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孩子》中,其實袁午本性不壞,他從來沒有想過傷害楊莫

《消失的孩子》中,袁午看見楊莫害怕流眼淚的時候好溫柔啊,

雖然不太會,但還是在笨拙地哄孩子讓他安穩下來,

從沒下過廚的袁午還用僅剩的食材給楊莫做了一碗不太正宗的桂圓燒蛋,

他本性還是善良的吧。希望袁午不要再做錯誤的選擇了。

其實袁午才是那個消失的孩子吧,

在一次次的人生岔路口做出錯誤選擇,

又不停地回頭張望找不到回去的路,獨自一人的他肯定很無助吧!

袁午本性也不壞,他從沒有想過傷害楊莫,

但有了許安正的引導,袁午究竟會怎麼選擇啊。

魏晨這段哄孩子的劇情表現力確實很不錯,

從手足無措到慢慢引導讓孩子安靜下來。

小演員也能夠接住魏晨的戲,情緒的慢慢轉換從恐懼害怕到逐漸信任,

這一段看得人不禁為之動容。

袁午在楊莫身上看到了小時候幸福的自己,

看着楊莫吃桂圓燒蛋的時候想起了自己幸福的童年時光了吧,

現在是不是都回不去了。

其實每個人都是原生家庭里消失的孩子,

袁午看着楊莫彷佛看到了孩童時期的自己,也有着幸福快樂的童年,

在背起楊莫的那一刻,勾起他回憶小時候跟父親相處的畫面。

希望孩子的出現可以重新讓袁午找到生活的方向,振作起來面對全新的生活。

在爸爸媽媽去世之前,袁午在父母的庇佑下生活還是很幸福的!

袁午背起楊莫就像是小時候爸爸背着自己在院子里玩耍,

他彷彿看到孩童時期無憂無慮的自己。

可是現在袁午妻離子散父母雙亡,得病後也沒法正常工作,

日子過得一塌糊塗!有點子心疼袁午,但人終歸要自己長大的吧。

魏晨飾演的袁午真的是一個可憐又可悲的人。

他渴望着家庭的幸福,但又因為自己社恐自閉的性格現在失去了所有。

他也希望父親能好好地活着也希望讓父親入土為安,但是他沒有辦法。

莫莫的出現讓他又想起了小時候的快樂時光。

希望袁午最後可以解脫吧。

哪怕自己不會做什麼吃的也還是給莫莫做了桂圓燒蛋,

心裡還是有着柔軟地方的袁午啊。

莫莫的出現觸及袁午內心柔軟的角落,他也是一位父親啊。

孩子的純真也給了袁午新的契機,相信他會堅守底線,擁有新的未來。

袁午雖然可氣可恨,但也真的很可憐,

因為從小依賴父母的慣性思維導致極度缺乏獨立判斷能力,

親人的離開讓他深陷恐懼,袁午其實很善良,

在楊莫出現在自己家中後,沒有因為藏屍被發現而去傷害孩子,

還煮了桂圓燒蛋給孩子吃,

在菜市場阿姨送他桂圓的時候,第一時間也是想着付錢……

袁午本質不壞,劇情反轉的很自然,這部劇拍的挺有深度,是值得去思考的。

午,是一天中最溫暖的時候,其實袁午是一個不幸又幸運的人,

一句問候,幾顆桂圓,都化作點滴的愛,

喚醒袁午心底的柔軟和良知。

熬過黑夜最漫長的一天,

袁午也能在白晝漸長的每一天里,找到屬於自己的光亮吧。

花了錢看了最後兩集袁午的戲份,不多,但是一定要看才完整。

袁午心也不壞,他就像大多數的我們,心腸好,

但沒有自我管控的能力,人生的遙控器掌握在父母手裡,

生活一旦失控就步入泥潭。

許安正正好相反,他能很好地經營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可是他沒法控制自己內心的那些惡,

這部劇最可怕的不是袁午而是許安正,善良才是最可貴的品質,

也是善良才讓袁午完成了自我救贖。

感謝袁午身邊善良又努力生活的人,

樓下大爺,賣菜阿姨,麻將館老闆娘,是他們還有他的媳婦。

他們在他晦暗的時候給了他點點光亮。

他們就像在我們墮落時,及時拉住我們的家人朋友。

他真的好慘,但是一切因果都是源於他賭博,一手好牌打稀爛!

但是他真的好慘,得了神經官能症,基本不能正常生活,

又極度依賴父母,導致在他父親去世後,他仍不想接受這個現實。

最後導致這一切的陰差陽錯……

魏晨這整容式的演技,代入感太強了。

袁午好難,你該這樣做,你該那樣做。

可是沒有人告訴他,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魏晨說:袁午這個角色,就像在解一道無解的題,這道題叫現實。

現實中,我們也是劇中人,也是那個消失的孩子。

生活的瑣碎一地雞毛,感受到的壓力和焦慮,不願意麵對。

現實中又有多少消失的孩子呢,從小被爸媽安排得很好。

包裹嚴實,在爸媽的溺愛中長不大。

這部劇的主題升華得太好了,反諷現實。

可能走錯一步會導致步步錯,但全劇追下來可以發現其實袁午並不壞,

他也有溫暖的一面,只是從小在溫室里長大,與外界有了隔閡,

可他始終是善良的,真是即可恨又可憐啊。

還有魏晨把袁午演得真的很真實,好棒魏晨。

另外,這題材也是現實主義很真實!

這部劇容易看上癮,上頭又有警示作用,還特別的有讓人反思的作用,

再次展現了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溺愛不偏愛不過度管控,

給予一定時間和空間讓孩子獨立成長,提升社交能力和適應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