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珊珊退役:一場最重要的比賽結束了

18歲踏上LPGA那一年,馮珊珊定了一個目標:打滿十年LPGA就退役。

之所以有這個想法,主要是考慮到女選手30歲左右的年紀,難免要面對結婚生子的職業停頓。她想得很清楚,作為高爾夫職業選手的馮珊珊,只是她人生的一部分,“打十年職業其實已經是非常長的時間了。如果我要出成績,肯定在前幾年就應該出成績了,如果這十年我還出不了成績,那就證明我出不了成績了,那也沒有必要再去逼自己做這些事情。”她如此對懶熊體育說。

後來的事實證明,她的職業成就遠比“打出成績了”更值得展開敘述—— 2012年,23歲的馮珊珊奪得了世界女子職業高爾夫球大滿貫賽LPGA 錦標賽冠軍;整個職業生涯,她多次在女子美巡、女子日巡、女子歐巡和女子中巡上奪冠,職業冠軍數量達二十二個;2016年,馮珊珊為中國隊摘得奧運女子高爾夫項目銅牌;她曾連續23周位居世界第一、連續近200周保持在世界前10——她的每一項成就,都稱得上是中國(內地)高爾夫球界的第一人。

2022年8月2日,成為職業選手的第十五年,馮珊珊正式宣布退役,為了自己幾無遺憾的高爾夫職業選手生涯畫上了句號。

在個人社交媒體上,馮珊珊寫道,“很快就要迎來我三十三歲的生日了,而我也要做一個重要的人生決定。大家都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希望這次轉身,不是結束,而是更多可能性的開始。”

被高爾夫選中的人

進入2022年,馮珊珊的生活節奏慢了下來。不用再按照既定的時間表的規劃來生活,她想多給自己一些時間去沉澱,想一想未來自己要做什麼。

“休息”對她來說曾是一個很奢侈的詞。自從10歲那年,父親帶她走上了高爾夫這條路,這二十年來,她幾乎過着全年無休的生活。

如今回頭再看,她很感謝爸爸媽媽為她選擇了“對的項目”。在練習高爾夫之前,馮珊珊學過游泳、試過滑冰、練過網球,但都沒能堅持下去。1999年,廣州成立了市青少年高爾夫球隊,備戰省運會。馮珊珊的父親當時在廣州高協工作,於是她經常跟着爸爸,看隊里的哥哥姐姐們訓練。有一天,教練對年少的馮珊珊說,“你每天都來看着,不如也來試試看”。馮珊珊試着第一次拿起了球杆,開始擊球。擔任隊伍指導的教練發現她打球悟性很高,並且積極認真,於是決定將她留下來。

馮珊珊的家庭是典型的“嚴父慈母式”教育。父親本身從事體育行業,對培養孩子走上職業體育這條路有着清晰的認知和規劃,母親則更多的管“後勤”,負責女兒的生活和學習。

馮珊珊向《三聯生活周刊》回憶,小時候的生活除了上學就是高爾夫,平日每天放學去練習場打200個球,回家都在晚上8點以後,吃完飯洗完澡才開始做作業。學習之外的時間都被高爾夫球佔據,偶爾看看電視,也都放高爾夫球比賽。

十二三歲的時候,初出茅廬的馮珊珊就已經能在國內業餘賽事中打贏一眾大姐姐。有記者問她,你有什麼夢想或目標。她從來沒想過這件事情,記者問完之後,她想到了電視上看到的LPGA循環賽的選手們,覺得他們很亮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而且他們都非常自信大方,“我夢想有一天我是不是也能跟這些來自世界各地、國際上最頂尖的這些選手同場競技。”馮珊珊當時脫口而出,說未來想要上LPGA巡迴賽。

決定了的事情不能輕易改變,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更何況,全家都在支持她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吉爾克里斯特與馮珊珊和曾雅妮

到了2006年,馮珊珊在國內青少年高爾夫賽事中已經沒有了對手。這時,高爾夫金牌教練蓋瑞·吉爾克里斯特向這個中國女孩拋來了橄欖枝,就這樣,17歲的馮珊珊離開父母前往美國,開始接受國際化訓練。

滿18歲後,馮珊珊按自己的計劃參加LPGA資格考試。報名之初,她只是想看看自己的水平離目標還有多遠,沒想到最後成功通過考試,成為葉莉英之後第二位征戰LPGA的中國內地女子球員;同時也是第一位獲得LPGA參賽全卡的中國內地女子球員。多年以後,父親告訴她,那一年,家裡花光了近20年所有的積蓄,如果她沒考上,家裡就打算把房子賣掉繼續支持她學球。

