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老人7個改不掉的壞習慣,幾乎人人都有,快看看你有嗎?

文/觀文史說

編輯/觀文史說

中國老年人中存在着一些難以根除的壞習慣,這些習慣不僅嚴重影響着他們自身的健康,也給家人和社會帶來不少困擾。[浮雲]

作為子女,我們又該如何幫助老人改正這些壞習慣呢?勸說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給予耐心的幫助和關愛。

只有讓老人真正意識到壞習慣的危害,增強改正的決心,採取逐步戒除的方法,才能根除這些難改的壞習慣,幫助老人健康長壽。

那麼這些壞習慣主要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01

習慣吃重口味的食物

隨着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老年人仍然保留着喜歡吃辣、咸、油等重口味食物的習慣,這種習慣實際上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重口味食物中的辣椒素、鹽分以及油脂過多,會對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產生負面影響。

常吃重口味食物可能引發胃炎、高血壓等疾病,燒烤食物中的致癌物也會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

但是,一些老年人由於過去生活水平低下的影響,已經養成了吃重口味食物的習慣,他們認為重口味食物可以增加食慾、提高免疫力。

兒女勸說無果後,只能任由老人繼續重複加熱剩菜食用,但剩菜中的油脂經反覆加熱會變質,長期存放也易滋生細菌,這同樣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隨着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飲食與健康關係的認知也在不斷更新。

科學研究表明,肥胖、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與長期攝入過量油脂、糖類、鹽分等有很大關係,許多老年人正是這些疾病的高發人群。

針對老年人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一些醫學專家建議採取適當的干預措施。

比如定期對老人進行溫和的健康教育,幫助其調整飲食觀念,逐步減少食譜中的油鹽用量,適當增加配菜中蔬菜水果的比例,不要給老人提供太大的剩菜量,避免重複加熱食用,這些措施可以在較長時間內幫助老人養成健康清淡的飲食習慣。

食物口味的形成有一定的習慣性和主觀性,對於長期形成的飲食習慣,老年人需要有足夠的意願和毅力才能改變。

所以兒女也需要多加費心,用溫和的方式進行引導,而不是生硬的勸說,只有老年人內心接受了飲食習慣改變的必要性,外界的努力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

無論從身體健康還是心理健康考慮,老年人適當減少重口味食物的攝入,改變思想定勢,養成清淡清爽的食物口味,都是非常必要的,這需要老人本身、家人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02

不注重衛生

部分老年人由於過去生活經歷的影響,形成了浪費是可恥的觀念。

他們經常會保存已經變質的食品,不捨得扔進垃圾桶,家裡堆放了一大桶已經發霉的白菜,因為他認為扔掉太可惜,打算晾乾後繼續吃。

這些變質食品為各種病原體的滋生提供了溫床,潛在的風險不容忽視,統計數據顯示,近三年老年人中的食源性疾病發病率較往年明顯上升。

一些老人由於過去經歷的原因,形成了“人勝於天”的錯誤認知。

他們認為自身免疫力強,不需要在意那些“小病小災”,生病在家養病一個月,從未洗過澡,衣服也是前前後後穿了一個月。

這讓各類病原體在皮膚和衣物表面不斷滋生、傳播,還有人上完廁所後不洗手就直接去吃飯,這無異於是在消滅自己,據不完全統計,個人衛生不良是老年人多種疾病的誘發因素之一。

一些老人愛好“拾荒”,經常到處收集廢品、零碎,然後堆積在家中,家裡到處都是他收集來的報紙、塑料瓶之類的東西,佔滿了所有的角落。

這讓病菌可以藏匿其中,同時也加重了環境的污染,還有人直接把拾荒得來的東西堆放在床上,這更是雪上加霜,這種環境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

這些情況表明,老年人在衛生方面的各種不良習慣,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思維定式有很大的關係。

這需要通過加強宣傳引導、提供便利條件、開展志願服務等措施來逐步改善,讓老年人享受健康、衛生的生活,是我們這代年輕人應盡的責任。

03

過於依賴保健品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眾多打着強身健體旗號的保健品,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

由於身體健康狀況日益下滑,許多老年人希望通過服用保健品來維護自身健康,但是過度依賴保健品往往會給身體帶來潛在的風險。

據相關數據顯示,約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購買過保健品,並且一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將其視為必需品。

這種現象無疑讓人深感憂慮,許多老人一有不適癥狀,就會想起什麼保健品,而非第一時間選擇就醫,這種過度依賴無形中加速了病情發展,最終錯誤的使用保健品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根本原因在於部分老年人普遍存在對保健品功效和作用的錯誤理解。

他們會錯誤地認為保健品可以完全替代正規藥物,能治癒疾病或永葆青春,還有人盲目迷信各類誇大宣傳,甚至不惜花重金購買名牌保健品,其實大多數質量和效果均無法得到驗證,這種偏執依賴無異於自我催眠。

