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港劇是內地觀眾的精神食糧,《霍元甲》颳起一股愛國熱潮,《上海灘》播出,人人唏噓許文強和馮程程的愛情往事。
83版《射鵰英雄傳》、古天樂版《神鵰俠侶》、陳小春版《鹿鼎記》,黃日華版《天龍八部》,一系列金庸武俠劇,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還有吳鎮宇和羅嘉良的《難兄難弟》,帶我們領略了六七十年代香港娛樂圈的美好回憶。
相比較來說,《難兄難弟》冷門一些,但1997年在香港首播的時候,全劇平均收視34點,大結局高達39點,刷新了當時的收視紀錄。
不僅如此,那一年還把最佳劇集和最佳男主角(羅嘉良)囊括其中,至於最佳女主角,被關詠荷的《苗翠花》拿了。
但兩年後的1999年萬千星輝賀台慶,張可頤憑藉《難兄難弟》獲得最難忘的女角色,和幾位前輩齊名。有《點止咁簡單》蕭芳芳、《家變》汪明荃、《上海灘》趙雅芝、《真情》薛家燕。
因為劇集大受歡迎,後來不僅開拍了續集,就連王晶也來蹭熱點,拍了一部電影《精裝難兄難弟》。
01、影射了哪些人物?
這是一部懷舊電視劇,致敬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粵語片時代。
羅嘉良、吳鎮宇、宣萱和張可頤四位主角,分別影射呂奇、謝賢、蕭芳芳和陳寶珠,他們都是粵語片時代的大明星。
先來說呂奇,當年他退圈較早,大家比較陌生。曾經憑着迷人眼神風靡萬千少女,銀幕上一絲不苟的髮型、畢挺的西裝或便服、風度翩翩,好一位夢中情人、白馬王子。
他那獨特的形象、神態、語調,造就香港電影史上一個時代的小生標誌,和影迷公主陳寶珠有「金童玉女」之稱,被稱為銀幕情侶。
在羅嘉良之前,梁家輝曾在《92黑玫瑰對黑玫瑰》中致敬過他,惟妙惟肖地模仿,還讓他拿到了金像獎影帝,也是金像獎史上為數不多憑藉喜劇角色獲獎的。
謝賢同樣是影史一代傳奇,《難兄難弟》的結尾,頒給吳鎮宇飾演的“謝源”終身成就獎,電視劇彷彿預言了一切,謝賢也在2019年獲得了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但他的傳奇並未終止,2022年還憑藉《殺出個黃昏》斬獲最佳男主角,終於不用被兒子謝霆鋒吐槽,沒有拿過表演獎項了,不禁令人感嘆一句,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蕭芳芳和陳寶珠,兩人都是童星出道,一起拜在粉菊花門下學藝,和林正英、董瑋、楊盼盼等人分屬同門。
不僅如此,兩人還曾結拜成姐妹,和馮素波、沈芝華、薛家燕、王愛明、馮寶寶被譽為“七公主”。
陳寶珠70年代初期就息影了,而蕭芳芳則一直活躍到90年代後期,幾十年的演藝生涯,創造了諸多經典角色。
和李連杰合作的《方世玉》系列,塑造的苗翠花,鬼馬有趣,被內地觀眾所熟知。
在《女人四十》中,她收斂了表演,將一位飽受生活困擾的中年女性刻畫得深入人心,還因此拿到了柏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除了四位主角,其他一些配角也有原型人物,比如苑瓊丹和郭少芸飾演的兩位師傅,其實就是任劍輝和白雪仙,她們是香港電影的瑰寶。
李龍基飾演的華哥,戲中是“程寶珠”的乾爹,原型人物是“銀壇鐵漢”曹達華,達叔在《逃學威龍2》也有致敬。
馬菁宜飾演的於秀秋,影射于素秋,她和曹達華演過不少武俠片,紅極一時。
梁詠琳影射狄娜,駱達華影射麥基、戴耀明影射楚原,羅莽飾演的搞笑導演,原型則是大導演龍剛,曾執導過1967版的《英雄本色》,徐克和吳宇森,都曾表示從他的電影中學到了很多。
02、為什麼好看?
