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產年度第一?除了《流浪地球2》,我選這部“軟科幻”

文令狐伯光

2023年馬上要結束了,這仍然是一篇盤點稿。今年國產電影大爆發,如果要選商業大片毫無疑問是《流浪地球2》,如果要我選今年最佳的文藝片的話,大概還是選擇兩部吧,一部是《宇宙探索編輯部》,一部是《河邊的錯誤》。

今天先寫寫《宇宙探索編輯部》吧,這部電影的意義,就是郭導的那句“如果這是真的呢?”

為什麼我們喜歡科幻電影,並樂此不疲地加強代入感,真實感,不就是人類的好奇與幻想的美嗎?因為,如果這一切是真的呢?人類不斷地探索未知,不斷地去創造創新,不斷地去夢想想象,不就是為了知道是不是真的嗎?

2023年國產電影最佳?我會選這部“神棍片”

雖然這是一部科幻片,但我還是想用現實一點的方式解釋它,老唐的女兒因為抑鬱症自殺,他接受不了這個事實開始變得魔怔,孫一通的父親死於採石場的事故,他也接受不了,到最後他拿出來了一個破損的石球,間接表明他是用電焊把石球弄出來的。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是發光的小人,他最後到採石場也是為了了卻自己的心結,結尾的事情我個人覺得孫一通已經死了,因為採石場馬上要炸山,而孫和唐在一起對話時背景有一聲很大的爆炸聲。

而唐我認為後面是幻覺,他自己不小心吃了毒蘑菇,但他最後到底死沒死無從定論,看我整個電影,給我的感覺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現實與夢幻交織,給人以無限的遐想,有種奇妙的感覺。

唐志軍這個角色的悲劇本身,其實知道女兒因為自己沉迷探索外星人,忽略了自己女兒,導致她的抑鬱自殺,但他不願意承認這點,於是他把這個想法放到無限原處,深信只要找到外星人就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就能找到女兒自殺的原因。

他就是在山裡看到的那隻被吊著蘿蔔的驢,最後與孫一通(我個人認為其實是他自己)對話後坦然接受女兒的去世,重新擁抱生活。老唐女兒去世,可能有一部分老唐忽略女兒的因素在,但“遺傳”的抑鬱症才是最本質的原因。

老唐這個狀態,大概率他本身就是抑鬱症。老唐前妻可能是心態有些崩了吧,嫁的丈夫每天把希望寄托在外星人身上,忍無可忍離婚帶着女兒走了,隨着孩子長大發現連孩子也成了抑鬱症。老唐或許活得很荒唐,但是有了好奇心有了對外星人的嚮往,他依靠這些對抗着抑鬱掙扎着活着的。

他救不了自己的女兒,他自己都是努力的活着的,他不能理解女兒也無法靠自己把女兒拉回來。女兒死後,他的執念又添了一層。他總是對曉曉說年輕人有好奇心是好事,也是在對他女兒說吧。如果她女兒對世界有好奇心,而不是消極的覺得人類活着沒什麼意義,可能就能活下來了吧?

在精神分析中,一個人遇到重大創傷有兩種表現,一種是“軀體化”,就是總覺得自己哪裡不舒服,但是去醫院又檢查不出問題,另一種是“理智化”,嘗試將自己的遭遇合理化,比如信佛,找外星人,成功學,或是任何一種他相信的理論,越信越能化解他的焦慮,兩種表現都是為了轉移主體的注意力,把創傷壓抑到潛意識裡面,至於真相,只有導演知道

年度最佳?或者不是,但這部電影是一首宇宙盡頭的詩

這部電影的主線是落魄的科幻雜誌編輯唐志軍一心尋找地外文明,隨着劇情的推進,荒誕喜劇故事的外衣下,唐志軍的女兒逐漸進入了我的視野。她是一個故事之外的人,卻始終與故事有關。

全片關於她女兒的信息出現了5次,第一次出現關於她女兒的信息是秦彩蓉對攝像者所說,唐志軍的女兒患了抑鬱症,自殺了。

第二次忘了是在哪個片段了出現

第三次出現關於她女兒的信息是 唐志軍告訴孫一通,女兒生前發給他的短信:“我們人類存在於宇宙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這是最重要的一個信息,如果說九十年代的唐志軍是因為外星人熱去尋找地外文明,那當外星人熱褪去後,唐志軍還這麼執着的去尋找地外文明是為了什麼?

