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D級入門新標杆,奧迪A8L vs 寶馬735Li

在豪華D級旗艦市場,奧迪A8一直是個非常特別的存在。第一代奧迪A8在1994年接替 V8 作為品牌的旗艦以後,當時便以世界首台鋁合金車身全尺寸豪華轎車成就了江湖地位。而在Quattro、W12 等技術加持之下,讓 A8 與奔馳S級、寶馬7系三強鼎立,成為歐洲高級旗艦房車的代表之一。

不過隨着對手紛紛進行革命性的改款,在 2017 年推出的D5世代A8車型,最近中期改款也新增名為45 TFSI的2.0T車型。作為奧迪的內燃車型旗艦,入主門檻最低的2.0T車型是否有足夠實力與其他兩款德式旗艦一較高下?我們來到賽道,對兩款“入門級”D級車:奧迪A8L 45TFSI quattro豪華型和寶馬7系735Li M運動套裝,進行一次深度對比測試。

科目一、加速測試

首先是加速性能的測試,在直線測試區,兩輛車將分別從靜止加速至50km/h,考驗車輛的初段爆發加速能力。從數據上看,奧迪A8L 45TFSI quattro豪華型配有2.0升四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具備195kw / 370N·m的最大動力輸出,0-100 km/h加速官方成績為6.7秒。寶馬7系735Li M運動套裝搭載低功率版3.0升直列六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最大功率200kw ,峰值扭矩400N·m,配備48V輕混系統。而0-100 km/h加速官方成績同樣為6.7秒。

測試過程中,兩車均切換為運動模式(7系:SPORT,A8:Dynamic)。踩下剎車踏板,油門踩到底,將會激活車輛的起步控制功能。735Li在起步時,由於動力全部通過後輪發放,起步過程中出現輕微打滑跡象,不過時速超過30km/h後便恢復抓地力,變速箱對於動力的傳遞比較直接,最終在1擋完成測試,0-50km/h加速成績2.80秒。

A8L從起步的一剎那開始,便完全沒有打滑跡象,四條輪胎像穿着釘鞋的短跑選手,拔地而去。8速Tiptronic變速箱同樣也在1擋完成測試,0-50km/h加速成績鎖定為2.47秒,比735Li快了0.33秒。可別小巧這零點幾秒,在實際環境中,每差0.1秒就意味着至少一個車位以上的距離。在遇到緊急情況,需要迅速加速駛離現場時,可能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局。

雖然這代A8L少了 W12 車型覺得有點可惜,不過那也只是筆者對於傳統的多汽缸引擎還存有一定的執念罷了。實際上奧迪這具2.0T引擎的實力確實不容小覷,其渦輪正式介入的轉速相當低,同時油門反應線性,這個好處就是中低速域表現平順且飽滿,別忘了A8L 可不只是讓駕駛者開着爽而已,有時候還是會需要司機代勞的。隨着燃油車環保要求越來越苛刻,小排量也逐漸成為D級車型的主流動力選項,能夠將環保性、經濟性和動力性都能很好兼顧的2.0T,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科目二:四驅測試

在這個測試中,我們將分別駕駛兩輛車通過滑輪組,來考察車輛遇到低附着路面時的循跡性和脫困能力。先說結論,A8L面對單輪滑組以及考驗軸間動力分配的對角線雙滑輪組,都能輕易通過。A8L搭載了奧迪家族引以為傲的Quattro系統,採用純機械自鎖式中央差速器,可以40:60的比例在前後橋之間分配扭矩當。前後三個車輪正好位居於滑輪組上時,開始深踩油門。低附着力的三個車輪經過短暫旋轉,輪間扭矩快速傳遞至前部有附着力的車輪,輪胎短促地吱吱作響後,順利脫困。

而735Li採用了後驅平台,所以當兩個後輪均位於滑輪組上,兩個前輪完全沒有動力,因此無法通過也是意料之中的。

科目三:顛簸測試

在這一科目中,車輛將在相同速度下通過連續減速帶,對比乘坐感受,同時從外側觀察車身抖動幅度。測試過程中,兩車的駕駛模式均設定為舒適。能明顯感覺到A8 L的自適應空氣懸掛的阻尼非常舒適,氣壓彈簧的吸震優勢也讓它遭遇減速帶時,也能兼顧很優良的緩衝效果,完全不會產生任何重擊地面的不適感。而735Li也是一改以往7系那種偏運動化調教的風格,變得更舒適了,路面上幾乎所有顛頗都可以無視。兩輛車從車外視角看起來都是氣定神閑,畢竟已經到了旗艦房車級別,底盤就是最大的護城河。

坐在車內,A8L的感受相對舒適了不少,可以明顯感知到懸架系統對於減速帶的濾震性強於735Li。在底盤方面,兩車均搭載了前多連桿/雙叉臂,後多連桿的雙獨立懸架組合形式,但A8L標配了自適應懸架系統,可配合地形管理系統,形成對懸架阻尼的實時控制,一秒鐘內就悄無聲息地完成了數百次的支撐力度調節。因此對連續顛簸路面的短波振動,熨燙效果更服帖。

