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詭事錄》里八個詭異案件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你可以把它當作探案劇看,但繞不開的是,這些案件和破案過程,以及劇中人物的命運,都與政治鬥爭有關。

  • 劇中的八個詭異案件,是時代背景下的產物,政治鬥爭的衍生品;
  • 劇中的探案小組,既是大唐盛世的守護人,也是盛世危機的吹哨人;
  • 劇中的眾多人物,既有政治鬥爭的受益者,也有犧牲品。

這一切,都與該劇反映的時代背景密切相關。可是劇集里沒有鋪墊交待,導致很多觀眾看得一頭霧水,我就在這裡講述一下。

《唐朝詭事錄》的時代背景

唐朝詭事錄》劇集開頭提了一下,故事發生在唐景雲年間。景雲是唐睿宗李旦的年號。

說起來,李旦繼位皇帝,後面有着複雜的故事。一切得從武則天說起。

武則天的身世背景,眾所周知。在後來的宮廷鬥爭中,她擊敗名門望族出身的王皇后,成功上位,成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後宮爭寵的事情並不稀奇,但是這個“廢王立武”事件,對唐朝的國運走向和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換句話說,沒有這個事件,就不會有武則天登基稱帝,也就不會有《唐朝詭事錄》的劇情。這就是多米諾骨牌效應

閑話不多說,武則天是個女強人,使軟弱的李治給她加號“天后”,與皇帝並稱“二聖”,參預朝政。這已是個危險信號。

高宗駕崩後,武則天的第三子李顯繼位,即中宗。但是李顯坐了55天龍椅就被廢,武則天扶持第四子李旦繼位,即睿宗。

六年後,武則天乾脆一步到位,自己稱帝,國號“周”,史稱武周

她放棄長安,定都洛陽,稱“神都”,也就是《唐朝詭事錄》里“洛州”所在地。

作為中國第一位正統女皇帝,加之一些手段殘酷,因而武則天難免遭受非議。

但有個客觀事實是:她的治國理政能力堪稱優秀政治家,而且人格魅力很強。因而在當時及後世,有很多人敬服她,例如狄仁傑等名臣。

武則天晚年重病期間,李氏皇族和大臣們發動政變,擁立李顯複位皇帝。當時年號為神龍,因而被稱為“神龍政變”。武則天則在同年去世。

李顯光復大唐,但紛亂並沒結束。名門望族出身的韋皇后,與武三思勾結,把持朝政。不久,李顯暴死,外界傳言是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下毒暗殺。

接着,韋皇后臨朝稱制,扶持李顯之子李重茂繼位。

然而不到一個月,李隆基太平公主聯手發動政變,誅殺了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廢掉李重茂,扶持李旦複位皇帝,即睿宗。當時年號為唐隆,因而稱為“唐隆政變”。

講到這裡,想必很多人覺得眼花繚亂、看暈了。這段幾十年的歷史本身確實很混亂。

我來簡單總結一下,這段時期的皇帝按在位先後順序為:高宗李治——中宗李顯——睿宗李旦——武則天——李顯複位——少帝李重茂——李旦複位。幾位李氏皇帝在位時間加起來並不長,而且是傀儡。

出現這種政局混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上看,是李氏幾代皇帝庸弱無能,導致後宮亂政。

其背後的深刻原因,是皇帝與士族之間權力的爭奪,也是世族門閥與庶族地主之間的較量。

這個局勢,其實是早在唐朝開國就面臨的社會現實,屬於歷史遺留問題。遇到軟弱的皇帝,這個問題只會發酵、出大事。

例如當時有天下四大世族“崔盧鄭王”、關中四大姓“韋裴柳薛”,他們既是唐朝開國功臣,也是受益者,根深葉茂。

他們的後人很多都是皇親、貴族、重臣,子弟遍布朝廷。例如《唐朝詭事錄》里的人物姓氏就有體現。

誰能抵擋得住皇位的誘惑?如果自己當不了皇帝,誰不想扶持自己的代言人當皇帝?

這裡得提一下,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子、唐朝第三位皇帝。也即李氏王朝才傳到第三代就亂了,幾代皇帝遺傳式的軟弱,接連被女人操控。

如果英武一世的李淵、李世民在黃土下有知,必定會暴怒而起,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親自出馬重振大唐雄風!

