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拉》影評: 欲戴皇冠, 必承其重

《阿基拉》是大友克洋在1988年執導的動畫電影,改編自大友克洋在1982年連載的同名漫畫。《阿基拉》在日本動畫史上開創了許多記錄,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動畫電影,它不僅大大影響了後續的許多創作者,也是讓日本動畫第一次揚名國際的代表作品。大友克洋現在也許不如宮崎駿、今敏、新海誠這些動畫導演來得有名,但他卻是開山祖一樣的重要導演,他的寫實技法以及宏偉的世界觀完全地打破了二次元的創作局限,將漫畫與動畫帶到一個全新的高度。第一次看完《阿基拉》的時候其實完全沒看懂,不太能理解到底「阿基拉」是什麼樣的存在,但是第二次看的時候就發現《阿基拉》想表達的概念其實並不複雜,甚至非常單純。

「這個城市在各方面都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就像熟過頭的果實,裡頭應該會有新的種子吧?接下來只要等風把果實吹落到地面就好了,等那股名叫阿基拉的風。」

《阿基拉》的背景設定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後的2019年(沒錯就是今年!),東京已經毀滅,人類重建了「新東京」,但是31年前毀滅東京的力量「阿基拉」卻再次復蘇。主角是以金田為首的飆車族,學校對這群放牛班的高中生沒有任何關照和應對,任由他們為非作歹,因此三五好友經常騎着機車到處惹事。故事描述了金田一群人在一次與別的幫派追車鬥毆時,同為飆車族一員的鐵雄意外獲得了「阿基拉」的力量,被國家軍隊送到醫院隔離觀察,進而發生了讓新東京再度毀滅的事件。

《阿基拉》跟《攻殼機動隊》雖然都是描述近未來的作品,但風格非常不一樣,比起《攻殼機動隊》,《阿基拉》給人的科幻感沒有那麼重,大友克洋反而將未來的「新東京」描繪成一座腐敗墮落的都市,而不是高科技感的未來形象。政府高官貪污腐敗、民不聊生、反政府革命和各種邪教迷信的團體充斥街頭,明明是設定在未來,卻給人一種完全沒有希望的頹喪感,反而更像是末世廢墟的形象。

鐵雄意外獲得了阿基拉的力量,透過他的夢境我們得以窺探他的內心世界,從小被送到孤兒院後,性格懦弱的鐵雄一直在金田的保護下成長,他們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兄弟,但是鐵雄內心的自卑卻一直不斷滋長。積累已久的自卑讓鐵雄在獲得阿基拉的力量之後開始漸漸失控,變得強大的他不再需要金田的保護,以往只能站在背後被保護、被帶領的他變成了無堅不摧、讓人聞風喪膽的怪物,鐵雄在得到力量之後開始為所欲為,卻漸漸無法控制自己身上的力量。

大友克洋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把新東京變成一個軍國主義的國家,警察上街到處抓人、反政府組織興起,敷島上校雖然是最高首腦中唯一比較積極做事的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操控了國家機構對小孩進行人體實驗,當他對要逮捕他的人開槍時,新東京事實上已經是一個軍人極權專制的都市。

「這一刻你是一個最快樂的人,你看見你想看見的,你將它發生。」 — — 張懸〈玫瑰色的你〉

《阿基拉》中大部分的角色其實都在追逐「阿基拉」的力量,敷島上校一直想要找出可以控制阿基拉的力量、最後違反上校指令的博士則是想要用阿基拉完成更高層次的科學研究、阿基拉的力量則讓鐵雄變得自大狂妄。力量會使人膨脹,就像慾望跟權力一樣,這些東西會讓人蒙蔽了雙眼,只看見自己想看見的美好幻象。鐵雄一直嚮往能夠騎金田的摩托車,在擁有阿基拉的力量之後,他以為自己已經能夠駕馭金田的摩托車,但是卻失敗了。

阿基拉是一切力量的源頭,它可以帶來光明、文明與進步,但是如果過於貪心,出自私慾而深陷在力量的強大中無法自拔的話,阿基拉就會變成毀滅的力量。鐵雄就是因為無法控制體內急速膨脹的力量,最後失控導致自爆,變回宇宙最初始的能量。「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力量可以帶來許多好處,但也必須承受相應的代價,如果無法掌握力量,就會反被吞噬。玫瑰色的眼鏡看出去的世界總是美好的,但是美好的泡泡很容易一戳即破,大友克洋在198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時期創作了《阿基拉》這樣的警世寓言,讓人們在處於看似擁有無敵的力量的美好的願景時,能夠理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而這股名為「阿基拉」的風,也確實在現實中大大改變了日本動畫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