科目四:車輛靜謐性測試

在這一項目中,車外放置了播放着大型電音EDM的音箱,在相同聲音環境下,分別記錄兩車車內聲音分貝大小。由於入門級車型的定位,兩輛車都沒有配備雙層聲學玻璃,純靠NVH的功底來區分高下。在735Li內,我們坐在駕駛位,手持分貝儀,錄得58.5dB的聲壓數值。

而換到A8L,車輛停在同一位置,則得到53.7dB的聲音數值,顯著低於735Li。

科目五:繞樁測試

在繞樁測試中,A8L無論是車身靈活性還是指向性,感覺均優於735Li。得益於全新ASF車架(Audi Space Frame),58%以上的車身結構不僅以鋁合金打造,也同時運用鋼、碳纖維、鎂合金等材料於不同區域,整體剛性比上一代提升了24%。

以相同的速度進入繞樁區域,我可以清晰感知到車尾可以十分靈動的姿態跟隨前進,方向手感非常緊緻,沒有太過明顯的虛位。這是由於A8L標配的漸進式轉向系統在小幅度轉向時(例如變線、方向輕微調整時),可以讓車輛會更加沉穩。而在繞樁這種大幅度轉向時,轉向會變得更加靈活。

科目六:賽道測試

將場景轉移到賽道,又是一番令人意外的體驗。原本我覺得這種大型旗艦在賽道上應該會束手束腳,尤其是勝道博岳這種小型賽道,除非配有高階車型的後軸轉向來讓車輛變靈活。但是搭載自適應空氣懸掛和Quattro 系統的 A8L行駛在賽道中反而沒有那麼笨重。四驅系統的強大抓地力、優異的指向性都讓 A8L的動態表現相當討喜,我完全不覺得自己在開一台5.3米以上的大車。

此外A8L的懸掛阻尼非常運動化,遭遇起伏路面的微幅跳動頻率,其實跟奧迪S8都相差不大。並且空氣彈簧的吸震優勢也讓它遭遇路肩時,也能兼顧很優良的緩衝效果,完全不會產生任何傳遞到方向盤和座椅的不適感。再加上A8所配的空氣懸掛,在賽道行駛時的阻尼反饋反應也比雙B同級長軸車款運動化很多(同以運動模式來比較)。哪怕高速彎也有着極高的穩定性,能非常放心的深含油門過彎。然而,速度較慢的髮夾彎更是完全將後輪轉向的特性展露無遺,長車身有着更大的擺尾慣性,因此在後輪反轉向時,車尾會有很特別的甩擺現象,就像是漂移啟動的那一瞬間。不過,只要輕輕收油,鐘擺的姿態就會立馬就會消失。

總體來說,A8L的操控特性非常像後輪驅動。隨着油門加深,會越往彎內里“吸”進去。這種獨特味道可說是介於中置引擎(MR)與前置引擎後驅車(FR)之間,能夠用較小的弧線通過APEX彎心的特性。這種特性讓A8 L即使是在狹窄的小型賽道攻髮夾彎,應付起來也都毫無費力,甚至會有一種以為是在開S4的駕馭感,非常地讓人嘖嘖稱奇。

而素以運動性聞名的寶馬7系,到這一代則與操控取向漸行漸遠。735Li的車頭指向性和響應速度依然是寶馬的感覺,車尾的跟隨性也不錯。但即使模式切換到SPORT,懸架還是太軟了,重心轉移的時候,側傾比較大,在臨近懸架壓縮極限時,有比較嚴重的推頭趨向。賽道中的735Li的轉向系統反應依然很快,但是和繞樁時有同樣的困擾:懸架側向支撐性比較弱,側傾嚴重。側傾較為明顯。整體可控性值得肯定,循跡性沒有問題。只不過由於過軟的懸架設定,使其在小體量的賽道上,動態表現不夠從容。

選購建議:

曾幾何時,在第一代7系誕生之初,相對當時龐大臃腫的競品來說,一輛帶有運動屬性的大型旗艦轎車,讓全世界眼前一亮。而50年過去後,全新的7系變得更大、更重、更臃腫,成功地變成自己討厭的模樣。全新一代7系想表達出的強大氣場,但總有些用力過猛的感覺。7系也丟失了寶馬一向最注重的操控樂趣,整體表現平平,實屬有點可惜。

而BBA旗艦轎車陣營中的最年輕者,D5世代的A8L 45 TFSI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豐富的科技配置,加上精心烹調的 MLB EVO 架構所提供的中性操控底盤特質。至於豪華旗艦該有的氣場,在小改款之後通過更銳利的幾何線條與大量的鍍鉻元素,完美地呈現出來,成功成為我們心目中的豪華D級入門新標杆。

若是以四輪驅動為主要訴求,奧迪A8L 45 TFSI quattro豪華版82.98萬的價格更是比同級德系對手有吸引力多了。因為寶馬7系燃油版已取消xDrive四輪驅動車型,奔馳S級則要到134.32萬元的S450L 4MATIC車型才提供四輪驅動。

最後,考慮豪華D級車的朋友們,你們會怎麼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