《唐朝詭事錄》想表達什麼

回到《唐朝詭事錄》。劇集開頭其實是景雲年間,也就是李旦複位後的年號。

劇中的皇太子就是歷史上李旦和武則天的兒子李隆基,長公主就是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

這次李旦複位,是李隆基、太平公主聯手發動政變的結果,因而一向軟弱的李旦再次被架空。

李隆基、太平公主本身都不是省油的燈,否則也不會幹出發動政變、你死我活的驚天大事。

由此,當時的中央朝廷里就分為皇帝、太子、太平公主這三派政治勢力集團。

皇帝派——

空有皇帝名號,實力軟弱,只能依靠身邊宦官和一些正直的大臣,暗地裡鞏固皇權,削弱太子和長公主的勢力。

例如《唐朝詭事錄》中的“參天樓”案,其實就是皇帝圖謀借幻術大師沙斯之手,讓參天樓倒塌,除掉太子和長公主。可惜這個計劃被蘇無名、盧凌風無意間打亂而終告失敗。

太子派——


皇太子李隆基是皇帝李旦的嫡長子,年少有志,以皇位正統繼承人自居,一心重振李氏王朝。

可惜年輕、資歷淺,羽翼待豐。

公主派——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最小、最受寵的女兒,驕橫放縱,多謀善斷,很早就參與政事,權傾朝野。看到皇帝哥哥軟弱、扶不上牆,又有外戚等人謀圖皇位,於是就有了模仿母親當皇帝、一統朝政的宏圖大志。

這三派政治勢力,爭得當然是皇帝寶座、號令天下的至高權力。當然了,爭鬥的無論哪種結果,都是李氏皇族上位,肉爛在一個鍋里。

正如《唐朝詭事錄》劇中長公主說的“這是我們李家的家事”,不允許外人插手。公主府典軍韋風華的慘死就是下場。

朝中大臣和地方政府的官員們,也就相應地分別跟隨着這三派勢力。

當然其中也有不少觀望者,以及搖擺不定的投機分子。例如《唐朝詭事錄》里的洛州刺史等人。



在當時,還有一些勢力也在覬覦皇權。例如洛陽留守李學、西域幻術大師沙斯、司竹監王元通等。他們在暗中精心策劃,製造禍亂,意圖篡奪政權。

當時唐朝開國還不到百年,而政治局勢就如此詭譎離奇,風雲叵測,暗流洶湧,瞬息萬變,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而且是腥風血雨。

《唐朝詭事錄》劇中出現的一系列詭異案件,主要人物官職變化頻繁、仕途浮沉,很多角色命運悲慘等情節,都是這種特殊的時代背景誘發的,其根本原因都可以歸結於此。

這也正如劇終時,盧凌風感悟的:大唐既有花團錦簇的一面,也有很大陰影。

李旦複位僅兩年,被迫禪位於皇太子李隆基,自稱太上皇。李隆基也就是唐玄宗,勵精圖治,將陰謀叛亂的太平公主賜死,駕馭了政局,開闢了“開元盛世”,把大唐盛世推向了巔峰。當然這是後話,電視劇《唐朝詭事錄》也許會在第二部里表現吧。

《唐朝詭事錄》的編劇魏風華曾表示:

“探案只是一個手段,為什麼要走向盛唐和如何走向盛唐,這才是這個劇真正想表達的。”

本文就代為回答了這個問題。

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盧凌風、蘇無名等一批朝野忠義之人,為了人間太平美滿,拯救蒼生,造福黎民百姓,義無反顧地攜手破獲詭案,同時擔負起了挽救社稷於危急的使命。

這些普通小人物,為了自己生活的家園和人世間更美好,淳樸地付出,默默地辛勞,無形中在為打造大唐盛世添磚加瓦。

盛世的藍圖由上層人物設計、描繪,而盛世的金字塔則由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辛勤築就。

歷史上的每個盛世背後,都有社會大眾的集體努力和辛勤付出,然而他們卻名不見經傳。

這也印證了一個事實:人類歷史是由人民群眾譜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