建議廣大老年人應提高警惕,切勿將保健品當成靈丹妙藥來依賴,在使用前最好諮詢醫生,確定品質安全,同時也要注意避免購買摻雜化學成分的劣質產品。

只有正確看待保健品的效能,才能確保身體健康,親屬朋友更應關心老人的生活狀況,避免其陷入“保健品誤區”,從而確保健康與安全。

04

生病寧可忍着也不去醫院

許多老年人存在“小病不去醫院”的錯誤認知。

這主要源於幾個方面:一是生活習慣節儉,許多老年人從小生活艱苦,養成節儉的習慣,退休後收入減少,更不願白白花錢。

二是害怕知道真相,他們擔心醫生檢查出患上嚴重疾病,不想面對殘酷事實,三是覺得看病麻煩,對他們來說,去醫院不僅費錢費時間,各種登記、排隊也比較麻煩。

這種想法存在很大隱患,許多疾病在初期沒有明顯癥狀,老年人不將它們放在心上,結果錯過最佳治療期。

等病情惡化時,治療就艱難許多,康復希望也渺茫,況且許多老年人的病症如果及時發現和治療,痊癒機率很大,但他們礙於種種理由,拖延病情,最後只能眼睜睜看着病魔侵蝕身體。

所以老年人出現任何身體不適,都不能輕描淡寫地帶過,而要立即就醫,子女也應多關心老人病情,及時送他們進行檢查,只有病情得到及時發現,老年人才能健康、快樂地享受晚年生活。

05

煙酒不離口

老年人中間不少會有“煙酒不離口”的情況,有人覺得酒能驅除疲憊,增加生活情趣,也有人認為,年紀大了,來日無多,想怎麼過就怎麼過,事實上,長期煙酒可能增加許多疾病風險。

比如長期飲酒會損害肝臟功能,酒精進入體內後,需要肝臟參與代謝處理,但長期飲酒會加重肝臟負擔,導致脂肪肝或肝硬化的產生。

這會引起蛋白質代謝紊亂,影響身體各系統的正常工作,許多老人原本患有高血壓或心臟病,長期飲酒會加重病情,增加中風、心力衰竭的風險。

再如煙草中的有害物質也會增加癌症、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率,煙草中含有上千種化學物質,其中至少有60多種被確認為致癌物質。

這些物質進入人體後,會損傷細胞DNA,引發癌症,長期吸煙還會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等,許多老年抽煙者因此需要長期依賴呼吸機。

除此之外,酒精和尼古丁都會影響大腦神經細胞,降低記憶力,加速老年痴呆的出現,這也是許多家庭不願看到的結果。

有研究表明,長期飲酒者患痴呆的風險比一般人高2-3倍,而長期吸煙者的這一風險也比不吸煙者高1.5倍,痴呆不僅讓老人喪失獨立生活能力,也給家人帶來巨大痛苦。

當然,要讓老年人戒除長期習慣並不容易,可以從逐步減少數量做起,同時轉移注意力,尋找健康的生活方式來填補空虛。

如果實在難以自控,不要客氣,可以向醫生尋求幫助,積極面對是擺脫煙酒依賴的第一步。

我們希望老年人遠離煙酒的危害,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健康長壽則是最大的福報。

06

過度操心

我國老年人總喜歡過分操心子女的點點滴滴,比如,經常打電話過問一天三餐吃了什麼,課業進展如何,和同學相處是否融洽,工作上遇到的困難等等瑣碎事項。

明明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有自己的生活和事業,但是許多老人仍然習慣性地置喙干涉。

這種過度操心既不利於子女的獨立成長,也容易引發家庭矛盾,孩子需要學會自己面對和解決問題,這是必經的成長過程。

況且時過境遷,孩子和父母之間難免會有代溝,老一輩人的觀念方法未必適合這新時代,如果一味強加自己的想法,不僅難以奏效,還可能適得其反,破壞感情。

其實晚年正是老人過上逍遙日子、培養興趣愛好的大好時機,何必整天琢磨着子女的家長里短,增加自己的煩惱和壓力呢?

不如多出門走走,欣賞山水,結交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打牌聊天,也可以報個老年大學,學習新知識、開拓眼界,這樣不僅有助於放鬆心情,也可以讓生活更加充實。

俗語有云:“兒孫自有兒孫福。”子女的成長有子女的道理,老人不必操之過急,學會放手,讓孩子去面對成長中的風浪吧。

07

不喜歡運動

隨着年齡的增長,許多老年人漸漸失去了運動的興趣和動力,他們常以疲憊、疼痛為借口不願活動身體,更願意坐着休息。

其實這恰恰與健康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馳,醫學研究表明,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增強老年人的心肺功能,預防慢性病,延緩身體機能的衰退,而長期不運動,不僅會導致肌肉和骨骼的退化,還會加速認知能力的下降。

健康的生命需要運動的滋潤,對於老年人來說,適當的體育活動是維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我們應該鼓勵和幫助他們參與到廣場舞、太極、散步等集體活動中,讓他們在運動中得到快樂和放鬆。

可現實是許多老年人對運動並不感興趣,他們會拒絕孩子的好意,寧願一個人待在家中,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害怕運動時摔跤受傷。

這種擔心也是可以理解的,隨着年齡增長,老年人的骨質會變脆弱,外傷往往會導致嚴重的骨折。

其實適當的體育鍛煉正是為了增強身體的協調性,預防這類意外發生,可以選擇一些低強度的運動,比如太極拳,既能活動筋骨,又不會給身體帶來太大負擔,慢慢地,恢復一定柔韌性和平衡感之後,再逐步增加運動量。

儘管過程可能比較緩慢,但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保持適度運動還是可以改善和增強老年人體質的,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賦予生命更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