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間諜同盟》的三幕式, 分別體現在何處?

《間諜同盟》是一個感情為主,諜戰為輔的經典題材影作。正如我們經常在電視上能看到的那樣,一對男女假扮夫妻,為了應對或共同處理一件事,然後導演以情節跌宕起伏來吸引觀眾,雖然老套,但是細品之下還是一部比較優秀的電影。故事整體的情節設計又遵從好萊塢經典三幕式的結構, 是典型的美國電影工業下生產的類型片。而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間諜同盟》三幕式。

《間諜同盟》在結構上恪守經典規則,但是每一幕的時間控制上卻與傳統有些出入:它的情節點1出現在32分鐘,第一幕有32分鐘;情節點2出現在98分鐘,第二幕有68分鐘;因為該片時長僅有111分鐘,所以第三幕只有短短的13分鐘———由於時長所限,第三幕縮短,總體看起來有一種“頭重腳輕”的失衡感,但是簡短的結尾包含的戲劇力量卻超越了時長的窠臼。

影片第一幕講述了假夫妻由相識到相戀的經過,“假夫妻”關係建構起的情境支撐着全部的情節,直到第32分鐘時,二人在漫天黃沙中發生關係,假夫妻變成真夫妻,整個影片的戲劇性情境才完全建構起來。對於第一幕,最特殊的地方在於情節點1的迷惑性:由於片名中包含“間諜”一詞,觀眾極為容易帶着觀看間諜片的審美期待來欣賞這部電影。

但如果把影片誤認為是純間諜片,那麼情節點1就應該是37分鐘的宴會刺殺活動,並且在刺殺活動中,瑪麗亞對一個德軍家屬手下留情,看起來更像是留下了情節的“鉤子”;隨着情節的深入,那位家屬並沒有以壞蛋的面貌再度出現,主人公事業線退居次位,愛情線成為主線,手下留情的細節則成為瑪麗亞間諜身份的鋪墊,這部電影才顯示出其作為愛情電影的真實面貌。所以,在二人的愛情線索中,宴會刺殺只不過是一個情感的催化劑,並不是情節點1。

第二幕是影片主體,講述的是刺殺任務完成後,二人返回倫敦,麥克斯卻被告知妻子可能是德國間諜,迫於上級壓力,麥克斯不得不想辦法證明妻子的清白;幾番調查後麥克斯卻確定了妻子的間諜身份,但深愛妻子的麥克斯決定違抗上級命令,與妻子逃跑。“調查和懷疑”是這一幕的核心動作,身份的遊戲是這一幕的趣味所在。這種“敵人就在枕邊”的設定讓人哭笑不已,同時又能激發起觀眾繼續向下看的慾望。

另外,編劇在這一幕中對關鍵時間節點的把控十分精確。影片從33分鐘開始進入第二幕,在第43分鐘出現了“空襲中產女”第一個緊要關頭,在電影中段的第51分鐘,麥克斯被告知妻子有間諜嫌疑,故事在此發生顛覆性轉折;在第68分鐘,麥克斯找到了可以證明妻子身份的蓋伊,這也是影片的第二個緊要關頭;在第98分鐘,絕望的瑪麗亞向丈夫坦白了自己的間諜身份,故事由此被引入第三幕。

第三幕是電影的點睛之筆,講述了麥克斯清除德國間諜後,帶着妻女逃到機場,但飛機尚未啟動便身陷重圍,瑪麗亞捨身救夫,開槍自殺。在這一幕中,創作者沒有刻意將時間拉長到30分鐘以滿足三幕式的時間規範,也沒有在二人的逃亡之路上設置任何驚險智力遊戲和暴力對抗,而是使故事自然而然導向了閉合的、不可逆轉的結尾。沒有運用以往第三幕較長時間的敘事,以較快的速度結束了影片,同樣給觀眾留下了意猶未盡的感覺,這才是導演的高明之處。

總體來說,《間諜同盟》不是間諜片,也不是節奏失衡的爛片,而是一部劇作嚴謹的間諜題材愛情電影。該片用間諜二字吸引觀眾,就當觀眾發現被欺騙時,導演迅速地將視角轉移到二人的感情上。讓觀眾被主角夫妻的感情深深吸引,同時忘記了這是一部間諜片,不得不說是一部成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