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演蔣介石,把孫飛虎、王勁松、張國立對比看,差別就出來了

在中國的大小熒幕上,主旋律題材的影視劇一直非常熱門,無論是獻禮需要還是自發拍攝,都有不少製作公司全力參與其中。

畢竟從結果來看,此類題材一直都是票房和收視靈藥。

而在主旋律影視劇中,有不少時間線都會涉及到解放前,因此劇中往往要出現國軍士兵和官員。

蔣介石作為國民黨領袖,基本是繞不開的,故而有多位優秀演員貢獻了精彩絕倫的熒幕形象。

蔣介石

到目前為止,扮演過蔣介石的演員已經有十幾位,其中既有鑽研此角色的特型演員,也有演技精湛的大咖級人物。

這其中,孫飛虎王勁松張國立三人飾演的老蔣給觀眾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他們的表演各有千秋,都把握住了人物的精髓。

雖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把三個人的表演放在一起比較的話,差別還是非常明顯的。這其中既有個人條件的限制,也有演員對角色的不同理解。

扮演蔣介石的演員

外形的塑造PK

要討論孫文虎、王勁松和張國立對蔣介石的塑造差別,首先要明確一點,扮演普通角色和知名的歷史人物是有很大區別的。

對大部分觀眾來說,如果演員飾演的是大眾不熟悉或者是虛擬的角色,對其評價會從相對客觀的角度出發,主要看演技是否細膩,人物塑造是否符合邏輯。

但如果是毛主席、周總理或蔣介石這樣大眾熟悉的真實歷史人物,那觀眾評價的先決標準不是演的好不好,而是演的像不像。

如果一看就不像那些歷史人物,那麼演技再好也很難被大眾接受。

這就是為什麼這三人扮演蔣介石的時候,張國立大眾認可度最低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在外形上實在是和老蔣相去甚遠。

張國立演的蔣介石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道,老蔣本人身材偏瘦,中老年階段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清瘦。

因此讓張國立飾演蔣介石絕對是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決定,電影還沒開拍就吐槽一片。

實在是他本人身材偏壯,年紀大了更顯富態,而且長相上也和蔣介石不沾邊。

其實張國立自己也知道並不適合,無奈製片人極有誠意,多次提出邀請,讓他不禁想挑戰下這個角色。

張國立演的蔣介石

為了演好蔣介石,在開機之前,張國立拚命減肥,節食和運動雙管齊下,總算有了些效果。

然而影片《建國大業》公映後,很多觀眾還是不買賬,儘管張國立幾個月的努力依然無法彌補外形上的巨大差距。

相較而言,孫飛虎在這方面要比張國立稍好一些,最起碼他在相貌上和蔣介石本人是有三四分相似的。

為了演好蔣介石,在進組後,他幾乎是無條件在配合化妝師。首先孫飛虎每天都要刮頭皮,確保頭上鋥光瓦亮;其次每次開拍前都他要貼上假鼻子,哪怕皮膚出現了發紅過敏也沒停止。

孫飛虎演的蔣介石

最後,為了讓自己的眼神變得深邃,看起來更有威懾力,孫飛虎甚至還用透明的膠布將眼角拉起。在做了外形上做了如此多加法後,孫飛虎的扮相終於有六七分相似了,定妝照一出就贏得了滿堂彩。

單論外形的相似度,王勁松輕鬆碾壓其他扮演蔣介石的演員。之前的演員都稍顯富態,只有他是真正的消瘦演員。

在經過化妝手的妙手塑造下,王勁松扮演的蔣介石几乎就能以假亂真了。

曾經有人把他的劇照和蔣介石的照片放在一起比較,無論是消瘦的臉型、整體的五官還是眼角的細紋都一模一樣。外形上立足了,王勁松對蔣介石的塑造自然成功了一大半。

王勁松演的蔣介石

演技的細膩程度

如果要塑造一個60分的角色,那具備高度相似的外形就足夠了。但是要創造一個廣受好評的經典角色,在外形之外還必須有精湛的演技。在這一點上,三個人的表現其實在伯仲之間。

張國立飾演的蔣介石雖然並不像,但是演得其實非常好。

他通過微表情的控制和各種肢體語言,把蔣介石面對各種衝擊的心態變化都完美地做了還原,其細膩程度絕對妙到毫巔。

比如電影《建國大業》有一個經典鏡頭,孫科與李宗仁競爭副總統,蔣介石藏在幕後,遙控觀望。孫科領先時,張國立飾演的蔣介石一直嘴角微提,保持微笑;當李宗仁票數反超後,他的笑容在微不可查間消失不見,眼神也變得冰冷尖銳。

