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我們少年能做些什麼?”他們鄭重作答

  走出書本,走入大自然的課堂。深圳少年在啾啾鳥鳴中感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

  深圳少年開展科創調研,感受海洋石油開採的科技力量。

  深圳少年走進福田紅樹林濕地,探究生物多樣性保護。

  深圳少年走進擁有近1700年歷史的南頭古城。

  “我們少年能做些什麼?”這個問題縈繞在深圳少年柯欽艦心中已經很長時間。

  2023年12月23日,在粵港澳大灣區,柯欽艦和小夥伴一起公開發布了一份少年倡議書,圍繞科創、生態、文化等領域高質量發展提出少年建議,並希望更多的少年將個人發展與時代結合、融入國家發展之中。少年倡議書的發布,是柯欽艦和小夥伴作答“我們少年能做些什麼”的一部分,而說起其由來,還要回到暑假的那次調研。

  高質量發展是新的時代命題。2023年暑假,來自深圳市12所中小學的100名學生走出書本,開展主題為“大國有故事 深圳少年行”的高質量發展調研。這群“05後”“10後”少年深入一線鮮活場景,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在行走中感悟,並嘗試為高質量發展貢獻“少年智慧”“少年方案”。

  緣起

  “走出書本,激發少年更多的可能性”

  “課堂不只在學校,評價不限於學科考試。走出書本,激發少年更多可能性。”在少年倡議書中,柯欽艦和小夥伴這樣寫道。

  2023年,人工智能在全球範圍掀起新浪潮,也對未來型人才的培養提出新的挑戰。教育模式和學習方式如何跟上時代的變革,在深圳的師生中引發諸多討論。於是,一場結合時代發展命題與學習方式變革的調研開啟了。

  高質量發展成為“首要任務”,少年如何緊貼國家、城市發展脈搏?2023年的暑期,來自深圳市12所中小學的100名學生展開“大國有故事 深圳少年行”高質量發展調研,用青春腳步丈量城市,在調查研究中學思踐悟,並形成了《深圳少年行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和一份少年倡議書。

  少年們的高質量發展調研圍繞科創、生態、文化等不同線路展開,他們的熱情與行動,得到了學校和社會的積極支持。調研中,少年們走進科創高地——深圳市南山區的知名科技企業、科研院所,探訪科技創新如何引領產業一線變革。走進國際重要濕地——福田紅樹林濕地,嘗試就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提出“少年方案”。走進深港歷史之根——南頭古城,探究文化傳承與文化自信。

  “個人發展要融入國家發展之中”“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們帶着新奇與興奮而來,帶着思考與責任而歸。

  心路

  科創精神“有人覺得中學生搞這些,能當高考分數嗎”

  在高質量發展調研中,少年們經歷了什麼,又收穫了什麼?

  來自深圳市育才中學的柯欽艦是一名擁有3項專利的少年,平時就喜歡動手“搗鼓”科技產品。少年們的高質量發展調研首條線路即為科創主題,正對了柯欽艦的“胃口”。“有人覺得中學生搞這些,能當高考分數嗎”,但柯欽艦並不在意。

  科創線路的調研充滿了樂趣,但過程中的一件事,讓柯欽艦和小夥伴有些開心不起來。

  國家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深圳劍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所以調研的其中一站安排在了中海油深圳海洋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深技服”)。在中海油深技服,少年們親手操控造價4000萬的水下機器人(rov),為能近距離感受海洋石油開採的科技力量而欣喜。但隨後,少年們從專家口中了解到,在深水油田開發方面,一些高端設備的進口依賴度仍較高,“卡脖子”風險仍然存在。

  “這更加激發了我們對於新時代少年責任的思考。”作為一名愛鑽研的科創小能手,柯欽艦對國家建設科技強國的少年擔當,有自己的感悟。

  柯欽艦表示,自己曾帶領小夥伴設計了一款“偵察滅火一體智能無人機”,其核心零部件是用于飛行控制的“單片機”,這類技術曾經由國外公司掌握,但如今我國已經實現了自主研發。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少年與有榮焉,自己也期待將個人投身於國家發展之中。

  柯欽艦和小夥伴在調研報告中建議,社會、教育制度給予學生勇於“改變世界”的成長土壤,讓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少年們,在未來的科技變革浪潮中勇立潮頭,展現少年擔當。

