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多地年度熱詞回看二〇二三

  年終歲末,在不少國家和地區,權威語言機構會評選年度詞彙,各大媒體的年度盤點會出現當地的高頻詞,人們在日常交流中也會“總結”出新的流行語……

  這些年底新鮮出爐的熱詞,要麼“一語中的”本國或本地區一年來的大事件,要麼“準確把脈”當地社會發展新趨勢。2023年已接近尾聲,讓我們通過全球多地的年度熱詞,回看這一年都經歷了什麼。

  美國:“真實”

  美國韋氏詞典根據查詢頻率、受歡迎程度評選出“真實”(authentic)作為本年度熱詞。韋氏詞典在官網上說,“真實”一詞的查詢頻率今年大幅增長,是該詞典50萬個詞條中查詢量最高的單詞之一。

  韋氏詞典分析說,“authentic很難定義,也容易引起爭論,這是許多人去查字典的兩個原因”;此外,美國歌手泰勒·斯威夫特今年因尋求“真實的聲音”和“真實的自我”而登上新聞頭條,流行文化的助推不可小覷;再者,人工智能的興起助推深度造假視頻、衝擊學術誠信,真假之間越來越難分辨。

  3月12日,在美國得克薩斯州首府奧斯汀,“西南偏南”大會和藝術節的一名參觀者正在體驗獲創新獎的英國多感官增強現實遊戲《時間偵探》。新華社記者徐劍梅攝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報道指出,2023年,“真實”的意義在“算法和另類事實”的衝擊下變得模糊;美國媒體援引硅谷企業家埃隆·馬斯克的話呼籲,人們應該在社交媒體上做到盡量“真實”。

  英國:“產生幻覺”

  英國《劍橋詞典》將“產生幻覺”(hallucinate)一詞評選為本年度詞彙,其入選原因與美國韋氏詞典評出的年度詞彙有相似之處——與今年大火的人工智能話題緊密相關。《劍橋詞典》在這個單詞的傳統釋義外增添了一個新的解釋,即“人工智能產生虛假的信息”。

  今年以來,已經有不少以假亂真的圖片、視頻等被證明出自人工智能。正如《劍橋詞典》出版方所說,人工智能回答問題時可能混淆真假,這提醒人們“在使用這些工具時需要帶有批判性思維”。

  利物浦約翰·穆爾斯大學法學講師珍妮弗·格雷厄姆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可能或者已經造成了非常現實的傷害,如偏見和歧視等,這凸顯出國際社會對其進行政策協調和聯合監管的必要性。

  12月20日,在德國法蘭克福“小市場大廳”,一名攤主為顧客挑選水果。新華社記者張帆攝

  德國:“危機模式”

  德國語言協會近日評出德國本年度詞彙:“危機模式”(krisenmodus)。該機構表示,危機時刻存在,但2023年德國面臨的危機“爆表”。

  德國語言協會指出,眼下,德國被氣候變化、俄烏衝突、能源危機、巴以衝突、通貨膨脹、債務危機等多重問題包圍。不安全感、恐懼、憤怒、無助和無力感充斥着許多德國人的日常生活。

  德國自媒體人莫里茨·洛曼對此表示,“危機模式”一詞帶有一種幽默感,是德國人用諷刺的方式表達他們對當下狀況的感受。“危機模式”聽起來很悲觀,但他個人感覺並不是所有德國人都生活在危機里。

  日本:“稅”

  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有着評選年度漢字的傳統。該協會近日公布,能夠反映日本2023年世態民情的年度漢字為“稅”。

  在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面向日本全國徵集的近14.8萬總票數中,“稅”字以5976票當選年度漢字。這也是“稅”字繼2014年以來第二次當選日本年度漢字。其入選理由是日本在過去一年中關於“稅”的話題非常活躍,其中包括增稅討論、所得稅和居民稅定額減稅政策以及今年實施的消費稅“發票制度”等。

  12月12日,日本京都清水寺住持森清范(右二)用特大號毛筆在紙上揮毫寫就“稅”字。視頻截圖

  日本年度漢字公布人、京都清水寺住持森清范說:“我感到日本國民在密切關注稅金的去向,希望這個‘稅’能讓世界變好、讓國民幸福。”

  韓國:“見利忘義”

  韓國《教授新聞》從2001年開始每年評選年度四字成語。該媒體近日公布的2023年度成語為“見利忘義”。由20名韓國大學教授組成的推薦委員會推薦了26個成語,《教授新聞》從中選出5個面向1315名韓國大學教授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見利忘義”排在首位。

  推薦“見利忘義”的全北大學名譽教授金炳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比起正確引導民眾,韓國政客更注重自己的利益。這些政客朝着有利於自己利益的方向制定並實行政策。據了解,選擇“見利忘義”的教授中,許多人都表達了這樣一種觀點——韓國社會正進入一個因追求利益而喪失價值觀的時代。

  巴勒斯坦:“10月7日”

  2023年10月7日,這個時間刻度在長達數十年的巴以衝突中留下沉痛的印記,“10月7日”也成為巴勒斯坦媒體報道和民眾日常交談中的高頻詞。

  10月7日早晨,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突襲以色列,新一輪巴以衝突隨之爆發。巴勒斯坦民眾,尤其是加沙地帶居民陷入“人間煉獄”。截至目前,加沙地帶已有超過2.1萬人喪生、至少190萬人流離失所,當地人道主義災難引發國際社會廣泛擔憂。

  在約旦河西岸,10月7日以來,巴勒斯坦武裝人員和以軍衝突造成了300多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咖啡館、餐廳等曾是人們聚餐之餘打牌、看球的場所,如今這些地方每天都在播放加沙戰事新聞,人們密切關注衝突進展,並虔誠祈禱。

  新華社加沙分社外籍記者歐胡德說,自10月7日起,她所關注的媒體報道,她與採訪對象之間的交流,都繞不開這個日期。眼下衝突仍在繼續,她希望持久的和平能快些到來,人們不再受戰亂之苦。

  策劃:馮俊揚

  監製:閆珺岩 蔣國鵬

  執筆記者:徐曉蕾

  記者:熊茂伶 胡友松 趙小娜 黃燕 吳昊 姜俏梅 郭丹 馮亞松 楊暢(報道員) 柳偉建 歐胡德(報道員)

  剪輯:徐曉蕾 淡然 王沛 沈浩洋 王玉珏

  編輯:魯豫 陳丹 刁澤 王豐豐

  新華社國際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