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了,朱一龍這部電影,確實是2023年“懸疑最佳”

文|令狐伯光

2023年盤點文章之一,今年最好的國產電影,這個文藝片的話。我認為就是《河邊的錯誤》和《宇宙探索編輯部》,後者之前已經寫過了,這裡寫一寫前者。

這部電影特別懸疑,有藝術,值得解讀,中國電影其實很久沒出這種電影了。

我是第一次看這種特別有藝術感的國產電影(外國電影還蠻多的),還是真刑警破案類的,故事的結果沒有答案。很值得嘗試的一部片子,這部電影其實重要的不是你看沒看懂,重要的是這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

人是在犯錯中不斷成長,沒有犯錯就不會成長。故事也特別有韻味,導演魏書鈞能拍成這樣已經很了不起了,有他原本的藝術價值。這並不是一部商業片,不是為了賺錢。導演也深知這一點,但他還是以文藝片的形式呈現出來而且還這麼好。

電影開頭引用加繆的,“人理解不了命運,因此,我裝扮成了命運。我換上神的那副愚蠢而又不可理解的面孔。”和余華在小說寫的序中 “命運的看法,比我們更準確” 命運+看法就是主題

兇手到底是誰?不重要,《河邊的錯誤》都瘋了

我的理解是這部電影里真正的兇手不重要,重要的是想要突出人的異化,再結合90年代國家改革開放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着重表達是時代浪潮沖刷着人們的精神世界。以下是一些分析:

1.馬哲,不用懷疑就是馬哲,馬哲和這個時代發展趨勢相背離。電影里最直觀的表現是最開始馬哲穿皮衣,其他警察穿警服,再到後來馬哲也穿上了警服,這可以理解為馬哲從離群到合群。

2.馬哲的三等功。國家、社會是可以影響人的記憶的。這也在後面馬哲表示自己在廟裡開槍殺了瘋子一樣,說明我們的記憶並不可靠,可能是被影響的記憶。以前馬哲是我們的追求,是我們改造社會的理論武器和思想武裝,但是過去那些成就好像不那麼重要了,反而大家更追求財富,滿足慾望,這是不是一種貼合?

馬哲這個人物設計的很矛盾,一個大叔形象,卻有一股年輕人的滿腔熱血,作為警察,一個公務員,在體制內絲毫不給領導面子,扣殺領導可以看出,他也是對職場這一套不屑一顧的。後面領導先提出的三等獎,就好像領導給你畫的大餅,馬哲好像真的有了三等獎,但馬哲去問妻子,問戰友都沒有這個三等獎,其實就是領導暗示,馬哲放下自己天真的想法,被體制同化才能一起向上爬。

但馬哲心中的正義感不允許,從馬哲一開始覺得兇手不是瘋子選擇繼續調查案件,他就一直在犯錯誤,間接害死了搞外遇的宏,和女裝癖的徐亮,特別是徐亮死在他面前肯定給了他一個小小的心靈震撼,他在一開始找到徐亮的時候,也同情徐亮的遭遇,為他感到不公,正常的經常可能就是這樣,不需要真相,抓到一個人上去就提業績,什麼證據都不需要,早早結案才是正事。

而馬哲堅持心中的正義感,他明明可以一開始就抓住瘋子並且結案,畢竟瘋子不會反抗也不會反駁,他非要堅持查下去,最後就查出了別人的婚外情,許亮的女裝癖,間接害死了兩個人,他的正義感動搖了或者說崩潰了,然後他也出現了幻覺,他開槍打死了瘋子。

這個時候他也知道了,瘋子才是兇手,再後來就是他去找領導辭職,我的感覺是他還想保持自己的本心,他是殺人了,不過殺的不是瘋子,而是宏和徐亮,他想放下這個給他帶來太多罪惡的職位,然後領導叫他回去休息,他一個人都沒殺。

有意思的地方來了,下一幕就是馬哲一個人來到河邊自殺,我的理解是他殺死了過去那個滿腔熱血,堅持自己正義的馬哲,選擇被同化,於是他緊接着抓住了瘋子,結案,最後他也取得了成功,以及領導說的三等獎。

