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詭事錄》盧凌風是什麼來頭?為何一聽范陽盧氏,都望而生畏



在近期熱播的《唐朝詭事錄》中,主角除了長安縣尉蘇無名之外,還有金吾衛中郎將盧凌風。在後面的劇情里,盧凌風因為破了“長安紅茶”一案,被撤了職,蘇無名則升為南洲司馬,二人一路前往南州

然而在半路上,路人和南州御史一聽盧凌風的名字,就知道他來自范陽盧氏,於是不敢招惹,望而生畏。

那麼,盧凌風到底是什麼來頭呢?

01

《唐朝詭事錄》雖然是虛構的,這部劇卻是基於唐朝背景發揮想象改編的。

這部劇一開始,對盧凌風的身份就有了交待——范陽盧氏。

在劇中,除了范陽盧氏這個大家族之外,還提到了另一個,就是清河崔氏

那麼,這些大家族在唐朝到底有着怎樣的地位呢?


在唐初,關於名門望族,有個詞叫做“五姓七望”,指的就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

由於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是本家,博陵崔氏、清河崔氏也是從原本崔氏分出來的兩支,所以是五姓;而七望,則是說這七個不同的大家族,所擁有的尊貴身份和名望。

歸根結底,這“五姓七望”是門閥政治的產物,如東晉四大家族一般,隨着朝代幾經更替,門閥士族的發展也經歷了興與衰的過程。

據史料記載:“范陽盧氏出自姜姓,本為齊人,因分封盧邑而以盧為氏。”相傳在秦漢時,這群人遷至涿水一帶定居下來,以范陽為郡望,世人稱之為“范陽盧氏”。


范陽盧氏名望最大的巔峰時刻,大概是在南北朝時期,通過與崔氏、李氏等其他望族聯姻,來進一步鞏固後代的身份地位;尤其是范陽盧氏還常與北魏、北齊皇室通婚,比如北齊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生母就出身於范陽盧氏。

更重要的是,能夠支撐范陽盧氏盛名不衰的,是代代都有人官居要職。據《新唐書·表·宰相世系》可知,到了唐朝,先後有八個宰相是出身於范陽盧氏的。

02

然而,世間向來沒有常開不敗的花,到了唐朝末年,范陽盧氏也逐漸走向沒落。

雖然范陽盧氏在南北朝時與皇族通婚頻繁,而到了唐朝,這事就變得罕見,幾乎不怎麼有了。

更何況,隨着朝代的發展,朝廷選拔人才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原本的察舉制,變成九品中正制,後來又漸漸變成了科舉制。直到科舉制盛行,原本出身寒門的人才,通過科舉考試也能登上朝堂,官居要職,報效朝廷。


與此同時,就意味着唐朝統治者對門閥士族的打擊力度,也必然小不了。

就拿太原王氏來說,它能夠有那麼高的名望,離不開祖上的官居要職和家族女兒的聯姻。東漢末年的王允,位列三公,他就是出自於太原王氏,也正是他將太原王氏的名望拉升了一大截。

同樣出身太原王氏的,還有李治王皇后,她嫁給李治時,根本不是皇后,甚至連太子妃都不是。貞觀年間,李治還是晉王,出於太原王氏與隴西李氏聯姻,太原王氏選中了家族女兒嫁給李治,做晉王妃。後來李治成了太子,王氏女子被冊封為太子妃;李治登基,作為原配她自當是皇后。

到了後來,唐高宗李治因為寵愛武則天,於是相信武則天的言論,給原配王皇后扣上了“謀殺公主”的罪名,將王皇后廢掉。王皇后出身於北朝名門太原王氏,若不是門閥士族日漸衰落,王皇后能說廢就廢嗎?


若是這些門閥士族的地位沒有衰落,仍如日中天一般,縱然王皇后真的犯了錯,要廢她,恐怕也要顧及一下太原王氏的面子。

03

想當初,東晉時期的琅琊王家、陳郡謝家、陳郡袁家、蘭陵蕭家四大家族,可謂是門閥政治的高光時刻。其中人才輩出,家族的榮耀與光環給後世的子孫帶來好的基礎,而子孫的優秀又“反哺”家族,尤其是各大家族相互聯姻,盤根錯節,東晉期間到隋唐之前,尤其佔據政治上的話語權。琅琊王氏甚至做到了“王與馬,共天下”,無論權勢、地位還是身份榮耀,都是後世無法比擬的。

然而有興終有衰,門閥政治的結束,也必然伴隨着門閥士族的日益衰落。站在後世回望那段歷史,仍覺得有種奇特的魅力。


作者:我方團隊月落星沉

參考資料:《新唐書·表·宰相世系》、《唐朝詭事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