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庭、訴前調解、員額制、成文法……
近日,隨着司法題材劇《底線》在湖南衛視、芒果TV和愛奇藝的熱播,這麼一些看上去專業又陌生的法律字眼,開始出現在劇迷於社交網站的討論話題中。
他們在彈幕里代入主角視角,討論案情細節;在知乎上不懂就問,了解法官員額制、立案登記制等司法改革舉措;在微博評論中深度吃瓜,把法官和律師的迴避制度,法官、書記員、法助的配置關係等劇中人物細節,拎出來分析。
而一番拆解後最終得出的結論,大多是“很真實”或者是“學到了”。
《底線》由瀟湘電影集團旗下當燃影業製作發行。法官劇因題材稀缺和職業特殊性,過往少有破圈之作。《底線》播出後觀眾討論熱烈,收視漲幅明顯。
顯然,這家深耕主流精品劇的國有影視公司,找到了法官劇嚴肅又活潑的打開方式。
瀟湘電影集團的此番創新,為沉寂許久的法治類型劇開闢了新敘事方式,將新法治理念融於生活的《底線》,也註定將是今年主現實主義精品劇集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底線》為何能讓吃瓜群眾對冷冰冰的法律術語提起興趣?與以往的司法題材劇相比,它的哪些立意和表達讓觀眾有了“主角來到身邊,判例照進現實”的感覺?
在《底線》開播之前,我們有機會提前看到了2集正片和60分鐘的大片花。在看片現場,就感知到了這部劇的澎湃能量。趁開播之機,我們專門連線了導演劉國彤,請他詳聊了這部劇台前幕後的創作故事。
導演劉國彤
以下是劉國彤的講述。
法院“實習”8個月
很興奮但也有點惶恐,這是我接到《底線》的第一感受。
去年六月份,我做完《理想照耀中國》的後期,就和當燃影業簽約了。當時公司正準備拍攝一部法官題材的劇,我就拿到了《底線》的前五集劇本。那是編劇長期調研法院系統後寫出的故事,非常精彩。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
但我當時很難把控這個題材,也很難對劇作提出改進意見。因為我當時跟普通觀眾一樣,對法院系統和法官群體了解不多。法官在我心目中,高高在上很有敬畏感。
劇里談到的法律問題我都不熟悉,包括主角們的層級關係、法律專業術語,這些我都很陌生的。所以,雖然接下了這個項目的創作,但對該怎麼拍內心還有疑慮。
不過,這種疑慮在我和劇組同事進入法院體驗生活後,逐漸消失了。
《底線》的籌備時間很長,從去年6月份我加入項目以來一直到今年2月底開機之前,我們一直在各級法院採風、體驗生活,打磨劇本。
一開始,是最高人民法院組織培訓,幫我們釐清國內法院的組織架構。同時,還會跟我們講透法律實踐背後的底層邏輯。逐步掌握行業通識以後會發現,法律並非是教科書上冷冰冰的條文,它是有溫度的。
比如說,公平正義是什麼概念?為什麼正義女神要矇著眼睛?包括什麼是實體正義,什麼是程序正義?了解這些底層邏輯以後,我們跟法官交流時就能了解日常法律實踐的難點、痛點在哪裡。
我們了解到國內司法體系的要義是司法為民、扶危救困、保護弱者,它的底色是溫暖的,這一點也是與國外司法最大的不同。當時這句話很觸動我,也是這部劇溫暖現實氣質的來源。
我們深入到各級法院採風,尤其是深入到基層法院,和法院幹警一起工作、吃飯、上下班。這種法院做“助理”的實習體驗,一直延續到了今年二月份開機之前。
在法院上班時,我和幾位主演一人有一位“師父”帶領,比如王秀竹飾演的是刑事法官,她就會跟着刑庭法官旁聽案情討論,開庭、跟進整個流程。
當地法院還特意給我們一人辦了一張門禁卡,一些非開放區域我們也能正常出入。我們集中體驗生活的法院有16個審判庭,我們每天早上進辦公室會各自看排班表,然後選擇感興趣的案件旁聽。後期了解多了以後,還在法官的指導下接觸當事人,親自參與到簡單案件的調解中。
靳東老師扮演的法官方遠是基層法院立案庭的庭長。日常工作中,基層法院訴前調解的工作量極大,我們“實習”快結束時,靳東老師還親自參與了一場離婚糾紛的調解,這對夫妻在調解中達成了一致。
事實上,《底線》里大量的案件並不是在法庭上審判的。大量糾紛都是通過法官、法官助理與當事人雙方的調解化解的。法官們在調解中苦口婆心,很像熱心鄰居和居委會代表。
法院工作者:如常人又像超人
在長期與法院工作者的接觸中,我看到了他們身上很多與外界想象不同的地方。所以《底線》拍攝時,我和主演們的目標很一致,就是還原我們觀察到的,最真實的法官群像。
劇中各主角性格都很鮮明。
靳東老師飾演的方遠,經驗豐富、遊刃有餘,是年輕法官的引領者,也是劇中的幽默擔當。調解時,他操着長沙口音跟當事人苦口婆心。跟師父發生分歧時,就戰略性裝傻、上演分寸恰當的“職場糊弄學”。跟同事、徒弟相處時,又能在堅持原則的同時保護幹勁,愛護有加,教導有方。
方遠身上的鬆弛和煙火氣,其實是基層法官身上共同的特質。
