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以前的國產劇有多好不用多講,像我們每次講到現實主義都市劇就會列舉《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馬大帥》這類作品,都市生活情感劇里正午陽光的《父母愛情》,再到張國立,蔣雯麗主演的《金婚》也是兩部繞不過的作品。
這兩部劇在當年只是一部不錯的作品,但是兩部劇在後來的輿論上面開始呈現出不同的變化。像《父母愛情》前幾年是不斷重播的作品,而且年輕觀眾口碑特別好,相反《金婚》重播數量較少,大家談到它只是一部經典都市生活劇。
這兩年,我感覺新一代網友對於這兩部劇的評價又開始在變化(可能是追劇的觀眾有了家庭了),有不少網友開始追捧《金婚》,認為它更加的真實,相反《父母愛情》則雖然很美好但太像童話。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看待《父母愛情》和《金婚》這兩部電視劇呢?
《父母愛情》太假,《金婚》才真實?你真的看懂這兩部劇了嗎?
現在好多人都把苦難當做真實,把幸福當做虛妄。現實中很多人很貧窮但依舊很幸福,很多人很富有但是依舊很艱難。所以我覺得什麼樣的環境造成什麼樣的看法,有些人看到不幸福的婚姻就覺得婚姻不幸福才是普遍的,但幸福的婚姻也有很多,只要兩個人用心經營的婚姻,哪怕物質不太豐富但依舊過得有聲有色。
那麼,《金婚》和《父母愛情》真的就是一正一反的關係嗎?
並不是,好多網友說《金婚》好是因為它現實,《父母愛情》好是因為霸道總裁偶像劇,但是安欣和老歐難道不好嗎?大家羨慕安傑,但是多少人是羨慕江德福的權勢?大部分關注者是喜歡江安的愛情和相濡以沫。
實際上,江為了安,捨得捨棄仕途做好了回村種地的打算,嬌生慣養的大小姐也做好了去鄉下種地的準備,也不介意江二婚,剛開始去海島上沒有工作,去旱廁,懷着大肚子洗衣服帶孩子拉風箱。
安傑也不是一點不做家務,後面我看她不是在洗衣服就是在拖地洗刷刷。
哪怕以後誤會江瞞着她有前婚兒子,也還是捨不得自己的小家,王海洋和江亞寧最後對他們對總結是很正確的,他們是互相包容相濡以沫堅定地選擇了對方再不後悔的過日子。
我們再看看《金婚》的男主角佟志呢,佟志如果能和江德福一樣有責任有擔當,不逃避不甩鍋,家裡屁事不管,婆媳矛盾不調和,孩子他不管教育,出軌變心,《金婚》也不會這麼窒息。
《金婚》的核心問題並不是佟志出軌,事實上以《金婚》里那個家庭狀況,男主和女主誰出軌都正常...《金婚》的問題是它這個電視劇野心特別大,一方面它要通過一個家庭來宏觀表現出共和國50年的滄桑,另一方面它還要追求現實主義的微觀描寫。
結果就是編輯幾乎把當時中國人能遇到的內外部問題全扔給佟志一家了......這家人太倒霉了,其實很多家庭沒這麼慘的,我覺得相比《父母愛情》,《金婚》的劇情反而更不現實一些。
我看到文麗四個孩子,老大亂搞懷孕,結婚還被家暴,老二嫁了個不能人事的,老三也亂搞懷孕,老四給人搞大肚子酒駕去世,我就尋思哪有會這麼倒霉的一家人啊,四個孩子沒一個正常人,這根本不現實。
我不是那種封建思想的人,但我覺得那個年代亂搞懷孕好像不是多常見吧。哪怕有,但也是很多人有過同樣的事,但是《金婚》就是一家人全部都遇到這種事情,讓人想到了《喬家的兒女》。
同樣是50年婚姻大劇,《金婚》《父母愛情》誰更好?答案很簡單
我覺得現在不少年輕網友因為沒有老一輩的經歷,很容易犯兩個錯誤。那就是把老一輩的幸福生活代入現實當成虛妄(內心排斥),相反把老一輩的不幸生活代入自己去證明(你看哪一輩生活都一樣)。
很多人似乎有一種習慣心理或者說思維定式: 即美好都是虛幻的、矯飾的,而只有醜惡才是真實的、深刻的。相信美好,追求美好,創造美好這些在他們看來是幼稚的、浮淺的;玩味醜惡,贖賣醜惡,堆砌醜惡,這些在他們看來是成熟的、深刻的。
生活里永遠有美好也有醜惡,簡單地把它們複製堆砌在一起成不了藝術作品,至少成不了好的藝術作品,更不會讓人產生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關鍵還是在於你自己代入作品後的看法,如果生活體驗不同,這個看法自然不同。
畢竟從兩部劇的角色設定,故事劇情和表達來看,這和大量普通中國家庭都沒什麼關係。
江德福兩口子是很甜,很讓人羨慕,但觀眾在看劇時,尤其看生活片時,不僅只是看劇中人劇中情還會不自覺將自己代入其中,但是一旦代入就會發現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我”(女)能這麼容易找到江德福這樣的對象嗎?