張國立

在這個過程中,張國立的面部表情保持了前後一致,全靠眼神和局部細節的操控,就讓人精準感受到蔣介石的憤怒和不甘。

一個“喜怒不形於色”的威權形象至此展現得淋漓盡致。

相較於張國立的精準控制,孫飛虎對蔣介石的詮釋絕對是“大開大合”。他是對蔣介石研究最深入的演員,對這個人物的理解非常透徹。

孫飛虎完整地還原了蔣介石的行事作風、步伐儀態和性格特點,被各路媒體讚揚“就連後腦勺都巨像”。

孫飛虎能做到如此極致,倒不是因為他的演技高過旁人。而是因為他在飾演蔣介石之前做了非常透徹的了解,把後者的每個生活細節都摸得非常清楚。

孫飛虎

他收集了蔣介石的照片、錄像和文章,一有時間就拿出來研究琢磨,還親自拜訪了很多接觸過老蔣的人。

有了如此詳盡地準備,孫飛虎才能準確把握住蔣介石的真實內心,成為最神似的演員。

和前面兩位不同,王勁松因為在扮相上酷似蔣介石,所以在表演的時候,他反而沒有追求極致,而是精準展現某幾個方面。如果說其他人飾演蔣介石是外放的,而王勁松就是內收的。

他在《大決戰》中飾演的蔣介石整體色調偏冷,沉默寡言、喜怒不形於色。雖然沒有那種戲劇衝突激烈的所謂高光片段,但是王勁鬆通過一些小的細節不斷展現着蔣介石複雜的性格。

王勁松

比如劇中蔣介石來到毛主席暫住地的時候,看到了一台老式的紡紗車,其他人都匆匆略過,蔣介石卻非要試一試。

在這段表演中,王勁鬆手上的動作認真而精準,但臉上的表情卻是不屑和散漫。

兩者的差異對比正好凸顯了蔣介石固執與爭強好勝的性格。

如果要評價王勁松飾演的蔣介石,那應該是“於無聲處聽驚雷”,用最細微的表演塑造最豐富的細節。

王勁松

內在的發掘程度

既然三位老師塑造的蔣介石在演技上都有着過人之處,為什麼觀眾的評價還會有着清晰的高低之分?

這一點除了外形上的像與不像,更多的原因還是演員自己對蔣介石內在的發掘有明顯不同。

最高境界的演員對抗拼的已經不是技巧和天賦,而是對人物的理解。張國立的表演為什麼會被一些人口誅筆伐,其實不是他的演技有問題,而是塑造的角色形象不夠精準。

他最終呈現的是一個瀕臨失敗前內心掙扎的梟雄形象。張國立對於此類角色心理的把握已臻化境,其表演絕對值得反覆細品。

張國立

可惜的是,他塑造的形象確實可以帶入逃往台灣前的蔣介石,但是同樣也可以看作是其他類似的梟雄。

這份表演里沒有獨屬於蔣介石的部分,故而演技滿分但是角色卻並不傳神。

而王勁松和孫飛虎在飾演蔣介石之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對人物有着深刻的了解,在塑造的過程中也加入了很多專屬蔣介石的細節。

比如王勁松對於蔣介石最愛的“文明杖”的使用就更符合後者的習慣,而孫飛虎的一舉一動、行事做派更是對蔣介石的復刻。

但整體來說,孫飛虎對於蔣介石的還原是更加完善的,王勁松的表演畢竟做了減法,在不少細節上是缺失的。而且兩個人對蔣介石的內核塑造也有着明顯的區別。

王勁松

王勁松表演的蔣介石更偏沉穩,常常不怒自威,在整體塑造上更像一個“封建大家長”。他唯一的問題是氣質上比較溫和,文氣壓過了武氣。

蔣介石雖然精通文章,但個人氣質還是更偏向于軍人。

在這一點上,孫飛虎是做得最好的,他能成為蔣介石專業戶,就是因為準確地抓住了其軍人的身份,演出了後者的行伍氣質。而且他對蔣介石人文的一面也塑造得非常得當,在影視劇中都有過清晰地呈現,演出了形象最豐滿的蔣介石。

如此看來,孫飛虎的表演能得到無數人認同絕對是實至名歸。

孫飛虎

熒幕形象變遷史

其實在孫飛虎之前,也有不少優秀的演員在其他作品中扮演過蔣介石。他們的演技同樣不差,而且可能對這個人物更加熟悉,為什麼最終表現卻不如孫飛虎呢?

這裡面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最根本的一點在於:蔣介石的熒幕形象其實發生過變化。早些年出演這個角色,發揮空間非常有限,是劇本限制了那些老演員。

比如1979年的電影《吉鴻昌》中就出現了蔣介石,但是創作者把他定義為單純的反派,所有的台詞和劇情都是臉譜化的“惡”,沒有充分發掘這個人物,演員的表演自然就頗有局限。

而就在《吉鴻昌》播出的這一年,中央對台領導工作小組恢復運作,大陸和台灣的關係從之前的敵對轉為了統戰。與台灣當局的關係回暖後,中央對蔣介石的評價也發生了變化。

於是在1981年拍攝的電影《西安事變》中,蔣介石的形象相對於過去豐滿了很多,他不再是一個臉譜化的反派,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對於角色內心也有了適度地發掘。而在這部影片中飾演蔣介石的正是從上戲畢業的孫飛虎。

孫飛虎

結語

其實張國立、王勁松和孫飛虎飾演的蔣介石都各有妙處,只看演技的話,都是細節滿滿。但是把他們放在一起對比,個中區別就清晰展現了。

其中王勁松最為“形似”,而孫飛虎則是形神兼備,他對人物行為及內心的把握是最完善的。

這其實也不難理解,前兩位老師雖然都是頂級演員,但蔣介石只是他們演藝生涯中短暫接觸的一個角色,很難吃透。

而孫飛虎前前後後演過二十多次蔣介石,很多細節甚至比老蔣自己都清楚,他的表演自然真實到彷彿渾然天成。


參考資料

《蔣介石全傳》——張憲文、方慶秋

《蔣氏密檔與蔣介石真相》——楊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