  生態保護“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幸福,世代傳遞”

  一面是海灣與候鳥,一面是高樓與車流,位於城市中心區域的福田紅樹林濕地,是美麗深圳的一張獨特“生態名片”。這裡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一處重要越冬地、中轉站和補給處。每年秋冬季,許多市民來此觀鳥,與遠道而來的候鳥來一場“互不打擾的相逢”。

  高質量發展調研的生態線路中,少年們走進福田紅樹林濕地。透過紅樹林濕地歷史變遷的介紹,少年們了解到這張“生態名片”得以保留的不易。

  上世紀90年代,深圳規劃建設橫貫東西的城市主幹道——濱海大道,最初規劃設想是從紅樹林保護區穿過,意味着紅樹林要遭到砍伐,候鳥棲息地也將不復存在。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許多人覺得為了保護紅樹林而犧牲經濟效益沒有必要,支持的聲音非常大。幸好,城市最終作出了正確的抉擇,濱海大道建設北移,繞開紅樹林,保留住了這塊今天看來是“無價之寶”的生態福地。

  如今,福田紅樹林濕地被列入《濕地公約》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正式落戶深圳,彰顯了深圳在生態環境保護上取得的成效,也意味着深圳將在國家參與全球多邊環境治理中扮演積極角色。走出書本,走入大自然的課堂。少年們在啾啾鳥鳴中感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許下了“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幸福,世代傳遞”的美好心愿。通過調研,少年們還就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少年方案”。

  來自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的胡天樂、陳潔倪和團隊夥伴一起提出了“生態創收”概念和方案。“生態創收”,其本質與深圳探索構建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制度體系相呼應,都着重於文化旅遊服務價值和調節服務價值。在少年們看來,“生態創收”淺顯、直接地傳遞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價值,更容易被大眾所理解,從而可進一步凝聚全社會共識,更好地服務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文化傳承“打開它彷彿穿過古城城門,打開了歷史”

  “想想自己日復一日走過的校園下竟然埋着文物,是一種奇妙的感覺。”來自深圳市南頭中學的陳詩敏從小在南頭古城長大,陳詩敏說,因為南頭古城升級改造,自己曾經就讀的小學也拆除重建了,在拆除重建的過程中,意外挖出了一批文物。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但南頭古城的存在告訴人們,深圳還有另外一面。南頭古城擁有近1700年歷史,被譽為深港歷史之根、文化之源。少年們走進南頭古城,奔赴一場歷史文脈之旅。

  這次調研,陳詩敏從回望十幾年的少年成長經歷到尋訪一千多年古城的前世今生,更理解了老輩人對古城的眷戀和深厚的家國情懷。

  如今的南頭古城,經過改造升級,已經成為一個以歷史為基底、包容多元文化的城市創意街區。本次調研,少年們帶着課題而來:如何找到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更好地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並實現更廣泛傳播。為此,少年們想到了自主設計融合南頭古城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

  來自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城學校的少年結合傳統茶文化,設計出了“回味南山”文創禮盒。禮盒設計從南頭古城汲取靈感,整體為抽拉式,外觀融合城門元素,“打開它,彷彿穿過古城城門,打開了歷史”。

  負責產品設計的少年林煒舒表示,希望通過這套文創產品,讓歷史文化“活過來”,讓更多人知道深圳也有值得品味的歷史文化。

  成長於深圳這座科創之城,少年們的創意不只於此。通過調研,少年們發現南頭古城在人流管理、歷史文化講解、災害管控等方面,都有ai(人工智能)賦能的空間。為此,他們在專家指導下,提出“景區人流量ai管控”“伴遊機器人”“火災巡檢機器人”等提升古城遊覽體驗、助力古城精細化治理的方案。

  接續

  答案關乎追求、關乎擔當 少年們將用行動去回答

  2023年暑假的“大國有故事 深圳少年行”高質量發展調研結束了,未來國家、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還需要今日的少年去接續奮鬥。

  “我們少年能做些什麼?”答案關乎追求、關乎擔當,少年們將用行動去回答。

  采寫:南都記者 王睦廣 攝影:南都記者 趙炎雄 許松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