這是因為唐志軍相信如果外星人可以來到地球,那麼必然說明外星人的科技水平高於地球,也就有可能解釋“我們人類存在於宇宙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我們人類存在於宇宙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女兒的自殺留下了解不開的疑問,困住了他的半生。

電影看到這裡,一個內核似乎逐漸清晰了,唐志軍和女兒的父女情,簡單點說就是 愛,愛這個主題真的是永恆不變。

後面出現的關於她女兒的信息也似乎證明了這一點。

第四次出現關於她女兒的信息,是唐志軍摸着刻了米數的木板,上面的米數因為歲月早已模糊,卻也能大概看出一米二、一米三的數字,這是唐志軍從深山回來後的一個片段,沒有交代這是誰的成長印記,但是結合電影的前後來看,我們知道這是她女兒留下的。

第五次出現關於她女兒的信息是電影的結尾,唐志軍給女兒寫了一首詩,詩還沒有念出來電影便結束了。這個片段所給的信息讓整個終章部分的情感重心都落向了女兒,無論是外甥的婚禮,還是唐志軍離開編輯部回歸生活,都是在把情感引向唐志軍和女兒。

電影最後把情感的重心放到女兒身上,並沒有與電影本身產生太大的割裂感,唐志軍對地外文明的追尋,正是起源於地上女兒的自殺,就像《西遊記》中,如果沒有孫悟空對於生死的迷茫和思考,就沒有拜師求長生的努力,也就不會留下那麼多的精彩故事。

科幻片?神棍片?不重要,這部電影也是國產電影最佳之一

好多人扯什麼硬科幻,這部電影不是科幻,其實科幻小說從來就沒有什麼軟硬之分。科幻小說本質上是文學作品,不是科學論文……總有一些愛定義硬科幻進行自我拔高的人,十分好玩,那麼喜歡硬貨不如讀下前沿科學論著跑來看小說幹嘛

而且,還有很多人喜歡說“披着科幻的皮”什麼的,他們以為“科學幻想”到底是啥啊。我覺得從偏重設定的邏輯自洽、還是偏重敘事與人物,來分軟硬科幻,作為給不看科幻的人做推薦時的一個概括性描述,那還是可以的,但硬要說這就是科幻文學的分類,那是扯蛋。

科幻文學改編成動畫或電影的話,由於某些類型和設定會導致改編場景的成本指數級提高(尤其是電影),那還可以分個“重工業科幻”的類別出來,但這個工業是指現實里需要具備相關的產業鏈甚至工業才能製作出這種動畫/電影,也不能用來說明作品是軟科幻還是硬科幻。

這一部作品讓我想起了動畫《電波女與青春男》。動畫最後天體真的如女主角被輕視的幻想而降下時,一切臆想和電波都活躍起來,我像男主一樣完全無法相信但是又發生在眼前而產生巨大的震驚。動畫之前的鋪墊伏筆都湧現出來,青春的幻想成真了,妹妹的電波也成真了。惶恐、刺激、興奮、奇妙的電波一下子衝擊大腦,正如青春少年那個和姑姑妹妹度過的夏天。

按照大部分觀眾理解的“科幻”作品去宣發就會導致一些批評的聲音,這是自然的但如果我們認為科幻就單純只是向未知或者宇宙去進發,需要展現多麼大的場面和多麼“技術”的東西,也未免把科幻這個流派理解地有點淺

人心也是未知,自我也是無限,對外探索和對內挖掘是辯證統一的,本片的這個意味不可謂不明顯

再加上一切都不是謊言的設定,這顯然是地道的科幻作品,要不然,塔可夫斯基的《潛行者》和《索拉里斯》就也被踢出科幻的行列了

科幻的詩歌,正是智慧生命的理性和感性結合之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