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劇也鬧起廣告荒

犀牛娛樂原創

文|方正 編輯|朴芳


劇集廣告市場正在亮起紅燈。


近來,有很多部熱劇都連番遭遇了招商滑鐵盧,前段收官的愛奇藝版《底線》全程0廣裸跑到底,憑自來水口碑逆襲的《唐朝詭事錄》輿場得意商場失意,當下正在多平台熱播的《我們這十年》也至今未見金主身影。



熱劇尚且如此,其它劇集就更是舉步維艱。據犀牛君不完全統計,近期還有包括《我的秘密室友》《你安全嗎?》《她們的名字》《飛狐外傳》《勇者無懼》等劇都難逃裸播命運,而口碑尚可的《搖滾狂花》《熾道》皆只獲1家品牌垂青,且僅在個別集數投放。


其實裸播劇並非新鮮事,在過往腰部劇中普遍存在,但如此大規模的裸跑還蠻少見,而隨着現今經濟下行、金主攥緊荷包成為常態,目測今後還有更多劇集會選擇0廣裸跑。鑒於這種發展情勢,民間甚至發明出“蘿蔔率”一詞作為鑒定劇集爆撲的新指標。


數據來源:豆瓣小組“收視率研究中心”


在豆瓣“收視率研究中心”小組裡,組友們近來相當熱衷於討論“蘿蔔率”(即一部劇0廣裸播集數佔總集數的多少),從哪些劇裸播、金主在哪集撤退、裸播多少集當中,觀眾終於能撥開戰報數據的營銷迷霧,從金主態度里窺到一部劇真正的播映實績。


那些0廣裸跑的勇士們


熱劇廣告荒可能比你想象得還嚴重。


民間熱衷討論蘿蔔率,還得從暑期檔的《星漢燦爛·月升滄海》這部劇說起。該劇貴為某平台S+級古裝大劇,其播映熱度卻並不十分理想,更意外的是,該劇播至中段竟有14集(第7-20集)都處於0廣裸播狀態。


好在因更新速率較緩,該劇口碑歷經幾輪的長線發酵,後續到下半篇《月升滄海》播出時招徠到的金主數量顯著增多,挽回了些許顏面。可市場從此也看到,大劇領域再不是當年那個金主閉眼投的廣告熱土。



暑期檔過後,更多蘿蔔率100%的大小劇集開始湧現。比如於9月1日在雙平台開播的《你安全嗎?》,騰訊視頻版尚出現了集均一個的廣告,愛奇藝版則是全程裸跑播完。9月6日於優酷開播的女性群像劇《她們的名字》也是如此,32集見不到一絲廣告痕迹。


這裡不得不提一部蘿蔔劇領域的“蘿蔔王”《勇者無懼》,9月1日在網端開播的該劇於優愛騰三平台聯播,竟然在三個平台都沒撈到一個廣告位(達成三平台蘿蔔成就),可以說從招商維度重新定義了何為大撲劇。


此外,還有些約等於裸播的劇集項目接連問世,其中不乏熱度尚可的項目。最首當其衝的當屬話題作《唐朝詭事錄》,該劇全程0廣裸播了36集,其中唯有一些劇中演員演繹的“如意貼”廣告露出,但這類為平台操刀的廣告並不算作劇方吸金的範疇。



還有愛奇藝5天更完的《搖滾狂花》,憑創新題材和姚晨人氣帶動輿論場關注,但全程只收穫999皮炎平一家的片頭廣告,且投放10集後就撤出留下裸播的第11、12集。通常而言,我們能從劇集在播時金主的去留選擇評估一部劇的市場價值,這種金主在大結局前撤出的操作真的很傷一部劇的氣運。


綜上,可以看到當下劇集市場面臨“廣告荒”的具象表現,可以說,我們能透過一部劇的“蘿蔔率”從招商層面更直白看到劇集的播映實況,不用再看劇方營銷出來的戰報數據,金主的去留與否才是衡量劇集爆撲最直觀的標準之一。


被迫裸播的種種無奈


劇集市場何以邁入“裸播時代”?


