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務必要將掌聲留給《攀登者》!

隨着《雙子殺手》《航海王:狂熱行動》和《沉睡魔咒2》的上映,國慶檔電影大戰差不多算是將淡齣電影院。而三部主要競爭電影中,《攀登者》目前票房剛過十億,相比《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各自破了25億的票房,實在差了不少。國慶檔,《攀登者》是三部電影里,最後看的一部,在還未進電影院之前,就先收到了網絡上強烈吐槽:本片配音口型對不上,女性角色全是戀愛腦,整個故事既不莊嚴也不神聖,攀登情節少,戀愛故事多,太尷尬了,應該叫《珠峰絕戀》。如果不是幾位主演真的演技在線,本片絕對爛片無疑。”在得到這樣的反饋之後,我帶着比預期要低很多的心情進了電影院。看完之後的結論是,以上問題真的都存在,但直接被貶為爛片還不至於,影片還是有很多精彩的地方。

影片視覺觀感相當不錯,結合所屬時代背景,影片十分具有年代特色。登山前的文戲暖調懷舊,攀登時雪山的灰白搭配,風暴、雪崩等特效鏡頭與動作結合,緊張抓人,具有代入感,剛剛好的特效鏡頭,為影片增色不少,這是一部很有氣質的影片,製作質量值得褒獎。

裡面不乏精彩的段落。簡單拎兩場戲講講。一場是吳京帶隊胡歌、井柏然等人沖頂珠峰時遭遇大雪暴。狂風起,剛紮下的帳篷一個個被掀翻,連人帶物被吹出幾米遠。所有人都慌了手腳,其中一名隊員更是因為被繩索勾絆,差點被帳篷形成的風傘帶走。

危情之下,領隊即時下令,隊員緊密配合,當場鑄成了一道鐵梯提供抓力點。所有人就這麼捆綁在一塊,避風暴,躲巨石,生死與共。整場戲剪輯流暢,乾淨利落,相當抓人。

另一場戲,是井柏然帶隊二次沖頂,成功到達第二台階。然而意外發生,前方隊員失足跌落,氧氣瓶飛出,直接砸在了井柏然臉上。那一下,看着是真疼。井柏然暈倒後順着雪山下滑,隊友們連鎖反應,緊隨其後。然而滑速實在過快,人力制動無果,井柏然飛出了懸崖,接着一個回扯的力,人結結實實撞在了山上。第二下,看着更疼了。

從前一刻到達第二台階宣布喜訊,到後一刻井柏然割繩壯烈犧牲,整個過程同樣節奏緊張,不拖泥帶水。

兩場戲,都很精彩。那麼問題來了。明明有如此高光的片段,明明可以拍得緊扣人心精彩至極。為什麼整部片子最終卻落了這麼個水平?沒錯主要也就是大家吐槽最多的“珠峰絕戀”《攀登者》中的感情線有兩條,一條是李國梁和藏族姑娘黑牡丹,一條是徐纓和方五洲。在方五洲和徐纓的愛情里,攀登珠峰似乎成了他們倆的定情故事。曾經,你們是鍋爐工人和女學生。現在,你們是登山隊隊長與氣象局主任。沒變的是,你們依舊還在談戀愛。

為了體現方五洲和徐纓的愛情,上一秒的方五洲還在7000米海拔,下一個鏡頭就在徐纓身邊了。甚至為了救她被壓在了落石之下,而周圍幾個姑娘只會在冰天雪地里哭哭啼啼也不把人拉出來,畫面大幅度停留在兩人深情對視之中。這真的現實嗎?高危環境下的鐵血柔情可以有,但是缺少劇情邏輯,強硬煽情的愛情戲真是不可取。

還有最後一場珠峰登頂前的“吐血”告白,讓人看着特別尷尬。已經肺水腫要掛了的徐纓非要自己爬山給方五洲發送信號,氣象局就沒有別人了?毫無邏輯硬塞進來的煽情,讓徐纓強行賺眼淚,不僅老套,還弱化了攀登珠峰的意義。李國梁與黑牡丹的感情也是如此。負責後勤的藏族女孩黑牡丹,對攝影師李國梁一見鍾情。但她喜歡人的方式,就是不斷的給李國梁拖後腿。先是幫他“作弊”,後來又不管不顧的要去救李國梁,結果兩人一起掉入冰裂縫。

