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角落的同胞——蘇里南華人

韓劇《蘇里南》海報

一、開拓者

蘇里南,位於南美洲北部,是一個人口僅有60萬的小國,這裡氣候炎熱、環境優美,早在三千年前就有印第安人在此定居,若非歐洲殖民者的發現,估計至今仍是一個與世無爭的漁獵“世外桃源”。1499年西班牙人偶然發現了這裡,而歐洲人也從16世紀開始陸續移民至此,這裡的人口構成也隨之發生變化。歐洲人的到來加深了蘇里南與世界的聯繫,也帶來了奴隸制,殖民者利用奴隸種植園生產糖、咖啡、可可和棉花,然後出口到阿姆斯特丹市場,大量的奴隸需求使得許多黑奴被運輸至此,僅在1713年的200個種植園就有1.3萬名非洲奴隸,直至19世紀末荷蘭才廢除奴隸制,而外國工人便代替了原來的奴隸,第一批中國人便是在這樣一個契機下到達了那裡。

荷蘭廢除奴隸制前夕的1853年,由於擔心奴隸制的廢除奴隸制,再加上高死亡率和高出逃率的造成勞動力短缺,當地農場主因此開始對外招工。那個時候的出國務工與現在不同,現今的出國務工大多具有完善手續且合同較為公平,一般在東南亞國家稱這些從事低端工作的外來人口為“外勞”,而19世紀的“外勞”則是契約勞役。契約勞役表面上是雙方自願簽訂契約的一種勞資關係,但實質是一種變相的奴隸制,因為簽訂這種契約的勞工大部分是因欠債等原因而將自己無償出賣一段時間,18名來自爪哇島的華人便以契約勞工的身份成為了第一批來到蘇里南,在3個多月的漫長航程中,4人不幸病逝,華工契約期滿時,僅有11名華人存活,其中3人選擇繼續留在蘇里南謀生。後來隨着《南京條約》的簽訂,封建中國的大門被打開了,大量廉價勞動力也對外敞開,在1858年-1870年間陸續有2000餘名華工到達蘇里南。

蘇里南的華工在這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為契約勞役是沒有工資的,所以華工的生產積極性不高,對此殖民者又採用最原始的方式來“解放”生產力,即坑騙+暴力。由於奴隸制已經被廢除,所以殖民總督查爾斯·皮埃爾·辛姆夫在華工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修改了合同以有利於僱傭者,這讓華工徹徹底底變成了美元奴隸制下的奴隸,僱傭者和警察可以肆意地對華工進行拳打腳踢,來蘇的第一批華人便是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生存。

二、融入者

1874年由於清政府禁止勞務移民,以及招聘成本提高,對蘇里南的華人輸入量開始減少,並且有大量在祖國擁有家室的人回國,使得蘇里南的華人人口相對較少,至1905年當地華人僅剩1160人。留下來的這批中國人大部分都在當地娶妻生子,通過涉足食品零售業在這裡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為更好地在蘇里南生活他們還積極融入其中,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改信當地人信仰的宗教,特別在20世紀中葉,因為當地許多天主教學校為重點學校,因此天主教皈依者在荷蘭學習的機會也更大,所以許多蘇里南華人皈依了基督教,據202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27.4%的蘇里南華人信仰基督教。

20世紀中葉,隨着當地稀有礦業寶庫的發現,鋁土貿易成為當時吸引人們去移民投資的一大熱點,因此許多台灣人及其他與蘇里南華人有聯繫的海外華人移民至此,這是繼19世紀以來的第二次華人移民潮。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為許多“有夢想”的中國人出國提供了便利性,蘇里南再次引來一波移民潮,這裡面也不乏許多非法移民,當然很多人留在那是無奈的,因為他們原本的構想是以蘇里南為中轉站移民至美國等發達國家,但後者加大對非法移民的限制造成了他們的滯留,這批人由成為了蘇里南華人的重大組成。

隨着華人的增多,自然會現成一個獨特的群體。華人在融入當地的同時也保留了自己的特色,為了維護自己的商業利益、文化傳統而建立了許多華人商會及華人學校,這也得益於該國包容性的政策,例如蘇里南是少數將客家話定為法定語言的國家,甚至還把春節當法定節日。由此可見在蘇里南寬鬆的族群關係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蘇里南民族文化。

