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封面、飄口燙金、染紋紙環襯、書口刷紅……這是一本富有法國啟蒙時期書籍裝幀特徵的古老典籍,也是中國國家圖書館的一件重要藏品。書籍作者弗朗索瓦·貝尼耶不曾想到,300多年後,自己編譯的法文版《論語導讀》會回到中國。
1688年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圖源:光明網)
這要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法國的一次國事訪問說起。
2019年適逢中法建交55周年。當年3月24日是個周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夫婦專程從巴黎趕到尼斯的海燕別墅,熱情迎接“親愛的老朋友”——習近平主席夫婦。
2019年3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尼斯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親切握手、寒暄後,馬克龍邀請習近平來到會客廳,介紹自己精心準備的國禮。
“這是法國的一位漢學家幫我們找到的。”馬克龍小心翼翼地拿起桌上的一本書,翻開棕色封面,扉頁上有淡淡的字跡。作者在開篇《致讀者》中寫道:該書是“作為閱讀孔子的鑰匙和入門”。馬克龍告訴習近平:“這本書是1688年出版的,是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
2019年3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法國尼斯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習近平夫人彭麗媛、馬克龍夫人布麗吉特參加。會見前,馬克龍向習近平贈送1688年法國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論語》早在17世紀就傳入歐洲,不少學者將孔子和蘇格拉底相提並論。馬克龍這樣評價中華文化在法國的影響力:“孔子的思想深刻影響了伏爾泰等人,為法國的啟蒙運動提供了寶貴的思想啟迪。”
習近平輕輕接過書,仔細端詳:“這是一份珍貴的禮物,我們會好好珍藏。”
2019年11月5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上海豫園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夫人布麗吉特。新華社記者 劉彬 攝
7個多月後的11月5日晚,上海豫園內,水廊軒榭,光影生輝。習近平夫婦和來華訪問的馬克龍夫婦偕行遊園,不時駐足觀賞江南園林景緻,還觀看了崑曲、越劇表演。習近平說,我和夫人選擇在豫園款待總統先生和夫人,希望你們能領略中華園林之美和中國的傳統文化。
注重文化交流是中法關係的一大特色。1981年,華人翻譯家李治華歷時27年翻譯完成法文版《紅樓夢》,成為將這部中國古典名著介紹到法國的第一人。法文版《紅樓夢》的出版也被當年法國書評家稱為“1981年法國文學界的一件大事”。
2014年3月,在里昂中法大學舊址參觀的習近平,見到了99歲高齡的李治華,稱讚這位文化傳播使者的執着精神和學術才華令人欽佩。
2014年3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法國參觀里昂中法大學舊址。圖為習近平與著名旅法華人翻譯家李治華親切握手。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作為東西方兩大文明的代表,中法雖遠隔萬里,卻始終彼此欣賞、相互借鑒。
“法國的歷史、哲學、文學、藝術深深吸引着我。”2014年3月,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列舉了一長串法國作家和藝術家的名字,他表示自己青年時代就對法國文化抱有濃厚興趣。
“我的國事訪問將從西安開始,首先了解中國的千年文明。”2018年1月,馬克龍首次訪華,看兵馬俑、登大雁塔、逛故宮,他在演講和推文中流露出對中國文化的喜愛。
“文化親近感是中法關係的獨特優勢。”在習近平眼裡,文化親近的中法是“特殊的朋友”,中法關係是“世界大國關係中的一對特殊關係”。
“特殊”體現在哪兒?
中國共產黨老一代領導人有很多曾在法國負笈求學。同為具有獨立自主傳統的大國,中法關係創造了多個“第一”:法國是第一個同新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第一個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和機制性戰略對話的西方大國,第一個同中國開展民用核能合作的國家……
2019年11月,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作為首位出席進博會的西方發達國家元首,馬克龍在開幕式致辭中抨擊了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在逆全球化暗流涌動的背景下,中法相向而行、共同擔當,更顯關係特殊。
2019年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出席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後,同與會外國領導人共同巡館。圖為習近平在法國總統馬克龍陪同下巡視法國館。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開幕式後,習近平在馬克龍陪同下來到法國館。馬克龍請習近平品嘗法國紅酒和牛肉食品。習近平說:“法國牛肉、紅酒在中國很受歡迎。”面對圍攏在身邊的20多位法國企業家,習近平發出誠摯邀請:“歡迎法國企業到中國來,中國市場大。”3年後的今天,中法雙向投資快速增長,雙邊貿易額已超8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2019年3月,在尼斯會見期間,習近平對馬克龍愉快地講起中法友好交往的歷史。兩位元首走到海邊,眺望遠方。靜謐的夜,濤聲陣陣。習近平說:“兩國人民有着特殊友好感情,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們要繼承好、發揚好,使中法關係繼續走在時代發展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