宏觀層面說,經濟下行的大趨勢下,各行各業的品牌金主都在捂緊口袋,他們對文娛產品的投放更趨謹慎、更注重營銷轉化。年初,犀牛君曾撰文談過綜藝市場上多項目0贊助裸跑的現象,如今劇集市場面臨的廣告困局與之同理。



可以說,年初《開端》《人世間》等爆劇的出現某種程度上掩蓋了劇集招商層面已經出現的頹勢,如今這種頹勢在下半年大小項目里更具象地體現出來。


站品牌方角度看這問題更為明晰。


首先,這個市場上多數劇集項目風險性偏高,金主更傾向於投放牌面上有扛劇頂流參演的頭部項目(如暑期檔豪奪30+品牌合作的《夢華錄》),無頂流加持的腰尾部項目則很難入品牌法眼。


數據來源:豆瓣小組“收視率研究中心”


如此能夠解釋為何前段熱播的《唐朝詭事錄》《大考》都陷入招商困局,沒有扛劇演員給劇集的出圈度打底,越發謹小慎微的金主們很難找到理由押注他們。


再者,當下各類劇集項目上馬的不確定性較大,金主們為了保本越發不願意提前入局劇集營銷,都喜歡苟在後面以待劇集後續起勢後再擇機投放,由此很多劇集只能先選擇裸跑,再留待後續累積口碑重新吸引金主眼球。


然而,如此勇敢裸跑的項目里唯有少數者能僅靠口碑在商場上逆襲,更多的大多數都淪為了炮灰。比如《搖滾狂花》就吃了播映周期過短的虧,即便劇集打出了口碑聲量,但沒等金主們反應過來項目就已然更完了。



還有些特殊題材項目的裸播原因就更為特殊。比如當下正熱播的獻禮題材劇《我們這十年》《大考》等,他們與品牌方絕緣並非基於商業上的考量,而更可能是忌憚廣告內容傷害到其時代精神的表達,主動選擇了遠離的姿態。


“蘿蔔劇”或成今後市場常態


這波裸播潮何時會過去?


對於該問題,犀牛君抱持的想法有些悲觀,事實上,犀牛君更傾向於認為,近段時間蘿蔔劇的頻出並非短期現象,而更可能是某種今後的市場常態。



長視頻平台高舉降本增效戰略的當下,營銷預算愈發緊縮的品牌金主們,更大可能會傾向於把錢投往低風險的、頂流演員入局的大製作項目,腰尾部項目們則大概率會長期面臨“一金難求”的局面(即蘿蔔劇)。


事實上,前段時間《夢華錄》能獨步劇集營銷界之巔,甚至被行業內外廣泛討論,傳遞出的就是劇集營銷資源更集中於頭部項目的行業信號。換言之,長此以往下去,劇集營銷界的二八效應會更趨顯著,所謂“澇得澇死,旱得旱死”。


品牌偏愛投頂流大劇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頂流演員普遍能“自帶資源”,比如楊紫為《沉香如屑·沉香重華》帶去了其所代言的品牌客戶純甄,對於腰尾部項目來說,這種連帶營銷資源的缺失是致命的,因為這使得他們在品牌主面前幾乎“無牌可打”。



照這樣的發展態勢下去,行業很可能將面臨的一個狀況是,當下營銷環境倒逼大平台更專註於開發頂流參演的項目,或會進一步導致無頂流加持的優質劇集叫好不叫座,贏了口碑卻贏不來商業回報,繼而淪為平台的棄兒。


當然,換個角度看,“蘿蔔劇”是一種調侃也是一種變相的激勵。歷史反覆證明,真正能被市場廣泛認可的劇集(無論大小)終會得到商業垂青,製作腰尾部項目的劇集公司或還有一條路可走出困局,那就是繼續堅守執着打磨好內容的初心。


反之,對於長視頻平台重點開發的頭部項目而言,找頂流演員與做品質劇這二者間並不存在衝突,拍出又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令品牌主放心買單,是平台需要永恆追尋的目標。


歸根到底,消減市面上蘿蔔劇的最好辦法,還是要打磨優質劇集內容,以重新喚回品牌主放心投放的信心與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