男方能有江德福這樣的社會地位和這麼吃得開的人緣境遇嗎?我相信這世上有江德福兩口子這麼好的現實樣板,但是有多少呢?普通人有多大概率能企及呢?這才是普通觀眾在看過後雖然羨慕回味,但醒過神後又無法產生共鳴的原因。
這部劇的“真”在於,裡面的人物的行為動機就是普通人的展現,沒有人開了天眼,選擇多是隨機和順應人物形象。這部劇的“不真實”在於主角的境遇是少數人才可享有的,而觀劇的大部分人,只是普通人而已。
《父母愛情》很好地展現了江德福和安傑的愛情,但那很難是“我們”的愛情。
不過,雖然普通人很難擁有主角那般境遇,但對於願意琢磨的觀眾來說,主角兩人的相處之道,也有諸多可取之處。
《金婚》雖然是父母時代的婚姻,最後呈現了巨大的真實和遺憾,佟志放着老妻伺候老母和兒女,自己跑去躲清靜談戀愛,甚至老母病逝那晚還是從沈傲君家裡叫回來的。感謝編劇手下留情,那通電話如果晚三分鐘,兩人就“坦誠相見”了。
所以文麗有一段時間是離家出走的,實在是心裡過不去那個坎兒。
男主遇到年輕姑娘動心,能半年多不跟老婆說話?自己媽重病快死了,媳婦在家照顧媽,還能心安理得天天晚上出去跟三兒談情說愛?不敢實質性出軌,三兒遠走他鄉,回歸家庭還能被妻子兒女接受?都七十多歲了,三兒回歸故鄉,男主在大街上看到五十多歲的三兒眼睛都直了?還有女主極度重男輕女貫穿始末。
恕我直言,這樣的金婚看完只覺得噁心至極。最後文麗的回頭也是跟含了蒼蠅差不多,並不是因為佟志得到了文麗的諒解,而是都老夫老妻了,就這樣吧。從你儂我儂小兩口到湊湊合合的結尾。
《金婚》更多的是讓人膩歪的各種狗血糾纏,隱隱瀰漫著人性之惡,且反覆玩味,樂此不疲,你要說它有多真實可能有一部分,但是就有一種《喬家的兒女》《親愛的小孩》把問題集中在一家人的感覺。
一個浪漫,一個現實?《金婚》和《父母愛情》教會了我們什麼
我覺得太多人把電視劇代入現實再去評價,批判。這本身沒有什麼,畢竟電視劇本身就是給觀眾看的,也是給觀眾評價的,當然也是可以送樣和批判的,但最好不要過於上綱上線,國內觀眾這點真的不太好。
看到歷史劇哪裡不對以“歷史虛無”批判,尺度大點就說教壞小孩子去舉報。
都市劇也是一樣的,哪個是現實主義傳播焦慮,哪個是影響不好三觀不正如何如何。看電視劇可以別把電視劇當現實,畢竟連現實主義的電視劇都是藝術化的,是有虛構的,真的沒有必要過於在意。
我喜歡《父母愛情》不是喜歡裡面的工作、權力和帶來的種種,甚至也沒有羨慕過他們的生活,我和我老公看完都覺得是江德福這個“泥瓦匠”和稀泥的本事特別讓人喜歡,他總能站在安傑的角度,總能考慮怎麼讓自己的家庭幸福。
誰不願意和這樣一個情商極高的人在一起生活呀,不管他是幹什麼的都好,這是我們都覺得最為看重的,完全不是什麼生活環境啊。
《父母愛情》里江德福、安傑的為人處事和夫妻相處之道值得大家學習一二,必有益處,並不只是因為情商高不高,而是這倆人都把彼此真的放在心裡,很在意對方的感受,所以很多矛盾與爭執,都會有一個人退一步,然後另一個人釋然彼此努力。
這部劇不只是某些人說的“童話”,與其說他講的是愛情,不如說生活中如何把愛情化作觸手可及的點點滴滴。
而《金婚》是比《父母愛情》要現實的,我猜想原因之一或許是《父母愛情》里安傑、安欣、歐陽懿、江德福、老丁這些人的身份更具有政治色彩,直接拍很難過審,所以以隱晦的方式側面表達。
比如小黑山島上的安欣夫婦,比如受欺負的葛老師。
比如從炮校去了島上的老丁,比如喝着茅台痛哭流涕說“我叫歐陽懿啊”的老歐。
《父母愛情》確實是童話,但現實主義的《金婚》不見得就一定比童話好啊。主題是愛情,講的也是愛情;主題是婚姻,講的也是婚姻。從這個角度來講兩部電視劇都是佳作,不用分孰高孰低。
哪個更好,更能打動觀眾,應該是每個觀眾在心裡根據自己的標準做判斷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