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氪007 阿維塔12 智界S7後,25萬星紀元ES標配空懸年末壓軸而來

前言:

星紀元 ES 正式官宣將於 12 月 20 日上市。不過,星途這時候才上第一款純電車型是不是有點晚?畢竟這個級別的純電,各廠商都在上貨,缺乏先手優勢。不過,星途的後發制人也有着產品策略上的妙處,產品力不可小覷可能會更具吸引力。那麼,星途星紀元 ES 到底能不能打呢?

後發制人的邏輯與關鍵點

高規格的純電轎車,其實從整個汽車發展史的角度來看,仍屬新新品類。無論從設計、結構、調校乃至產業鏈各個角度看,都還留有不少進步空間。既然是成長賽道,則意味着之前的產品不如之後的產品完善,成本控制能力也更低。這就是後發制人最大的邏輯。

當這種新品類的產品開始層出不窮,一款又一款的迭代、改進之後,即可實現無需花費令人咋舌的研發費用,就能開發出超越之前的新品來。注意兩個關鍵點:成本可控和性能超越,這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唯有後發制人的階段才能實現。

當然,實現這些的前提,是後發制人者也必須是高手。那麼,被稱為“理工男”的星途,在星紀元 ES 的產品力超越上有哪些核心競爭力呢?

底盤滿配:底氣與後發制人的合力

當蔚小理紛紛推出前雙叉臂後多連桿懸掛組合搭配後驅架構的時候,曾被視為一種創舉。倒不是說這種懸掛組合很新鮮,只是用在中國品牌的產品上,之前並無太成功的先例。事實證明這種做法的明智,絕不是一句“麥弗遜 + 前驅夠用”就能涵蓋的。背後的邏輯,就是電驅與油驅本質的不同——電驅單元的體積遠小於油驅單元,而雙叉臂最難的點不是結構和成本,而是布置干涉(發動機艙有限)。電驅可以隨意前置、後置、前後置,也繞開了後驅最大的成本和效率障礙。這種天然的優勢和明智的組合,讓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中大型”純電驅,假若還用前麥弗遜前驅其實是很違和的。

後發制人的星紀元 ES,自然可以很輕鬆地繞開這個爭端的過程,而直接落地最佳的組合方式。與此同時,基於越來越多已有車型提供的經驗和教訓,星途也就擁有更多的精力和資源來“完善再完善”。最終,就有了星紀元 ES 在底盤層面近乎“滿配”的組合。

如何理解這個“滿配”?第一,單純結構看,是前雙叉臂後多連桿不假,但它這個雙叉臂採用的是上下雙球節的結構。也就是,上下兩個“叉臂”並不是真正的“叉臂”,而是由分來的兩個連桿通過球節組合。其好處不言而喻,擁有比單純雙叉臂更大的調校空間,可以獲得更理想的懸掛表現。類似這種結構在燃油車裡,往往需要到相當高的級別才能擁有。

光有這一點肯定不夠,星紀元 ES 底盤第二個滿配的點,是標配空氣懸掛。空懸屬於近年來的熱門話題,在燃油車時代有多“高端”人所共知,在此我們也就不再過多贅述。

這還沒完,星紀元 ES 還額外配備了 CDC,也就是懸掛阻尼可變。空懸 +CDC,這種組合實不多見(因為空懸自身也屬於可調懸掛),可見星紀元 ES 在實現多方兼顧方面有多在意。當然,你也可以將其理解為配備上的“卷”。

其實星紀元 ES 的底盤還沒“卷”到頭。例如後輪轉向,星紀元 ES 的平台是支持的,只是限於定位,暫時還未配備而已。但即便如此,橫向比較起來。星紀元 ES 的底盤也無異於“滿配”了。

電驅 & 智能滿配:你有我有全都有

再來看關鍵的電驅單元,星紀元 ES 通過與寧德時代合作,基本上也處於當下行業內的滿配狀態。例如 800V 高壓、4C 快充、超低電耗(對應高續航)等等,應有盡有。