韓劇《蘇里南》張震飾演的華人黑幫形象

三、參與者

華人在蘇里南不僅是文化貢獻者,更是歷史參與者,殖民期間蘇里南的主要職務大部分由具有荷蘭背景的人擔任,直到1975年獨立後的蘇里南才打破了這一政治格局,並為華人的參政提供了契機。獨立後的蘇里南充斥腐敗和經濟蕭條,因此剛剛成立的蘇里南軍隊組建了工會以維護自己權益,時任總理亨克阿隆對此表示反對並逮捕了該組織領導人,於是軍隊創建人德西·德拉諾·鮑特瑟與其他14名士官便於1980年發動了軍事政變,並開始以“國家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幕後統治該國。

鮑特瑟可謂具有蘇里南這個國家多民族特色,其誕生於擁有美洲印第安人、非洲人、荷蘭人、法國人和華人血統,因此並不能簡單將其歸類為哪一族,由其軍隊把持下的文官政府成員存在其他民族。為了方便統治,鮑特瑟讓政治上聲望較低的且祖籍廣東的陳亞先接任了總理的職務,不久又因總統的辭職他也便兼任了總統一職,陳亞先的就職意味着華人開始在該國政治中具有重要一席。本來鮑特瑟希望他的扶持者是一個聽話的人,但事與願違,陳亞先組建了一個左翼內閣,其目標是恢復民主和國家軍事委員會的權力,陳亞先提交的憲法草案在1981年被軍委會否決,造成了政府和軍方之間的緊張局勢,1982年2月4日,由於雙方未能就憲法草案達成一致後,陳亞先辭職併流亡荷蘭,並投入到反對鮑特瑟的民主運動中……

蘇里南第二任總統亨德里克·魯道夫(亨克)陳亞先

具有華人血統的鮑特瑟在韓劇《蘇里南》中被描述為一個殘酷的軍頭和毒梟,在現實中似乎也是如此。在蘇里南軍事統治時期,許多反對者被謀殺,並在內戰中殘酷的血洗反抗軍到過的村莊,政府軍曾對反抗軍頭目的家鄉屠殺了39人。90年代在蘇里南恢復了民主制度後他被控涉嫌販毒,1999年7月16日,、荷蘭法院以鮑特瑟販毒為由缺席判決其11年監禁,但後者堅稱自己是無辜的,2012年4月鮑特瑟的前戰友魯本·羅森達爾(Ruben Rozendaal)說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鮑特瑟以武器與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換取可卡因,根據維基揭秘公布的一份美國大使館的文件顯示鮑特瑟與哥倫比亞武裝力量確實可能存在某種聯繫。

可謂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鮑特瑟的兒子迪諾·鮑特瑟最後也曾因販毒、盜竊等罪名被蘇里南法院判處監禁8年,但“表現良好”被提前釋放並在隨後在反恐部門任高官,當然他在蘇里南是有爹罩,出了國門就什麼都不是,2013年巴拿馬被美國緝毒局(DEA)逮捕,罪名是走私毒品並協助黎巴嫩真主黨,面對指控他“避重就輕”,承認前項否認後項,最終被美國判處16年徒刑。又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鮑特瑟的一個養子曾經因為搶劫和謀殺一個中國人被判15年監禁,但得益於“胡漢三又回來了”,鮑特瑟在2010年當選總統後特赦了他,因而未落得迪諾的結局。

德西·德拉諾·鮑特瑟

結語

透過蘇里南華人的移民史,我們看到這樣一個族群的路線是從奴隸走向經濟再走向政界,是一條華人通過自己血汗揮灑的路線。雖然一開始華人在蘇里南地位低下,但隨着他們的艱苦卓絕和祖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他們在該國的影響力也逐漸加深,無論是“民主鬥士”陳亞先、還是“獨夫民賊”鮑特瑟,都可以看到華人對這個國家歷史走向產生的巨大影響力,進入21世紀,隨着中蘇兩國的聯繫更加緊密,這一影響將會變得更加深遠……


蘇里南美女(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