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老軍中的女翻譯官

作者:傅孫策

▲照片中人的姓名,從左至右。

第一排:李秀芳、吳傑 李毓南、黃愛華、何冰、蘇虹、李英、黃建新 ;

第二排:陳永生、袁紹華、馬躍貞、參謀、教員傅孫策、許傑 李冀雲、馮榮;

第三排:放永生、刀德禮、萬會榮、楊文寬、邦國祥、周文德、萬洪友、三蠻恩;

第四排:尚邊、刀保昆、刀文良、邵社保、殷禮榮、李文昌、刀文躍、賀賽、馮正學。

在1968至1978年的十年援老抗美戰爭期間,有一批鮮為人知的卻真真實實活躍在戰火中的各個野戰醫院的女翻譯官。她們為老撾的民族獨立和解放事業,為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建立,為構築中老友誼的豐碑,敢付韶華硝煙陣,願將青春獻寮國!

她們是誰?她們就是來自援老抗美6個戰地醫院的李英、李毓南、馬躍貞、李秀芳、黃愛華、蘇虹、何冰、許傑、吳傑、袁紹華、李冀雲和黃建新12名鏗鏘玫瑰,她們的名字應該銘記在援老翻譯官的史冊上。

1968年3月,昆明軍區接到中央軍委的命令,組建了以工程兵第五支隊支隊長劉德潤(副軍級)為隊長,以昆明軍區司政後的領導、民族一支隊三營的官兵和國家交通部武漢公路設計二院的8位專家,共200多人組成"援老築路工程隊踏勘隊",在小勐養負責踏勘警衛的民族一支隊集結待命。

5月8日,踏勘隊加上22分部後勤保障運輸隊共400餘人,從勐臘縣磨憨口岸出發,經老撾的磨丁、那堆、納莫、拉通、孟賽至孟誇實施踏勘。踏勘隊由作戰指揮組、技術組、後勤組和警衛分隊組成。後勤組由軍區後勤部和22分部人員組成,筆者任該組翻譯。

▲這是老撾人民到143醫院慰問感謝醫護人員。

該組的踏勘任務是負責援老部隊全線的野戰醫院、兵站供應站、軍需倉庫、食宿加油站等後勤保障單位的選址布點。這支首批進入老撾的踏勘隊是在完全無路,人煙稀少,瘴癘流行的原始森林中進行踏勘的。一路上還要盡量避開美國豢養的老撾右派軍隊派出的1200多人的圍追堵截和美機的一路尾隨,踏勘路上取得了6次抗擊敵人襲擊的勝利。

6月28日在南烏江、南帕河匯合口的孟誇,遭遇了美國4架F104轟炸機一個多小時的輪番轟炸,我警衛戰士1人犧牲、5人負傷。踏勘隊在極其艱難困苦的環境下,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經歷50多天的生死考驗,終於完成了踏勘任務,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為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

踏勘隊於7月1日到達中國駐老撾豐沙里總領事館休整一天後回國。8月16日,毛主席簽發了命令,大部隊陸續開進上寮地區,各主要部隊都配屬有老撾人民軍的聯絡員,而後勤保障部隊未配備。根據踏勘、測設的實際情況來看,後勤各部隊,特別是要與老撾軍民有聯繫的兵站、野戰醫院必須要有翻譯,否則,語言不通,工作很難開展。

當時,翻譯人員很少,後勤保障部隊點多面廣戰線長,翻譯顯得更奇缺,軍區也不可能再有翻譯派來。為了解決這個突出矛盾,22分部決定自已培訓老撾語簡易翻譯,以解前方語言橋樑的急需。

▲這是老撾人民到143醫院慰問感謝醫護人員。

1971年5月,分部司令部在普洱(今寧洱縣,下同)分部招待所舉辦第一期老撾語簡易翻譯培訓班。學員從6個醫院抽調12名女兵,從108、109兵站抽調20名傣族男兵共32名學員,進行為期8個月的突擊培訓。突擊培訓就是高強度的教與學,基本沒有節假日,一周上課6天,每天8小時正課,2小時自習,傾盡全力灌輸速成。

課堂教學完成後,再到老撾新西線162醫院2所外事病房實習,檢驗學習成果。然後,回到各自部隊擔任兼職翻譯。這批學員雖然只學習了8個多月,但學習的課程比外語學校一年的教學內容還要多。

首先,在語音過關的基礎上,系統學習了醫療護理、物資交接、社情民情了解、常用軍政術語、日常生活會話等課程,還附帶一本詞彙集。教材共5冊,全是根據援老抗美的實際需要編寫的,並送昆明部隊第一外語專科學校老撾語系主任教官黃冰審核定稿。

教學中,以說聽為主,讀寫為輔,以能獨立完成日常口語翻譯為教學目的。後來各部隊反映,這批學員的書寫、筆譯、專業術語比一般簡易翻譯強很多,基本滿足了各醫院、兵站的日常翻譯工作的需要。

