上海話,但當時馬伊琍的上海話聽起來就是驕縱、做作的感覺,和《繁花》里的上海話仿若是兩種語言。

同一種語言演繹出完全不同的兩種氣質,也是馬伊琍好演技的見證。不過同為上海演員,胡歌和唐嫣講起上海話來,就不如馬伊琍那般有韻味。

胡歌在《繁花》里同樣帥出了新高度,尤其是第一集里宛如變身一般的定製西裝、做新髮型的劇情,改頭換面後舉着酒杯朝着鏡頭舉杯邪魅一笑的畫面,估計能迷倒一大票女性觀眾。

胡歌時不時也會飆兩句上海話釋放魅力,但效果遠不及馬伊琍。

番茄君思索了半天,覺得問題出在表演的鬆弛感上。

馬伊琍把自己當成了劇中人,一顰一笑、嬉笑怒罵都自然而然,她身上的上海腔調不是演出來的,是渾然天成的;而胡歌則略微有點“裝腔”,給人的感覺拿腔拿調,一種帥且自知的耍帥感。

反倒是90歲的游本昌,詮釋了什麼叫真正的腔調。

尤其是帶着胡歌去裁縫處量體裁衣的那場戲,游本昌把一個有講究、有品位、有格調的老克嘞演繹得入木三分。

最絕的還是胡歌形象升級後,轉頭向游本昌隔空敬酒那一幕。

身為過來人的游本昌看到胡歌的模樣眼裡情緒萬千,彷彿透過胡歌看到了自己的青春歲月,動容、感慨和追憶,短短几秒的鏡頭,卻好似讓人看到了他的一生。

其他人或帥或美,唐嫣則有點吃虧,因為她飾演的汪小姐性子咋呼,有點傻白甜的感覺,所以和氛圍感、腔調完全不沾邊。

造型上不僅頂着一頭蓬鬆捲髮,而且還駕着一副眼鏡,壓住了唐嫣的靈氣。

五、電影人下凡為何頻頻跌落神壇

近幾年,電影圈不管是演員還是導演,都頻繁“下凡”拍電視劇,但結果都不理想。

章子怡的《大秦賦》讓她的演技口碑被質疑;周冬雨的《千古訣塵》同樣暴露了演技短板;馮小剛拍了不少電視劇,諸如《南轅北轍》《迴響》也都播得悄無聲息;再到如今,《繁花》開播,王家衛也有被拽下神壇的風險。

為什麼他們拍的電影都很好,但拍電視劇觀眾就不買賬了呢?番茄君覺得主要是他們沒有改變心態。

電視劇和電影雖然都是演戲,卻有着明顯區別,電影講究質感和腔調,要求畫面語言高大上,而電視劇則講究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如果這些電影人演電視劇時還抱着拍電影那一套,拍出來的東西自然不被觀眾接受。

看看電影電視都很吃得開的張譯、周迅等人,他們在大小銀幕上就會做調整,大銀幕上會更注重微表情演繹,而演電視時則會把自己氣質變得更平民化,更注重表演的連貫性。

《繁花》的一把好牌目前來看,沒有打出相應的效果,電視劇和電影不只是時長的區別,風格也大相徑庭,真想跨界拍攝,就該適應新環境,不能墨守成規。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陽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