拿到LPGA全卡之後,馮珊珊開始在職業賽場上參賽並掙得獎金,贊助商也來了,家裡不用再愁錢的事兒。

夢想成真,再好不過的18歲的成人禮。

一戰成名,商業價值飆升

還在打青少年賽和業餘賽的時候,馮珊珊是賽場上的常勝將軍,但是轉了職業之後的一兩年,她一直沒有大的突破。

在LPGA的第一年,她成功保卡,第二年的發揮不如第一年,她一度掉到了75名,當時是前80名保卡,她差點就要回去重考資格考試。

那一年冬天休賽期,她回到廣州,父親像以前一樣跟着她來到訓練場。當她專註練習的時候,父親一會兒說她拿桿姿勢不對,一會說球擺放得也不對。馮珊珊說,爸爸,你也不知道蓋瑞教練是怎麼教我的,你也不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她給了父親兩個選項,要麼去跟教練學習如何當教練,要麼就只做爸爸。馮珊珊的父親聽完之後,說,那我還是就做爸爸。

曾經嚴厲的父親漸漸退居幕後,二十歲的馮珊珊習慣了為自己堅持,對自己的選擇和決定負責。

在LPGA打到三年半的時候,馮珊珊有一點懷疑自己在這種高水平職業舞台上到底能不能拿冠軍。於是她考了日巡的資格考試,希望能夠參與多一點的賽事讓自己成長。2011年的日巡賽場上,馮珊珊終於收穫了作為職業球手後的第一個冠軍——日本女子巡迴賽明治杯。“贏了那一場之後,我感覺整個人掙脫出來了,我意識到應該怎麼樣去贏比賽,原來在高水平職業賽場上我也能贏。”

馮珊珊成中國大陸高爾夫大滿貫第一人

整個2012年,馮珊珊勢如破竹,連拿六個冠軍,其中還包括大滿貫賽事LPGA錦標賽冠軍——那場比賽,馮珊珊的對手包括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曾雅妮、世界排名第二的史黛西·路易斯(Stacy Lewis)等等,賽後採訪時她說,李娜法網奪冠掀起了中國的網球熱潮,希望通過自己奪冠,也能讓更多國人認識高爾夫球這項運動。

LPGA錦標賽後,馮珊珊的世界排名一下子躍居第五,商業價值隨之飆升。美國人給馮珊珊起了個外號叫“Jenny Money”,Jenny是她的英文名字,而“Money”是因為她常年在巡迴賽獎金榜前列——2013年她贏過LPGA冠軍獎金最豐厚的CME錦標賽,拿到了單場70萬美元冠軍獎金。2013到2015賽季,馮珊珊的年收入分別為360萬、450萬和450萬美元,其中每年的商業收入分別為160萬美元、280萬美元和300萬美元,無論是數額還是在總收入中的比例都逐年走高。

到了2016年里約奧運前夕,馮珊珊的贊助商達到了13家,包括別克汽車(Buick)、華彬莊園(Reignwood)、本間高爾夫(Honma)、錦湖輪胎、中國信託、歐米茄手錶等。

有記者曾問過她一個問題:如果讓你選一個,你要拿奧運的金牌,還是要拿大滿貫冠軍?馮珊珊說,她當時的回答是,肯定會選奧運金牌,因為奧運4年只有一次,但是大滿貫賽事1年5場。

對於高爾夫球手來說,奧運會曾是一個遙遠的夢想,因為在超過百年時間裡,高爾夫球並非奧運會項目,直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高爾夫球時隔112年後回歸奧運會大家庭。那是馮珊珊首次參加奧運會,也是中國高爾夫球選手第一次踏上奧運會賽場。

在里約,馮珊珊拿到了銅牌,走下賽場時的她非常興奮,披上國旗繞場一周,這對於馮珊珊自己,對於中國高爾夫球運動都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在接受USA Today採訪時,馮珊珊表示:“如果一名高爾夫球員,一名中國的高爾夫球員,可以奪得奧運會金牌,或者一枚奧運會獎牌,那會給中國帶來榮耀,令我們驕傲,也可能改變人們(對高爾夫)的態度。”

我是中國高爾夫球的“小白鼠”

2017年11月,也就是成為職業選手的第11年,馮珊珊的世界排名從十年前的600多名攀爬到了世界第一,並在第一的位置上穩坐5個月。

當她在 2012 年創造歷史時,絕大多數國人並不知道什麼是高爾夫大滿貫頭銜,18洞72桿到底意味着什麼,美巡賽場上也只有她一個來自中國內地的球員在征戰。到了如今,中國高爾夫球員在各大巡迴賽上捷報頻傳。

同在LPGA征戰的中國選手林希妤曾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自己就是馮珊珊的“小迷妹”。“從我打球第一天,珊珊一直是我的榜樣,珊珊爸爸是把我帶進高爾夫世界的人,我在練習場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珊珊……她不只是自己比賽打得很好,對整個中國高爾夫運動做出了很多積極的影響,成為了很多小孩子的目標和偶像,也幫助了很多上巡迴賽的球員,這同樣是我希望能夠達到的責任。”

