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念如影》,一慢毀爽感丨推理筆記

2022年10月10日刊 | 總第3020期

上周五,耿樂宋洋、朱顏曼滋、高葉主演的罪案懸疑劇《執念如影》,在優酷開播。

這部劇改編自冷小張的推理小說《罪癮者》。從已經播出的幾集來看,劇版並未保留原著濃厚的推理色彩,反而氣質上更偏向刑偵與警匪類型。開場第一段動作戲是黑幫打鬥,卧底人員拚死救警察兄弟,多少有點讓人跳戲到《使徒行者》。

該劇的主要故事還是黑白雙雄緝毒探案,雖然如此概括更像《使徒行者》了,但《執念如影》確實是標準的重懸疑單元涉案劇。

主角設置上,該劇延續了時下流行的雙男主設定。駱松(耿樂 飾)與高川(宋洋 飾)是警界雙雄,兩人師出同門,一起破獲了不少毒品案。

高川常年卧底,性格直爽偏執;駱松沉穩拘謹,工作上還略微有強迫症。兩人一黑一白,一動一靜,加上演員恰到好處的演繹,高川與駱松的對手戲總是火花四濺。開場第一幕,痞里痞氣的高川看到駱松拿出來的GPS盒子,第一反應居然是“這麼多年終於跟我表白了”。

雖然只是句隨口的俏皮話,但通過這句台詞隱約能感受到,編劇為熱衷拉郎的觀眾預留想象空間的心思。

懸疑作品裡,般配的破案CP確實能帶動劇集熱度。從《神探夏洛克》到國內的《獵罪圖鑑》,探案搭檔間惺惺相惜的情感吸引着女性觀眾,他們生活中鬥嘴調笑的友愛氛圍,也能舒緩案情推進的緊張感。

譬如高川看到駱松把菜燒糊時會嫌棄;駱松聽到師父家的小兒子叫自己叔叔,叫高川姐夫的時候會在一旁偷樂。這些男性相處的小細節,既寫實又生動。

但懸疑劇口碑不能只靠人物,從敘事上看,《執念如影》採用了涉案劇最常用的,單元案與主線並進的結構。駱松、高川的師父意外車禍身亡,兩人解決警局日常案件的同時,也逐漸發現,師父當年車禍背後似乎另有隱情。

翻翻豆瓣上這部劇的短評,“節奏慢”是其最備受詬病的地方。究其原因,是劇集在主副線的交織搭配上出了問題。

主線上,師父程楓華下線之前出場率較低,且未參與關鍵情節,觀眾還沒來得及注意到程楓華,他就已經下線了。所以這位老警察亦黑亦白的真實身份,並不足以撐起開場的懸念。

當主線回到程楓華“白切黑”的身份上時,時間線已經進展到第四集。這四集中穿插了許多配角的感情戲以及警局職場戲,本就鬆弛的主線被進一步稀釋,懸疑感自然也大大削弱。

與主線交織的單元案大多取自社會熱點。目前出現的兩個,分別是連環性侵殺人案和網癮少年復仇案。兩類案件原型都曾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

劇中毫不避諱對弱者困境的呈現,“年輕不是用生理年齡來衡量的”“我們殺死了他,但他很早以前就已經殺死了我們”等慷鏘有力的台詞,鮮明道出暴力受害者的絕望心境。


從真實案件中取材並不是件易事,兼顧真實的同時還要小心拿捏價值輸出的分寸。《執念如影》前兩個單元案都落在了對人性之惡的拷問上。

正如片名中提到的“執念”,前兩個案子中的罪犯都是因為仇恨的執念太深,最終釀成大錯。每個人心中都曾存在過偏執的信念,就像網癮少女認罪時所說,案子遲早會結束,但惡永無休止。

這樣的立意與拷問是發人深省的,但懸疑劇最終決定觀感的是敘事方式。劇中支線單元案的敘事與主線一樣,都存在過於平鋪直敘,導致節奏放緩、懸疑性不強的問題。

破案的爽感一般來自善惡雙方的智斗解謎與武力對抗,每集主角團至少要出現一個破局的小高潮,才能維持住觀眾繼續看下去的慾望

從前幾集來看,主創對文戲、武戲的安排都不算高明。少了高潮迭起,文戲看起來就會像是在水時長,比如每次鏡頭轉向配角的情感對白,彈幕就會出現“太拖沓”“好無聊”的字眼。

在涉案劇頻出創新的懸疑大年,《執念如影》的硬傷也給創作者們提了個醒,不要為了立意和人物而犧牲戲劇節奏,快節奏、強情節永遠是硬核懸疑的最大魅力。

【文/葵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