靳東老師對方遠這個角色的把握非常細緻。
剛開始進入角色的時候,他常常是彎腰、微微弓着背的體態。我當時猶豫,這樣表演會不會有損法官的形象。靳東老師說,曾參與的調解案,法官接觸當事人時,往往都不會保持挺拔的姿態,都是彎腰親和的樣子。他的這種表演狀態是非常準確的。
除了法官如常人的一面,《底線》還展現了法官超人的一面。這種超人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法官這個職業的責任和擔當賦予的。
比如說,三項規定,法官要避嫌的事情非常多。小到各種聚會不能參加,大到伴侶的身份不能是律師。
劇里,方遠的妻子為了迴避,沒有去律所工作,遺憾地放棄了專業。宋羽霏(王秀竹 飾)因為男友是律師,兩人不得不分道揚鑣。這些個人生活上的重大犧牲,在法院系統中都是常態。我們把這些融入主角的塑造,也是想讓觀眾看到,法官們為了堅守這份職業,為了維護公平正義,那些超出常人的付出。
再比如,競爭激烈的法官員額制度。
《底線》中設置的時間背景是在2014年司法改革以後。司法改革全面提升了成為法官的難度,也由此有了“入額”的概念。
現在想做法官,不僅要求法律專業的學位,還要先後通過公務員考試、司法考試,做滿五年的法官助理,才能獲得參加員額法官遴選的資格。然而,名額卻不是每年都有,即便有也還要通過遴選,才能成為一名正式的法官。
這個過程很苦,不是所有人都能堅持下去。有些法院工作者,可能一輩子要在書記員或者法官助理的職位上幹下去。他們該如何平衡事業上的抱負和工作上的客觀困難?蔡文靜飾演的年輕法律助理葉芯、王莎莎飾演的書記員舒蘇體現的正是這些年輕法院工作者所經受的考驗。
即便入額成為法官,依舊還要面臨來自多方面的壓力。
法官的責任很重大,有時候法庭上的一句話就會影響人的一生。法官的工作也很孤獨,因為保密要求,內心有再多猶豫搖擺都要自己去克服。劇中成毅飾演的新入額的法官周亦安,他所展現的就是年輕法官在工作中可能面臨的挑戰。
法學畢業生邁向法官的征途艱難而漫長,最後真正能坐上審判員位子的人,他們對這項職業的熱愛和堅守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真實”二字是最高標準
因為籌備過程很充分,《底線》的拍攝推進很順利,從二月初開機一直到五月三十日凌晨殺青,歷經九十四天。這段時間,我們全程都在長沙市內拍攝,選景、置景主要參考了長沙一個區級法院。
其實法院“選址”我們花了很長時間。一開始,我們是通過最高人民法院的監控,把全國所有基層法院的內景都看了一遍。在確定了幾個目標後,又分別去實地考察。
最終,我們還是選擇了長沙的法院。這個法院比較新,不陳舊,有一定新時代法院的代表性。相比沿海地區的新法院,它又比較符合觀眾們對法院內部的想象。如果法院場景放在非常現代化的城市法院,不了解實情的觀眾可能會覺得“虛假、懸浮”。
拍攝的時候,我們是依據規定面積,按照真實的法院辦公室和法庭搭的內景,實地法院里取了外景和部分大的場景,然後在兩者之間做了銜接。
除了法院的戲,《底線》涉及到的人物多、案件量大,所以布景量也特別大。光是家庭布景就有40多個,另外還有餐廳、公司、店鋪等各種景。
為了讓各種場景有機融合,我們在影像上做了這樣一個基本設定——只呈現四個層次的場景,莊嚴的、煙火氣的、都市現代的、自然風光的。選景的時候,場景鎖定在這四個類別。其他風格的,或者說調子介於中間的場景,我們都把它捨棄掉了。這樣才有了《底線》目前比較明快的視覺效果。
《底線》特約演員數目也很龐大,將近400人,因此表演風格的統一也是個不小的難題。
幸運的是我們的特約演員都很專業,靳東老師就像一塊吸鐵石,號召了不少戲骨演員來客串,我之前合作過的資深演員也都邀請了過來。像劉敏濤、曹磊、劉均、李乃文老師在裡面各自表現都很精彩。甚至一些戲份很少的案件中的小配角,他們的表演也很逼真,情緒爆發力很強,直白、強烈地表達自己的訴求,爭取自己的利益,就像我們採風時遇到的當事人一樣。
因為演員們表演的完成度很高,拍攝過程沒有太多坎坷,剩下的關鍵點,就是在後期剪輯中埋藏一些巧思。
《底線》案件量大,每集往往是雙線、三線甚至四線並敘,每個案件又複雜程度不同。所以,如何交叉敘事讓觀眾能銜接上,又能產生興趣是我們反覆琢磨的問題。
我們最後採用的剪輯手法,與常規的雙線敘事略有差別,基本上採用的是有烈度的刑事案件,與民事案件相互交織。並行的民事案件,案件主題相對類似,敘事上盡量保證案件情節的階段性完整。
《底線》目前剛播出6集,我也在關注大家的討論和反饋。未來如果有機會,希望還能參與更多現實題材作品的創作,讓我能夠通過拍攝再去體驗、觀察更多種人生,記錄時代和社會生活的變化。
【文/葵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