而最後兩對感情線的結果是什麼呢?李國梁登頂時犧牲,徐纓在下一次登頂為了實時偵查氣象,頂着孱弱的身體也往上走。於是就出現最爛俗的一幕:女主劇烈咳嗽,用手捂嘴。手打開,一灘血。在這本該悲情的時刻,我卻很想笑。可是徐纓必須死嗎?完全沒必要。從結果上來說,她生或死,都不會太影響方五洲等人的最終登頂。她死後,其他觀測人員照樣通報了最佳的窗口期。從觀眾角度來說,這段戲也沒有造成太多感情的衝擊。征服珠峰這件事,感情已經足夠強烈了。沒有必要再讓一段略狗血的愛情戲強插一腳,吃力不討好。相比之下,李國梁的犧牲其實是很有戲劇意義的。他的死,直接影響了張譯這個角色的人物弧光。從一心只求登頂,到明白生死之意,懂得選擇與責任。

同時李國梁和黑牡丹的愛情戲,我認為從頭到尾,沒有任何意義。直接摘掉也毫不影響。甚至,兩人的感情戲,不僅沒有任何正面作用,反而還拖累了黑牡丹這個本該出彩的角色。為什麼這麼說?有多少人記得,在最終登頂的成員里,有黑牡丹?又有多少人認為,黑牡丹是為了李國梁才去登頂的?要知道,黑牡丹的原型叫潘多,是世界第一個登上珠峰北坡的女性。她當時已經37歲,生過3個孩子,登山的時候第三個孩子才剛斷奶。潘多是個女英雄,是2008年奧運會會旗的8名護旗手之一,這麼強大厲害的女性角色應該被永久銘記!電影中對她的巾幗不讓鬚眉絲毫未提,只是為了談戀愛。

明明是正能量滿滿,卻偏偏要往情愛上靠。表面上,似乎在迎合年輕受眾,可實際上,讓本該是熱血澎湃的題材變成了小家小戶的兒女情長。其他方面其實還要很多處理不恰當的地方,比如身為珠峰攀登者,每個人都是偉大的,對於一部歌頌團體精神的電影,群戲至關重要。然而,我們只能看到吳京與井柏然這兩個人的高光時刻,其餘人彷彿都是背景板甚至拖後腿。很多的危險事故,都是一些隊員的失誤造成的。不是說專業的隊員就一定不會失誤,可是每次登山都要失誤,那概率也太大了。甚至有氧氣罐掉下砸到下面人頭這麼弱智的失誤,只能說影片在劇情的處理上不恰當的地方很多。還有那段被吐槽的“吳京跑酷表白”。說實話,這個攀登的過程確實是略微浮誇了一些。但是我們細查了一下發現,吳京和張譯在接受觀眾提問時自己說明,這個鏡頭並不是特效,而是在沒有吊威亞,只用了一根安全繩的情況下全程實拍出來的。吳京甚至為了這場戲摔出了一身傷。

其實在《攀登者》和吳京被黑的這麼慘的背後,還有很多幕後的故事:這部《攀登者》,吳京既非監製/製片,又非導演/編劇,不能和自己的《戰狼》系列那樣全盤操控,雖然他本着對影片的責任感,已經盡己所能地提了很多修改意見:比如井柏然飾演的“李國梁”接任新隊長時,那番慷慨激昂、要做建設祖國接班人的台詞,就是吳京專門給他改的。比如吳京進組看過劇本後,就要求將自己和章子怡的人設改成“前夫妻”,去掉兩人各種談戀愛的戲份,然而這麼正確的意見卻被駁回。比如吳京還專程在預告片設計了這樣一段台詞:學生在課堂問:「現在人連飯都吃不飽,為什麼還要登山?登山能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么?」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回答:「中國六萬萬人,要是只想着吃飯那點事,那這個民族又還有什麼希望?」這本該是升華主題、闡述登山隊員艱苦犧牲的巨大意義的畫龍點睛之筆,然而在預告片中出現後,居然在影片正片中被刪除了,怎不令人大失所望?而且大量的刪改台詞,還造成了很多鏡頭的配音對不上口型,令觀眾在觀影時大感違和。

其實整體看完電影,“珠峰絕戀”雖然會讓我覺得尷尬,但是整體還會停留在登頂過程中風暴、雪崩這些緊張抓人的精彩段落上。總的來說,作為一檔前後只用15個月趕製出來獻禮國慶的影片來說,《攀登者》確實不完美,但這並不妨礙我仍舊覺得它值得掌聲。不僅因為那一段歷史,還因為它的真摯。每一個攀登者都知道,無論面不面對,山就在那。但只有登上去,井柏然才覺得自己真正被認可,胡歌才實現了到離天上最近的地方的願望,張譯才了卻十五年前的遺憾,吳京和章子怡才排除橫亘在心裡的萬難。每一個攀登者都是小人物。但正是這些渺小平凡的小人物,才成就了“一覽眾山小”的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