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睡懶覺有利於降低抑鬱風險?專家教你如何遠離emo


有人說

維生素D可以調節情緒

“愛追劇”的人抑鬱風險高

常用社交軟件會增加“抑鬱”風險

……

情況真的如此嗎?


今天(10月10日)是第31個世界精神衛生日。記者特別採訪了浙大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七醫院)物理聯合診療中心主任鄧偉,一起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你有過類似的感覺嗎:天一冷,人就容易變得懶散而消極。研究顯示,身體出現的這種無力和抑鬱,可能就是缺乏維D的表現。


真的是這樣嗎?


鄧偉:“冬季抑鬱”的概念跟缺維生素D可能沒有太大關係,“冬季抑鬱”這一定義最早是在北歐出現的。


北歐的冬天晝短夜長,因此病人在冬天就會情緒低落,人們稱之為“winter depression”,“冬季抑鬱”。


一般認為,“冬季抑鬱”其中一部分原因來源於光照太少,引起生物鐘發生改變,通過光照治療能夠改善情緒。補充維生素D可以調節情緒的說法,科學上證據不足。



追劇成了一部分人日常休閑的常態,遇到心儀的影視劇,就算工作再忙、時間再緊,也要見縫插針地看。


明知道熬夜追劇傷身,卻仍然義無反顧?最近一項研究顯示:愛追劇的人,抑鬱風險更高。


研究人員發現,花更多時間看電視與預約隨訪時患抑鬱症的風險更大有關。另一方面,定期的社會活動會有保護性作用。例如,和信任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在降低個體患抑鬱症風險方面特別有效。



鄧偉:愛追劇的人只把看電視劇作為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沒有節制地追劇,反映的是大腦的抑制控制能力相對偏弱。


不同的人追的劇類型不同。年輕人可能偏好看一些動漫,也有人愛看一些情感連續劇。但有一類人,特別喜歡看血腥恐怖、刺激性強的內容,他們出現精神問題的風險可能要略大一些。



社交媒體對人的吸引力有多大?荷蘭一項研究將它比為尼古丁。


發朋友圈後,不停查看點贊和評論;打開微博,刷新並瀏覽每一個熱搜詞條;推送消息一彈出,馬上點開APP回復……


信息碎片化、手機依賴、偷走睡眠和戶外活動時間……社交媒體帶來的傷害不只這些,還可能引發抑鬱症。


哈佛大學、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西北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合作的一項研究表明,常用社交媒體,可能增加患抑鬱症的風險,並且在兒童和青年群體里尤為明顯。



鄧偉:常用社交軟件不會增大抑鬱風險。對短視頻上癮的人反而需要引起注意,因為這類短視頻應用會讓人們的大腦持續處於這種興奮的狀態,且對人們的認知能力,尤其是需要高度專註的行業有負面作用。


一般的社交軟件關係不大,除非有一些人每天都在社交軟件上找人聊天,過度使用可能才有一些問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千百年來,人們跟着晝夜節律來調整自己的生活。


有人是早睡早起、白天精神煥發的“百靈鳥”,還有人是喜歡晚睡、夜間神采奕奕的“夜貓子”。


這兩類人看似沒有區別,但一項新研究表示,睡眠節奏與自然生物鐘錯位的人,更容易抑鬱和焦慮,主觀幸福感也更低。



鄧偉: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夜貓子”,科學的名稱叫“睡眠時相後移”。


有報道表明,短時間內晚睡可能會導致白天的精力不充沛,或是白天容易出現情緒難以控制的情況。如果長期熬夜的話,即便是晚睡晚起、保證了八九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有些問題也補不回來了。這類人群抑鬱症的患病風險會增加,尤其是年輕人,特別要注意。


如果熬夜晚睡且同時正在用電腦或手機,屏幕會散發出的藍光會促使大腦中“褪黑素”的分泌會受到影響,該物質跟睡眠有關,既晚睡又玩手機對健康非常不利。



對很多人來說,感到疲勞爆表、心情低落時,最簡單的解壓方法就是「吃點好的」。炸雞配奶茶、火鍋串串香……好像沒有這些美食解決不了的煩惱。


“化悲憤為食慾”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調節情緒,但方法不對,反而會大大增加身體的疲勞感。


正確的飲食也可以舒緩神經和身體。比起火鍋、甜食,你的身體可能更需要以下“解壓食物”: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吃走壓力;富含鎂的食物,吃走焦慮;富含鐵的食物,吃走疲憊;富含鋅的食物,吃走抑鬱。



近日,韓國延世大學科學家發表在《睡眠醫學》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周末睡懶覺能夠顯著降低患抑鬱症的風險。延世大學研究團隊招募了5500名在工作日有失眠問題的志願者,並對他們進行跟蹤調查。結果顯示,以正常成年人每晚需要8小時睡眠為標準,周末一個小時的懶覺,能讓抑鬱風險降低約30%;多睡兩小時的人患抑鬱症的風險可能降低48%。但如果睡懶覺時間超過兩小時,抑鬱風險反而增加16%。



睡前玩手機,一個讓當代人既上癮又糾結的習慣。除了推遲入睡時間,它可能還有無數副作用,比如加重人的焦慮。

雖然在不少人的認知中,睡前玩手機“百害而無一利”。然而一項新研究顛覆了既往看法:睡前適當玩手機或能改善抑鬱情緒。


研究者解釋,這種變化可能是因為睡前使用手機,也是一種對心理健康有幫助的社交情景。儘管晚上刷手機或許會擾亂睡眠,但社交接觸的有益影響能抵消部分負面後果。


一些人認為,睡前玩手機會引發情緒問題,尤其是在睡不着的深夜。事實上,很多人可能忽視了,例如焦慮等負面情緒可能和玩手機的內容類型相關。


睡前刷手機對情緒的改善作用,一定要建立在以下前提:使用時長控制在20分鐘內、屏幕亮度開啟夜間模式、屏幕角度向下傾斜45度、最佳姿勢仰卧玩手機。



在採訪中,鄧偉在飲食和生活方式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建議:


第一,規律生活。像《黃帝內經》所說“起居有時,不妄勞作”,按照生活規律來休息和起床,不要過分的消耗自己的精力。“勞作”不一定是工作,而是把精力耗干,比如長時間的久坐對身體有害。


第二,享受戶外時光。如果離單位不遠,可以走路上班,只要不下雨,可以在戶外待半小時至一小時,沐浴陽光對睡眠有好處。


第三,拒絕夜宵。吃夜宵後,大量的血液會堆積在胃腸道,影響睡眠。


第四,適量運動。一周至少要有三次出大汗的運動。早上多活動、晚上早休息,生活規律、適當運動,對生活大有裨益。

世衛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

全球約10億人患有精神疾病

“抑鬱”可能找上每一個人

在這個和心靈有關的日子

讓我們一起

科學應對

擁抱精神健康





來源:浙大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七醫院)、醫心醫議、生命時報、鳳凰網健康等

記者:張煜歡 雷昱兒

編輯:胡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