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掰手指,英女皇去世也就一個多月,但王室已然亂成了一鍋粥。
暗中較勁爭王位的有、擺爛躺平出走享樂的有、妯娌對對碰比誰威風的有...
最倒霉的還要算臨時繼任的查爾斯三世,不知被英國人扔了多少個臭雞蛋了。
目前戰況,淺淺感覺穩收大盤的,還是咱們很有一套的凱特王妃。
老公威廉王子獲封威爾士親王,長子喬治王子默認繼承父親爵位,女兒夏洛特公主,近來也被傳要獲封愛丁堡公爵。
不要小看夏洛特的封號,這可是核心王室首個女公爵,未來繼承之戰的准候選人了(太有女王的架勢了,前途無量啊)。
看到這裡,只想感嘆一句“凱特王妃,你的福氣還在後頭呢”!
畢竟“劍橋三娃”(大兒子喬治、二女兒夏洛特、小兒子路易)就是凱特穩操勝券的最大底氣。
也難怪凱特能在迎接南非總統的時候,穩穩戴上英王室最具傳承意義的情人結王冠。
就連帽子數量也在咔咔上漲,各式各樣的款式幾乎快要大滿貫。
PS.凱特經常模仿自己婆婆戴安娜王妃的穿搭,甚至連帽子都要復刻原版,難不成要變身戴安娜第二、替婆婆在王室復仇?(爽文揣測哈,不是真的)
這麼琢磨下來,帽子之於英王室好像有着不可替代的展示作用。
特別是剛剛去世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頭上除了王冠就是帽子,貌似沒在公眾面前露過頭頂。
一直到96歲逝世,女王光是在重大場合展示過的帽子就超過了5000頂,形狀各異、色彩繽紛。
羊原本以為帽子只是為了穿搭而制,仔細研究後才發現,王室的帽子文化里還擁有着更多不可說的B面。
之於女王,帽子是她為自己而活的自由符號;之於其他王室成員,帽子的寬窄大小悉數體現了階級地位的優越和博弈。
女王的5000頂帽子
英國“體面社會”最後一批代表
女王的帽子品味是時尚評論家們最津津樂道的話題。
因為相比於服裝、包包和鞋履飾品等款式的老套莊重,女王的帽子設計更為大膽、也擁有更多的時髦巧思。
穿衣可以不跟潮流,但在帽子的問題上她卻一點也不保守。
畢竟女王的衣服,更多時候是一種隱晦的外交辭令,它們需要滿足穩固、安全的觀感要求,不能失禮、更不能冒犯。
在君主形象封鎖的衣櫃里,唯有頭頂四方的帶帽區域,可以讓她有所展現個人趣味。
她喜歡帽子上有明亮的顏色和輕盈的裝飾,這可以讓她的臉富有生氣、更加靈動。
所以在帽子宇宙這片自由天地里,女王和她的6名忠實帽匠打造出無數經典款式。
每一頂帽子里都摻雜着女王自己的時髦小心思,或多或少都有着本人自由意志的滲透。
也因此在銀禧年後,女王帶着擁有自己巧思的帽款,數次登上各類最佳女性着裝榜。
數不盡的帽款里,最知名的要算“the Boater Hat”系列,由男士水手帽演變而來。
重大場合女王會保留平頂平帽檐的基礎設計,來維持外在的莊重優雅。
遇到親民日、家庭日等比較開放的場景,女王便會在小小的帽頂上置辦出無數驚喜。
羽毛、蝴蝶結、絨花,古典時髦三劍客。
更別緻的還有歐式手工扎花裝飾。
隨着四季的改變和主體色系,縫綉當季的鮮花於Boater Hat之上,轉述女王對於生命力的表達。
每一次帽子裝飾上的細微調節,都是女王深思熟慮後的整體把控。
包括外出實地巡遊時,會選擇飽和度更柔和的色系和寓意民生的花球來替代鮮艷招眼的其他帽飾,讓整體更加平靜祥和。
除了Boater Hat這種偏正式的帽款,私下裡,女王會更寵愛“the fascinator hat”這樣的羽毛髮飾。
羊之所以稱fascinator hat是一種羽毛髮飾,是因為它區別於傳統帽子,沒有套在頭上的帽基,固定全靠發卡龍骨
但擋不住女王真的很寵愛這樣輕盈的小帽款。
穿絲綢、雪紡的時候,女王一定會早早準備好一頂fascinator hat做搭配,讓華貴衣料和羽毛的靈動中和,更具女性的輕柔婉約美態。
甚至英國民間相傳,女王選擇fascinator hat的一天,就是輕鬆愉悅的一天。
不過女王年輕的時候也嘗試過非羽毛設計的fascinator hat。
很明顯黃色絨布的質感並不出彩,所以這頂帽子也就失去了二次出場的機會。
至此,羽毛設計fascinator hat成為女王后期專寵的頂流帽款。
遺憾的是女王的好品味,並未遺傳給其他王室血脈。
尤金妮和碧翠絲公主在威廉王子大婚當日戴的fascinator hat,屬實是一言難盡,讓人摸不着頭腦。
除了Boater Hat和fascinator hat,比較綜合的“the cocktail hat”也是女王日常比較鍾愛的帽款。
cocktail hat是小巧而沒有帽檐的帽子,底部通常由稻草、織物或毛氈製成。