具體來說,在超充模式下,星紀元 ES 最快的充電時間,從 30-80% 只需要 15 分鐘,5 分鐘即可補能 150 公里。CLTC 工況下的最低電耗,可以達到 11.7 度 / 百公里。這可不是單純的“省錢”,而是為超長續航打下了基礎。除此之外,搭載神行電池的星紀元 ES 在低溫快充、低溫續電、低溫放電等方面,同樣會表現出色。總之,在三電技術這個層面,星紀元 ES 雖不會主動說“遙遙領先”,但絕對算得上是第一梯隊,同樣“滿配”。

在車型組合上,星紀元 ES 也有着類似的特點。即不是一味的鎖定局部的受眾群,而是低續航、高續航、高性能等組合一應俱全。最長續航的版本,能超過 900 公里,加速最快的版本,能做到 3.7 秒。而且這些組合也並非一味的非此即彼,即高續航版本並不單純是要犧牲性能。例如其 905 公里的超長續航版本的加速,一樣可以達到 5.6 秒,相當的能打。

智能層面也是如此。乍一看,好像沒啥地方可以算得上是“遙遙領先”,但卻也達到了“你有我有全都有”。例如中控屏,不僅是大、邊夠窄,分辨率也高達 2.5K。芯片,主流 8155 無懸念。音響,23 個揚聲器,絕對不掉價,而且是標配!全景聲效果、頭枕揚聲器,樣樣不缺。還有什麼?四區域語音喚醒 / 可見即可說 / 連續識別、人臉識別,不僅都有,而且是標配。智駕也是如此。中低配的地平線征程 3,高配的雙英偉達 Orin-X,都是相當硬核的配備。高配還擁有激光雷達,包括城市領航和高速領航智駕,通通可以實現(中配亦可選裝)。

其他方面的細節配置也是如此。例如無線充,直接就是 50 瓦超快充。電動記憶座椅、座椅加熱通風,甚至車載 KTV,也都一應俱全。

價格是後發制人撒手鐧

至此,文章開頭說後發制人的邏輯不再是空話,而星紀元 ES 最後的殺手鐧還有價格。而這個售價,恰恰是源於後發制人。即它在研發層面不必繞過那麼多彎路,才能實現各方面頂配的情況下,制定出令人咋舌的低價格。

低嗎?

星紀元 ES 還有幾天才上市,不好太具體地橫向比較和評價。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最終價格不可能高於預售價。那麼我們就以預售價來看,橫向比一比幾個關鍵點,看看星紀元 ES 的價格卷到有多令人期待。

例如星紀元 ES 的起價不到 25 萬元,中大型轎車,然後:標配空氣懸掛!之前我們常說,中國品牌把空懸卷到了 30 萬級別。現在星紀元 ES 再下一城,卷到了 25 萬元!

再比如星紀元的超長續航版,純電里程超過 900 公里,對應的預售價是 30.8 萬元。大家也可以找找看,30 萬元 800 公里的電車有沒有。

類似的例子大家還可以繼續找。或者,等星紀元 ES 上市後,再橫向比較,就會發現星紀元 ES 這個後發制人的“卷”有多厲害了。

總結:

之前很多人跟團長聊星紀元 ES 的時候,總是問:這車有什麼新意?意思大概是,電車都玩到這個份上了,後來者憑什麼進來搶地盤?

很顯然,看到這裡,大家應該能看出一個普遍存在的誤區,那就是總覺得一款車的成功,必須要有一招致勝的創意。殊不知在純電領域,伴隨着階段的不同,玩法也在改變。當一項新技術逐步走向成熟時,在某個關鍵節點玩一招後發制人,往往能獲得奇效。基於以上對星紀元 ES 的分析,大家對這個邏輯應該能有所體會了吧。當然,這個邏輯還需要星紀元 ES 用上市後的出色表現來印證。相信星紀元 ES 絕不會令消費者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