《難兄難弟》不僅收視高,口碑也好,豆瓣評分高達9.1,和《大時代》《大地恩情》《男親女愛》《金枝欲孽》《創世紀》等港劇,屬於一個梯隊。
這是一個笑中帶淚的故事,或者也可以說是電影圈的血淚史,前半段,幾人在片場跑龍套最為搞笑,同時也很心酸。
扮山賊的時候,沒有任何保護措施,要從高處跳下來;當主角替身的時候,被吃瓜群眾扔菜葉;最可憐的是李奇,還要在幕後幫好兄弟謝源代唱。
謝源最後說,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沒有演技沒有才華沒有天分卻有點運氣,就像我。有的人,有演技有才華有天分,只是少了點運氣,比如李奇。
電影圈有不少“李奇”這樣的人物,努力一生卻懷才不遇,遭遇各種打擊,好在編劇沒有太過殘忍,讓他攢了不少錢,可以保證衣食無憂,至今仍然記得他那句經典台詞:我擁有中國人傳統的特質——貧窮。
謝源雖說運氣好,但也不是白來的,他善良隨和,對待身邊的人和朋友非常好,自己發達了也會接濟一些有需要的人。
再對比一下現在所謂的一些明星,要實力沒有實力,要演技沒有演技,剛有一點名氣,就自我膨脹,出門講排場,不可一世。
在電影圈想要長久,實力很重要,但人品更重要,要先學會做人才行。
劇集的成功,也離不開一眾演員精彩的表現,吳鎮宇模仿四哥的招牌動作,李奇的經典公鴨嗓,那句拖長的救-命-呀,每每想起就能讓人發笑。
芳芳一人分飾兩角,完美詮釋,事業上她開拓進取,嫁給謝源之後,也願意做他背後的女人。還有張可頤,她的反應總是慢半拍,而且還喜歡貪吃。
03、宣萱和張可頤矛盾始末
《難兄難弟》中,邵芳芳和程寶珠性格不同,一個精明成熟,一個單純蠢萌。
劇中兩人都是大明星,八卦報紙為了新聞,有時候會胡謅一些兩人不和的新聞。
但戲外,宣萱和張可頤確實發生過一些矛盾,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劇集進入宣傳期的時候,宣萱接受採訪,被記者問道:這部劇為什麼拖這麼久才殺青。
宣萱回答:“因為有些人總遲到”,同時列舉了幾個人。
但媒體以偏概全,只抓了張可頤,便開始大肆報道,而張可頤也被封為“遲到王”。
另一邊的張可頤自然不開心了,她表示戲拍得慢,因為宣萱經常笑場ng,每場戲要反覆拍六七次。
經過媒體的添油加醋和推波助瀾,兩人的罵戰不斷升級,最後無線高層緊急出面才平息。
但其實劇集殺青慢的真正原因是導演臨時改了劇本,決定要拍續集。
媒體有時候不在乎事情的真相,只要有了流量,完成了kpi就可以了。
經過此事件之後,宣萱和張可頤多年合作過,直到前幾年,萱萱在採訪中表示,確實因為“守時”原則引起過許多不快,自己“喜怒形於色”確實不好。
而張可頤也因為遲到抱歉,還說其實就是說聲對不起就好的事情,後來她還在社交賬號上為宣萱的舞台劇應援,並親自到後台慶功,自此兩人的恩怨算是煙消雲散。
假如當年沒有媒體的“煽風點火”,也許兩人可以有機會多多合作幾次呢,順便留下幾部經典也說不定。
回到劇集《難兄難弟》,雖然只有25集,卻讓人在裡面看到了人生,有奮鬥的艱辛,錯過的遺憾,友誼的珍貴和愛情的美好。(撰文: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