本文側重記敘女學員的點滴生活。

12名女學員基本都是入伍不久的新兵,其中11人都是部隊首長的愛女。入伍前,她們生長在軍區或軍分區大院,一直跟隨父母在軍營生活,平均年齡17歲,她們人小志氣大,有思想有抱負。

▲這是馬躍貞、李秀芳到老撾村寨巡診。

告別了"停課鬧革命",走出軍區大院,繼承父輩遺志,穿上65式軍裝,滿懷強軍報國激情,走進了新的軍營,走進部隊醫院,再以一個新兵的正式身份,來到翻譯培訓班,繼續新的軍旅生涯。

報到那天,她們個個都像含苞待放的花蕾,正值最美麗的花期,活脫脫的現代版12金釵,好像剛剛走出大觀園,要盡情地吮吸着人間的陽光雨露似的。雖然看上去都很稚嫩,但是卻很純真可愛,陽光快樂,豆蔻年華,英姿颯爽,兵味十足。

看到她們,參謀長雷釗、戰勤科長岳秋歧很擔心地對我說:這些女兵都是高幹子弟,首長的愛女,一定傲氣難管,你一個人要管教學訓練和一日生活,可要多動動腦筋想想辦法喲。當時,我也有些發悚,心中暗想,我是軍隊院校培養出來的,在外校畢業後留校任教多少有些教學經驗,對這些毛丫頭,我一定要管好教好,完成好分部交給我的任務。

第二天正式上課,她們表現得出乎意料的好。這是因為她們從小跟隨父母南征北戰,受到革命的熏陶和嚴格的家庭教育,賡續了革命紅色DNA,所以,從穿上軍裝那天起,就有一顆從軍報國,戍邊守疆的初心,有強軍建院的信心,有援老抗美的決心,有個人成長的恆心。她們遵守紀律,服從命令,三八作風好,集體觀念強,思想素質高,人品很端正。

在外語學習中,肯吃苦,不畏難,每天必記20多個單詞,那怕熄燈後守在過道的路燈下也要背熟牢記,當天的功課當天消化完。在聽寫中如果錯了一個字母也決不放過,自已手劃筆寫10遍20遍,不記牢不罷休。

▲女翻譯李毓南在站崗值勤。

她們在生活中,不取巧,不浮漂,追求上進,爭當第一,這是她們的人生目標。為人處事,不玩套路,不耍心眼,說話直白,坦坦蕩蕩。她們不僅有軍人的氣質,更濃縮了少女迷人的風情,像陽光灑麗香花吐艷華年盛景中的春燕,矯健地飛翔在普洱天地,把一個22分部點綴得春意盎然。

分部經常放映露天電影,歡迎出國的過往部隊,女兵們就成了電影場上最靚麗的風景線。當她們列着整齊的隊伍,邁着矯健的步伐走進電影場的那一剎那,立刻驚艷全場。

她們雖非國色天香,但個個資質豐艷,氣度高雅,軍人味十足,惹得出國部隊的戰友們都瞪着一雙雙大大的眼睛,齊唰唰地轉頭看過來,全都被女兵的美麗和青春撩人的氣質俘獲殆盡,不想眨眨眼睛。

女兵們也把自清麗脫、高雅嫻靜的風姿神韻演繹得絢麗多彩,盡情地渲泄着青春的浪漫與嫵媚,盛滿了少女的風情,同時展現出濃濃的兵味。

這些出國部隊的戰士,基本都是十八九歲的小男兵,正是情竇初開的時候,對女性特別敏感,才離開父母,失去了依戀的母愛,感情是很單純而質樸的。他們身在營房三年五載也難看到一個女生。軍營里偶爾來個探親的軍嫂,大家就像過節一樣開心。

今天,在奔赴生死未卜的援老抗美征途中,來到普洱,來到電影晚會場,一眼就看到這隊英姿颯爽的女翻譯走到影場中央。哇噻!真是三生有幸,好似撥開了生活中的薄霾,見到了久違的燦爛陽光,眼前突然一亮,硬是安逸得板啰!

▲女翻譯黃愛華在站崗值勤。

行軍的疲勞全飛了,滿眼裡全浮現出,翻譯女兵美麗如畫,翻領軍衣青春煥發,豐潤前胸展露芳華,含羞丹唇映紅臉頰,綠色軍裙柔美瀟洒,加上女軍人特有的氣質和典雅,就像神仙姐姐,是一簇美極了的鮮花。

電影開始了,老兵們的心眼卻不在銀幕上,因為"三戰八板"(註: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及紅燈記等八個樣板戲)經常看,情節台詞都記在心間。現在女戰友就坐在身邊,心中的夢想也飛上了天:要是她們能分配到我們部隊,那該多好哇!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她們,把情把心把身融在一起,心無拘,形無阻,共赴沙場,共獻力量,打敗美帝野心狼⋯⋯

不難看出女兵們對他們奔赴戰場也是一種激勵。正想得幸福又凄苦的時候,電影放完了。一聲起立,右轉彎齊步走的口令,讓夢醒思斷,齊步不齊了,腳步也亂了,留戀的眼神還勾掛在女翻譯無檐帽的紅星上。啊!普洱太美了!普洱再見,普洱已駐在我心裡!