裝飾效果遠大於實用效果,當然這也是王室帽款的統一特色。
相比於其他較為日常的帽款,cocktail hat要更有戲劇張力一些。
它通常要帶在頭頂正中或者側面,不會完全覆蓋整個頭部;而且會採用大片的羽毛或者醒目的蝴蝶結來達到戲劇性的藝術展現。
女王年輕的時候,cocktail hat的出鏡率奇高,生安妮公主和查爾斯王子的時候均有佩戴。
後期女王就很少選擇這種誇張的帽型,即使偶有幾次上頭,設計也更偏向於穩重內斂。
降低戲劇效果,掌控嚴肅美學。
倒是孫媳婦凱特王妃拾起了女王的舊愛。
逢大場面必將cocktail hat焊死在頭頂,好在凱特也是簡穩時尚的追隨者,所以沒讓整體佩戴效果過於誇張。
反觀隔壁的兩位公主,就...依然我行我素的放飛着。
貌似王室所有的帽子規則對她們毫無束縛,哪怕cocktail hat已經足夠誇張,但公主們也可以更誇張的展現。
雖說超過5000頂的帽子,裡面都有着女王出於自己的時尚巧思,但是她在位的幾十年里卻沒有戴錯過任何一頂帽子。
因為她始終把戴帽子視為履行職責,那是屬於她的另一頂王冠。
不管這一頂帽子有多麼喜歡,她一年之內不會戴兩次、總使用次數也不會超過10次。
除此之外:帽檐不能太寬,否則會擋住她的臉;帽頂不能太高,不然下車的時候會被卡住;
尺寸要嚴絲合縫,可以牢牢固定在頭上;不能有面紗,只有會見羅馬教皇的時候才可以戴面紗。
在個人時尚和君主體面之間,女王總是可以很平衡的拿捏恰當,敬業使然、責任感使然。
御用設計師菲利普.薩默維爾,曾說過:
“不管發生了災難還是颳風下雨,帽子必須待在女王頭上,不必讓女王用手摁住它...女王曾經告訴我,她從來都沒有丟過帽子”。
正因為如此,把規矩和自由意志賦予在頭頂四方天地的女王,也被譽為英國體面社會的最後一批代表。
她利用制服和帽款建立了一個具有穩定性的君主形象。
一如支持女王的英國人們說的那樣“有伊麗莎白坐在王位上,君主制就是安全的”。
但一切的穩定和體面背後,大家也不要忘了。
女王也會偷偷拿出小鏡子補上口紅,無關君主、她的內里依然愛美且精緻的普通女人。
話說回來,痴迷於帽子的不單單只有英女王。
帽子的文化流行更多時候是作為社交符號出現在英國人民生活里的各個角落。
更滑稽的是,帽子雖在民間興起,卻一步步成了英國上流展示優越的工具。
禮帽之下
英國上流滑稽的優越感
英國多變的天氣,想必姐妹們早有耳聞,所以帽子誕生之初更多是方便普通人防晒、防雨、防降溫的。
帽子逐漸成為了人手必備的生活用品,不管什麼階層都需要一頂帽子。
這時候上流多少有點子不情願,他們需要體現優越感,要區別於普通人。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款式和材質入手,降低帽子的實用性,增強裝飾性,可以在人群里被一眼鎖定是“有錢人”。
比如《泰坦尼克號》里Rose的誇張帽子,就是當時上流的穿戴典型。
甚至在中世紀時期,不同階級的人必須要佩戴複合自己身份的帽子。
王室和有身份的上流,獨享金銀珠寶、綾羅綢緞;囚犯只能帶紙帽子;普通人不可以定製高頂絨帽。
對於女性的戴帽要求就更為苛刻了,在中世紀貴族眼裡,女性的頭髮算私密部位,只有在家的時候才能露出。
所以外出或者重大場合,女性必須佩戴帽子,不然就是失禮。
這個滑稽的觀念現在依然被王室保留,皇室禮儀規定:上流女性必須佩戴帽子才能到各官方場合。
後期因為瑪麗王后(英女王的祖母)的親民政策,越來越多的上流開始融入到民生里。
這時候王貴們可以在帽子上刻意製造區別,但不能顯得傲慢無禮;階級戴帽的硬性規定也被取消。
但是他們的優越感依然保留。
貴族紳士們開始利用帽子的不同式樣、不同戴法,來寓示自己不同的自信程度、體驗和經歷。
甚至衍生出一套脫帽、扣帽、掛帽...的帽子禮儀,簡單來說每一個紳士淑女都得學會這一套。
時至今日,這一套傳統依然在英國保留着。
《每日電訊》的時尚總監Hilary Alexander就曾說過“帽子也是英國社會關係網的一部分”。
當談到英國社會的正式場合時,沒有帽子是不完整的。
不過變得是,帽子已經完全去階級化了。
沒有專屬,任何款式任何材質只要普通人願意都可以戴在頭頂,哪怕是女王同款,市民也可以毫無壓力的在遊行的時候上身。
王室老錢們掙扎了幾個世紀的優越感,放到現在來看,多少有些滑稽在身上。
倒是以女王為首的女性成員們,將帽子變成一種時尚符號,散播在世界文化媒介里。
不得不說英王室的女性們都是各具魅力的強捕手。
從伊麗莎白二世到戴安娜王妃,再到凱特,她們為責任、為自由、為體面反抗並努力着,很精彩也很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