2023年結束了,朱一龍這部新片,還是被低估了

有人不理解,為什麼會有人理解不了馬哲在警隊裡面是受排擠的。難道電影一定要用文字寫馬哲受排擠才會被看出來嗎?從剛開始局長讓馬哲搬去電影院辦公就很奇怪,而且開會結束的時候大家都三三兩兩的走,就馬哲是單個人。

而且,開會之前局長打乒乓球的時候大家都在恭維局長打的好,沒有一個跟局長打敢贏局長,結果後面馬哲跟局長對打直接一個扣殺局長。

這電影開放的不只是結局,連過程也是開放的,每個人都能看出不同的內核。小說本身與作者最開始寫的這句話呼應:“命運的看法比我們更準確。”

從小說出發,我看到了這樣的內核:馬哲是個精神有問題的人,但他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從胎兒有智力障礙基因、他找不到自己獲得三等功的證據這兩點就有暗示。在他查案的過程中,他從更多的蛛絲馬跡中逐漸發現到自己也是瘋子。

並且從他分不清現實和幻想的親身經歷,從側面解釋了瘋子為什麼會殺人。馬哲一直在尋找三個死者之間有什麼聯繫,看完之後就能發現這個故事裡的三個死者都是異類,老太是受虐狂,詩人是精神烏托邦,理髮師是異裝癖,他們都在正常人的外殼下有各自的“瘋病”,他們象徵著芸芸眾生都有自己怪異的一面,只是不為外人道。

理髮師的怪異被暴露在世人面前後,他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暗喻着人不正常的一面只能自己藏起來,一但被公之於眾後面臨的就是毀滅性的打擊。所以最後瘋子穿上馬哲的衣服,就是他真正認識到他也是瘋子的事實,他打死瘋子是試圖壓制甚至消滅自己瘋的一面,穿上制服和其他人一樣換上正常的外殼。

最後一幕可以看出,他的孩子也遺傳了他的基因,也是瘋子。命運在同一個時期給他送來了孩子和一個有關於一群瘋子的案件,命運早就看穿了馬哲是瘋子。本片有點題的一筆,就是老婆和他吵架的時候吼了一句:“這就是命運的安排!”

在我看來,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真相,只有擺在面前的事實,是命運給出的結果。《河邊的錯誤》真的是指的馬哲的錯誤嗎?所有的人都與河流有關,幺四婆婆的性癖,王宏與錢玲的不被時代認可的愛戀,許亮不被接受的異裝癖。

他們或許也是犯錯者?是時代這條河流邊的犯錯者,與時代的河流所相違背,他們的一切似乎不應該被稱為錯誤,除非加上一個前提,時代這條河流邊的錯誤,那麼錯的真的是馬哲嗎?馬哲想要進一步的徹查案件是他在河邊犯下的錯誤嗎?去查找眾多人看來不存在的真相是一種錯誤嗎?

影迷直呼過癮,觀眾覺得看不懂?我們需要《河邊的錯誤》

這個故事不是偵探懸疑劇,也不是恐怖片,它實際上還是屬於傷痕文學的一部分,畢竟那個年代最流行的就是傷痕文學。在這個故事裡,罪魁禍首不是任何一個具體的人,而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原著時間線不是1995年(畢竟原著1988年就寫完了),而是某個個人意志必須服從集體意志、三觀崩壞且思想扭曲的年代。

在這個時代里,每個不合群的人都是瘋子,每個沒有守住自已秘密的人都死於非命。而馬哲試圖用唯物主義的思想和辯證法去解釋這一切,但最後卻是徒勞,並且跟着他們一起陷入癲狂。

在這個故事裡,除了馬哲之外,唯一倖存的人就只有錢玲。因為那輛出故障的火車突然鳴笛,所以錢玲守住了自己的秘密。直到劇終,也沒人知道錢玲的秘密到底是什麼,但她卻帶着自己的秘密活了下來。

馬哲的一切似乎也不能被稱為錯誤,或許一切都不存在答案,當我在思考所謂的真相時,我也成為了馬哲,我也是不相信眾人口中答案的馬哲,我也是想要徹查電影真相的馬哲,我也是犯下了與主流相悖的錯誤的馬哲,可這真的是馬哲的錯誤嗎?

我沒有錯,馬哲沒有錯,馬哲說他沒有錯,那到底是誰錯了?

不重要,因為它就是一部電影,而這樣值得解讀的電影,是我們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