十年援老抗美,十一萬中國將士,上百名翻譯,其中僅有這12名是女翻譯,所以,她們走到哪裡都很受歡迎,都很自信。這是因為她們心中都保持着浩浩蕩蕩洶湧澎湃的激情,對黨對軍隊對醫院對外語學習,都有着最深沉最熱烈的愛,把全副精力和熱情都傾注在援老抗美和當個好兵上,把理想和希望都傾注在搞好戰地救護、增強中老友誼、當個稱職翻譯和追求個人日新月異的進步上。

▲這是馬躍貞、李秀芳到老撾村寨巡診。

由於她們懷着這樣偉大的愛,所以,她們敞開心扉放歌軍營,內心中一直燃燒着青春的烈焰,心靈在放蕩無羈的飛翔,處處展現着青春的美麗和女軍人柔情中的剛毅。

她們無論是對着普洱西門岩子山的綠樹鮮花、還是對着黑板上的老語單詞;還是對着老撾的原始森林、對着美帝飛機的狂轟濫炸,都充滿着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心海中都激蕩着世間最優美動人的情意,表現出濃濃的女兵氣質和青春的魅力。

作為她們的教員,有這樣一批老撾語女翻譯,我為她們感到榮耀和驕傲!她們架起的語言橋樑有力地保障了戰火中的野戰醫院完成救死扶傷、救治老撾傷病員的國際主義義務,有力地保證了去老撾村寨巡診,為老撾人民送醫送葯,對困難群眾送物送糧任務的圓滿完成,為中老一家親的戰鬥友誼作出了貢獻。

在完成了普洱的培訓和醫院外事病房的實習後,她們信心滿滿地回到了各自的醫院,擔負起醫院的值班護理工作,擔負起對老撾病人的入院接診、病史詢問、醫療護理和村寨巡診等繁重的工作。回到醫院的女翻譯官,不分晝夜不分上下班,堅守在外事病房。

由於和病人語言相通,親情感油然而生,醫患關係特別融洽,病人和翻譯之間都以兄弟姐妹相稱。特別是李英、黃愛華、馬躍貞、李冀雲經常得到老撾病人的稱讚。有個老撾女老師,見人就稱讚李英:"薩嗨李,老撾話說得好,聲音漂亮,清麗柔和,像我的好姐姐"。

▲這是馬躍貞為老撾病人輸血、為重病人喂飯。

143醫院收治了一個身體極度虛弱的老撾孕婦,急需輸血,女翻譯馬躍貞毅然決然挽起袖子為病人輸了幾百毫升血,挽救了兩個鮮活的生命,生動地記錄下中老兩國人民生死與共血肉相連的友誼。

回到各醫院的女翻譯們,她們每個人都為老撾病人無怨無悔任勞任怨地做了許多事情,她們做的這些好事,就像天上的星星,看得見數不清。她們的付出,點點滴滴尋常集,暖暖融融注深情,在中老友誼的豐碑上鐫刻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十二名女翻譯不僅是本單位的翻譯和醫護人員,還經常去支援友鄰部隊。每當兄弟部隊急需語言橋樑時,總是第一時間想到她們。女翻譯們也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和辛苦勞累,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都立刻乘車前往,每次都圓圓滿滿完成翻譯任務。兄弟部隊親切地稱她們"我們的女翻譯官"。

▲這是老撾病人寫給醫院的感謝信。

本文結束前,筆者感慨時間過得太快,現已是21世紀20年代,離開這批援老女翻譯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她們中有的人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142醫院的李冀雲翻譯,由於長期在老撾積勞成疾,回國不久就犧牲在工作崗位上。逝者如斯夫!

沒人能留住時間,但留下了無盡的眷戀。"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離散五十年,忍不住命筆憶從前。我國女物理學家吳健雄曾感嘆,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我作為當年的教員,強烈希望健在的女翻譯:記住你的過去,青春似花,歲月如歌;認同你的現在,天倫盡享,快樂生活;過好你的暮年,夕陽更艷,薪盡傳火。

認真寫好暮年華章,給後人傳遞感動、溫暖和力量。我衷心祝願援老女翻譯官,放聲暮年,高歌夕陽,朱唇依舊,風姿綽約,身心健康,繼續為增進中老友誼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後排右一為岳秋歧(時任22分部戰勤科長,負責培訓老語翻譯,後任108兵站副站長)。

傅孫策寫於重慶市江北


編輯:毛 秘《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