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冬陞導演,又一次給我們帶來了催淚之作。
《海的盡頭是草原》,這部已經上映的電影,讓我們見識到草原子女對同胞的接納與熱情。
“三千孤兒入內蒙”,不知你有沒有聽過這個真實歷史事件,如果沒有聽過,那麼這部電影,絕對會讓你大吃一驚。
故事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最苦難的時期,吃飽穿暖成為一件難事,處於社會底層的孤兒們,哪怕有國家的關懷,也很難度過這一劫。
在所有人為之棘手的時刻,草原的兒女們率先提出,把孤兒送到內蒙古,由當地的牧民們領養照顧。
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遷徙運動開始了,與眾不同的是,這場遷徙的主角,都是不知事的孩子。他們的吃喝拉撒,都需要專門的工作人員照顧,哭鬧是列車上最常見的事情,工作人員用耐心和溫柔,陪伴他們度過這段漫長的旅程。
終於,到了草原。孩子和牧民在雙向選擇中,組成了全新的家庭。我們的主角小思珩,就是在這個時候,遇到了她此後一生的親人。
這個新家庭的組成,並非一帆風順。剛到草原的小思珩,始終惦記着家裡的母親,卻沒有辦法回頭。這裡的一切都和家鄉截然不同,從吃到穿,都讓小思珩無法適應。
一塊小小的毛巾,寄託了這個小女孩的全部鄉愁。
六十年前,收養家庭也並不富裕的時代,他們用寬闊的胸懷包容了小思珩。他們體諒小思珩的不容易,用木架和籬笆,為她搭建了小小的衛生間,還教會她在大草原上辨識方向,教她騎上馬兒在草原上奔騰。
他們在物質上並不寬裕,卻有着無比豐盈的愛。這份多到溢出的大愛,感動了小思珩,把她的心徹底留下,從此,這個來自上海的小女孩,紮根在遼闊的草原上。
這份愛也感動了作為旁觀者的我們,雖然跨越時空,雖然隔着大銀幕,但草原子女寬廣的胸懷,和熱情的大愛,依舊有着融化堅冰的力量。
“接一個,活一個,壯一個”,這話不是空洞的口號,是草原子女付諸實踐的現實。小思珩只是三千孤兒的集中縮影,她代表的,是無數被草原接納的孩子們。阿爸在風沙中守候着小思珩,正如草原子女們在危機中接納孤兒們,這背後展現的,都是同胞不為血緣阻隔的愛。
在這部電影里,爾冬陞導演創造性地採用三條時間線並行的方式。哥哥回憶妹妹小思珩被送走是一條線,妹妹小思珩到達內蒙古是一條線,幾十年後哥哥來到草原尋親,又是一條線。
哥哥也不算年輕了,不知道還能活多久,尋找早年離去的妹妹,是他此生最後的牽掛。於是,他不顧年邁的身體,踏上了一段尋親路。
幾十年前,血緣的阻隔,並沒能影響小思珩得到草原父母的愛;幾十年後,時間的關隘,也沒能擋住哥哥對妹妹無窮無盡的思念。
哥哥輾轉大半個中國,來到草原上找妹妹的那一刻,沒有人不為之動容。他們出生在貧瘠的時代,卻沒有喪失愛與被愛的能力。
“三千孤兒入內蒙”,是一起浩大的歷史事件;《海的盡頭是草原》,是一部正經的現實主義電影。但爾冬陞導演帶給我們的,卻是溫暖細膩的浪漫故事。
小思珩與收養家庭和親生家庭的羈絆,是一整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宏大時代,一段溫情歷史,通過哥哥尋親的鏈條,緩緩展開在我們的面前。
電影里,小思珩的養母有一句話,送給小思珩的親生母親,她說,要感謝你生下我們共同撫育的女兒。
這句話讓影院里的我瞬間落淚,兩個遠隔山海、從未謀面的母親,因為一個孩子,聯結起再堅實不過的羈絆。這不正如今日的我們,或許從未相識,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同胞之間自然會互相幫助。
或許因為社會的發達,生活的便利,這份愛表現得並不明顯,卻真真切切地存在於我們生活中。去看《海的盡頭是草原》吧,在這裡,生活的細膩色彩,人間的無私大愛,都在這部電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