一步步往上攀爬,人們對馮珊珊有了更多的期待,不管是之於這項運動,還是之於這個行業在中國的發展。但馮珊珊對此有着清醒的認知。“在我還是一個運動員的時候,我能夠為這個項目做的最大的貢獻,其實就是打好自己的球。當然我從這個運動中得到了很多,我們也應該去承擔相應的一些責任跟義務。但我作為一個具體的運動員,讓大家在國際舞台上看到中國選手能夠贏冠軍,看到中國國旗在排行榜的前列,在奧運會的賽場上,可以有中國選手站上領獎台,這才是我個人能夠做到的對這個行業最大的貢獻。”

影響在實實在在發生。里約奧運會之前,2015年,中高協註冊的年輕球員人數大概不到3000人,到了東京奧運之後,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十萬。

那幾年裡,多了不少的青少年開始去學習或者從事這個項目,但是馮珊珊覺得影響還不夠,可能中國高爾夫還需要一塊奧運金牌。她延後了自己的退役計劃,想再努力代表中國參加一次奧運會。

“大家說我是高爾夫方面的領軍人物,我自己是這樣看的——我是一隻小白鼠,在前面把路給大家探好了,大家以後就可以不要繞彎路了。”馮珊珊曾對懶熊體育這樣說。

馮珊珊效應繼續

作為中國成就最大的高爾夫球員,馮珊珊在2014年就成立了以高爾夫教學培訓為主要業務的珊珊體育。此後珊珊體育從工作室到校園高爾夫推廣再到全日制學院,不斷拓展着賽場之外的空間。2017年5月,全日制的馮珊珊高爾夫-南沙學院落成,成為珊珊體育的另一個發展方向。

馮珊珊當時對懶熊體育表示,之所以要做學院,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中國高爾夫基礎薄弱,她希望能從基層培養力量;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將好的教學體系引入,讓更多的孩子少走彎路,在國內就可以接受國際高水準的教育。

“我意識到我父母為了讓我打高爾夫球而做出的所有經濟上的犧牲——我不希望其他家庭也有這種經歷,”她說。

去年陝西全運會之後,國家隊找到馮珊珊,希望她可以擔任主教練培養年輕選手。馮珊珊也覺得自己身上有很多好的東西想要提取出來,就帶了一個月的集訓試試,看看自己作為一個好的球員,能不能成為一個好的教練。嘗試下來的感覺還是不錯的,“海外先進科學的訓練方法,再結合我自身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青少年選手走到世界頂尖的經歷,我把自己的心得體會融合起來,形成一套最適合我們中國選手的一套教學培養體系。”馮珊珊說。

馮珊珊覺得做教練這件事不僅僅事關她個人的喜好。“你要問我,想不想以後就當一個教練,我可以非常直接也絕對地跟大家說:我不想。”馮珊珊說,“因為我覺得我能做的東西太多了,教練很多人都能做,我可以在其他方面再去發揮一下我的用處,但是我有責任跟義務把這個事情繼續做下去。除此之外我未來應該去做什麼,現在其實都還在沉澱當中。”

眼下的生活節奏,如果還有什麼特殊的事情,跟以前相比只多了一項:減重。以前國內媒體給馮珊珊起了個外號叫“國寶珊”,大概是跟熊貓的形象有關——馮珊珊總是笑盈盈的,侃侃而談,頗受全世界高爾夫媒體喜歡。

球員時代,馮珊珊曾經試過減重,有一年冬天,她嘗試減了20多斤,結果回到賽場之後不會打球了,擊球也失去了曾經的力量。等到體重上來,成績也慢慢回調了。所以當時她給了自己一個借口,不用刻意去減重了,“而且那個時候我的確不認為我自己不好看,我覺得胖胖的也萌萌的,”馮珊珊說,“但是現在年紀也上來了,如果長期維持在體重比較重的情況下,對健康不是特別好。未來我還有很多可能性,但是首先我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所以在這樣的出發點之下,我就做了減重的決定。”

高爾夫賽季正在進行,馮珊珊偶爾在家看看比賽,但也並沒有太懷念在全世界各地征戰的日子。“你現在讓我選擇在風吹日晒雨淋的惡劣天氣下去打球,我是一萬個不願意。我作為一個職業球員的生活已經翻篇了。但是回想起來,我還是非常享受當時的日子的。”

她說,高爾夫球場18洞充滿了不確定性,每一座球場都有不同的地形、障礙,打完18個洞就好像過完人的一生,這個過程起起伏伏,充滿未知和挑戰。她非常喜歡。

延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