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唯又獲獎了: 聽不懂他的歌不丟人, 裝懂才丟人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竇唯是否被神化了?

其實神不神化這個問題重要嗎?你欣賞一個人肯定看到他身上不一樣的點,至於別人能不能看到,看到了多少,這往往不重要。

但是卻時不時會冒出很多類似這樣的言論:「如果不是王菲,誰會去這樣關注竇唯」。

大喵就好奇了,試問一下你們喜歡竇唯,哪一點是跟王菲有關?

要知道當年若不是竇唯,王菲可能還叫王靖雯,正所謂,凡事不要憑着第一感覺信口開河,因為這往往會暴露你的無知。

但是今天我們不修仙, 也不談什麼現世隱士,更不提當年勇,就簡單聊聊這個中年大叔的音樂。

就在前幾天,看到一個意外實則又不意外的消息,竇唯的音樂作品獲得了第32屆金雞獎「最佳音樂」提名。

意外是因為,很多隻聽過竇唯傳奇故事,卻沒真正了解過竇唯,總以為他已經離開音樂很久了。

不意外因為,即使他偏離主流越來越遠,換了一個廖無人煙的空間,但是我一直知道,他的音樂性還在。

所以這個獎實至名歸。(當然他壓根就不需要這些光環來證明自己。)

這部被提名的電影是由顧曉剛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春江水暖》,竇唯則作為這部影片的音樂監製。

前前後後他為這部影片製作了將近10首曲子,許多看過電影的影評人和影迷都對該片的音樂印象深刻。

再加上這次提名了金雞獎,大家才認真瞧了眼竇唯的名字。

實際上,竇唯的音樂和電影搭上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十幾前年竇唯就憑藉電影《李米的猜想》拿下了第46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音樂獎,為周迅量身打造的電影主題曲《窗外》還拿到了第44屆台灣金馬獎的最佳原創音樂獎。

另外又獲得了第27屆金雞獎的最佳音樂提名。

當年竇唯一共為《李米的猜想》作了21支曲子,其中包括重新編曲,由周迅演唱的電影片尾曲《窗外》。

空靈一曲加上周迅的慵懶唱法,配上整部電影,除了震撼我不知道還可以用怎麼詞來形容。

我們都知道對於一部好的電影來說,除了畫面、人物表現力...視覺上的藝術性,配樂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音樂就如一部片子的靈魂。

2005年,已經淡出歌壇的竇唯,給當時的一部小眾片子《我們倆》製作了電影原聲,包攬整部電影的配片製作。

雖然這部電影在當時只是個小製作影片,但是卻入圍2006年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四大獎項提名。

2011年,久為露面的竇唯,在陳可辛的邀請下,親自為電影《武俠》量身定做了主題曲《迷走江湖》。

陳可辛說,竇唯在看了《武俠》之後,只用了5天就創作出了這首歌。江湖中迷走,渾然身自由,末日歸家路,立地誦佛經。

後來,王菲聽了之後,在微博上寫了五個字:「黑了個夢的」。

據說這首歌當時也拿了獎,只不過人家竇唯壓根就沒去領。他不需要這些頭銜來證明自己。

因為無論有沒有人記得竇唯的名字,他的音樂一直沒有停止生長。

- 02 -

大多音樂人一年一專已經算是高產,可人家竇唯是一月一專,今年一年就發了整整十張專輯。

元旦第一天,竇唯就甩出一張專輯,封面還是一如既往的古典風格,連專輯名字和歌名都充滿了古典氣息。

這不一月份的這張專輯,大家還沒研究明白呢,二月初他立馬又來了第二張專輯《文王貼》。

九月初,竇唯連發三張新專輯:《菩提禱告》、《記艾靈·上》和《記艾靈·下》。

而且人家回回發新專輯都不收費的,但是愈多的人說竇唯變了,發的專輯都聽不懂了。

當然也不乏有很多人過度解讀,過度神化,說的神乎其乎。

也許竇唯根本沒想表達得那麼深刻,只是單純的音樂而已。

這樣的音樂是藝術品,但是創作者本人根本不希望被過多的解讀,只是在騎電動車買菜,搭地鐵又或是和友人抽煙閑談時的靈光一現。

比如竇唯在《記艾靈·下》中同時採樣了他兩個女兒的聲音,大女兒竇靖童獻聲《童久時》,二女兒竇佳嫄獻聲《定慧園》。

《記艾靈·上》中,每一首曲子中加入的老電影男女對話。

《喜歡你》截取了法國電影《巴黎聖母院》和日本電影《追捕》;

《精分者》採樣自1945年上映的美國好萊塢早期黑白影片《愛德華大夫》的配音片段;

《你聽吧》截取了改編自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的《王子復仇記》......

在《山水清音圖》里,穿插全曲的鳴蟲幽夜、童子誦樂...

加入這些元素,也許只是創作的當下,他恰巧想這麼做而已。

與其絞盡腦汁的試圖去臆測竇唯的作品,不如就這樣靜靜聽完。

當然實在聽不懂也沒關係,也沒必要強行吹噓。

因為竇唯不需要任何人將他封神。

- 03 -

《圓桌派》有一期節目談到竇唯的「潦倒」,中年發福、鬍子拉渣的出現在地鐵上,髮際已經退到了頭頂,懷裡抱着還是十幾年前的包。

人家說竇唯怎麼落魄到如此境地。

又有一大群人冒出來,嘲笑王菲的前夫不體面。

可是沒過多久,整個輿論風向就變了,大家開始瘋狂的吹噓竇唯,於是乎近幾年他莫名成仙了。

實際上,什麼搖滾老炮,什麼仙人境界,這些標籤他根本就不想要,他就想安安靜靜做音樂。

早在十幾年前,竇唯就說:「我選擇低調是被逼的。」而且他對搖滾這兩字特別反感。

他甚至覺得自己的音樂風格,早就不搖滾了,根本不需要打着“搖滾”的幌子,來為自己的音樂找尋一個借口。

2006年,《新京報》來電要求採訪「搖滾20年」,竇唯說自己跟搖滾無關,便一口回絕了。

據說這事兒跟後來竇唯衝進《新京報》燒車也有點關聯。

那年,竇唯衝進報社一把火燒了車,第二天,報紙的頭條上用醒目的標題寫着:竇唯闖報社是個精神病,有狂躁症......

至於他為什麼憤怒,媒體如何用惡意謠言消費他,報紙的內容隻字未提。

後來他去打官司,在法庭上他說:「我認為虛假的新聞報道禍國殃民。」

毫無疑問,這場官司最終以敗訴而告終,據說當時竇唯只留下了兩個字:「服從!」

大概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愈加看透了社會的法則,普通人才是他的最終歸宿。

這幾年,他發專輯的速度沒人能抵得上,但是發專從不宣傳的他,銷量慘淡無比。

今年6月份實體專輯,5天都沒賣出超過100張。

對於宣傳,竇唯這樣認為:「其實你根本就不用去考慮這個問題,我按照我的想法來做就行了,大家願意聽就去聽,我不會按照大家的喜好去做音樂,這一點可能會跟受眾群有衝突,但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兩年前,竇唯破天荒的註冊了一個知乎賬號,首次回應了這些年網上對他的風評:

「外界貼給了我諸多標籤,這些,我都無法拒絕。我只是個音樂人,一個專註做音樂,專註做我認為的,真實的音樂的音樂人。」

我想關於神壇,人家竇唯壓根不想上,他只是個簡單生活的普通人,恰巧會寫點歌,然後恰好有那麼些人喜歡他。

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