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撞檔”釜山: 電影節的資本江湖

賈樟柯雖然“杠”,但平遙依然要學。

文/七月

開杠。

面對記者拋來“平遙和FIRST有什麼區別?”時,賈樟柯儘管沒有正面回應,但卻極具“攻擊性”。尤其是談到電影教育方面,賈樟柯順帶着“討厭”了一把釜山和金馬的學院。

不過“不喜歡”歸不喜歡,由於整個時間上和釜山“撞檔”,平遙和釜山必然會成為“競爭對手”。其實對於國內民營電影展來說,都聚焦在了青年導演的身上,只是各有各的不同。釜山國際電影節尚且不論電影節期間學院成功與否,單論電影節對於青年導演的吸引力和扶持,在整個亞洲地區都有着十足的影響力。

剛剛起步的平遙,起碼在這一領域依然需要“偷師”釜山。尤其是在脫離政府扶持,準備獨立運營的平遙國際電影展除了在自身定位上的明確外,如何嫁接資金和青年之間,依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命題。

1

資金扶持需擴張

多多益善。

說到對項目、導演的資金扶持,釜山電影節“五花八門”的獎項便佔了極大的優勢,吸引了諸多亞洲新片、新導演的關注。

主競賽單元“新浪潮”對新導演處女作或第二部作品進行評審,為兩部獲獎影片分別表彰3萬美金作為下一個項目的資金扶持。而華語影片一直將“新浪潮”視為極好的發展跳板,紛紛積極呈報作品,今年便又有三部華語電影入圍該單元。

而作為亞洲電影人追尋發展機遇的平台,“亞洲項目市場”板塊在今年共促進了有29個項目成立,其中有3個中國項目。同時,該板塊還評選出8個獎項,分別給予1-2萬美元的獎金資助電影項目發展,成項的大陸項目《胡不歸》便獲得了2萬美金。

除此之外,與CJ娛樂、樂天世界、各大銀行等各行各業有着密切商業合作的釜山電影節,其他的品牌扶持獎項也十分豐富,各國電影色彩紛呈。

平遙電影節

相對而言,平遙的“小體量”決定了每屆只能給予少數項目、導演資金扶持。只有競爭單元羅伯托·羅西里尼、費穆榮譽給予資金扶持,分別為兩部獲獎影片表彰最高2萬美金的獎勵。

而除了主競爭單元外,其他資金扶持均來自於“發展中電影計劃”創投項目,由相應影視公司進行贊助支持,分量略遜一籌。

再加上,即將開展的海南島電影節今年增加了大量的現金獎勵,對平遙也有着不小的衝擊。

因此在這樣背景下,為了吸引更多的影片、電影人,並保證自身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平遙可能需要在獎項、獎金的設置上多加分量和數量。

2

產業創投的現在時

發展的“重中之重”。

無論是24歲成熟的釜山電影節,還是3歲稚嫩的平遙電影節,它們前進的路上都有着毫無疑問的方向——繼續發展產業創投。

經過了幾年黑暗期,終於在2017年重新迎來希望的釜山電影節雖然前方有光,但相當於站到了全新的起跑線上,要恢復盛況並非朝夕之事。

而由於認識到國內電影市場的發展潛力以及雄厚資本,重重壓力之下的釜山電影節為了保證其資金流入、人才和電影輸出,對中國市場的側重自然不在話下。

比如,從2015年開始,釜山電影節展開了E-IP的創投項目,並在今年進行了第一次市場公開展示。為了吸引中國買家,進入這一環節的諸多韓國網絡漫畫IP作品,甚至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情況進行具體展示。

釜山電影節

但事實上,對中國資本依賴性較強的釜山電影節,其產業創投的未來並不樂觀。

近年來,中韓合拍片由於“水土不服”,口碑和票房不盡如人意,漸漸失去了中國資本的青睞。

而儘管今年韓國本土大火的《EXIT》收到了多家邀約會議,受到更多關注的翻拍片以及“一本兩拍”也未能在國內電影市場有極好表現,距離達到盛行還有一段距離。

再加上,國內電影市場、產業體系日趨成熟,將減少對“外來內容”的依賴。想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分一杯羹,釜山電影節需要進一步商討如何長久維持中韓合作。

平遙電影節

而對於平遙電影節,儘管賈樟柯本人並不希望影展產業向內容佔比太多,但明年開始將失去政府扶持獨立運營、與陌陌等密切的商業合作也無法長期支撐影展的現實,使得發展產業創投板塊勢在必行。

接受採訪時,賈樟柯介紹到今年的產業人士活躍度很高,“可以說國內外一線的、活躍的電影投資公司、發行公司、宣傳公司全部派了代表來參加”。有了影響力、知名度的平遙電影節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平衡好各方關係,將產業創投規模化。

此外,伴隨着賈樟柯以及平遙電影節的影響力,影展為平遙古城的文旅產業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但當地的文旅產業並不及其他電影節舉辦城市的發達,極少能對影展進行反哺。因此,與當地文旅產業相關的創投也應提上日程。

3

扶持新導演的產業鏈

注重“售後服務”。

無論是釜山電影節“亞洲片、新片、新導演”的定位,還是平遙電影節以注重挖掘華語新導演為出發點,兩者在本質上都是殊途同歸的——幫助新人導演發聲,也為更多新作品提供展示的平台,這也正是兩大電影節最大的意義所在。

因此,釜山電影節和平遙電影節都在新青年導演扶持的各個環節下足了功夫。

發展了24年的釜山電影節,已逐漸成為韓國甚至亞洲新導演、新項目的孵化器,以其背後從立項資助、拍攝支持到後期補助、聯合發行等韓國電影全產業鏈為基礎,致力於為新導演、新項目提供更多扶持的惠利條件。

基金扶持

“亞洲電影基金”板塊以資助、幫忙聯絡韓國電影公司等形式,直接幫助新導演進行電影前期開發、後期製作。在今年FIRST電影節上獲得最長紀錄片獎的《長風鎮》在今年釜山電影節進行了國際首映,這部影片便是2016年該板塊的受益者;釜山電影節閉幕片《致允熙》也是該板塊專項拍攝資金資助下的作品。

而“亞洲電影市場”板塊則幫助亞洲電影公司與新導演進行更多電影項目銷售和開發,肩負着“售後服務”的重任。像是促成新導演進行一系列國際合作,比如賈樟柯與北野武公司的合作。

據官方統計,10天影展期間,亞洲電影市場共有來自56個國家的983個公司、2188名參與者參加,其中200個公司設立了86個展位,37個公司放映了72場面向電影市場的電影。

新導演

相比之下,平遙電影節還是很稚嫩,要走的路還有很多。但不可否認的是,平遙對於華語片產業化的側重是值得肯定的。

實際上,今年平遙電影節展映的華語片100%都是有龍標的。這意味着,其扶持的新導演不再是地下的獨立創作和流通,而是正式進入到中國電影產業體系中,為產業體系提供新生力量。

此外,像是賈樟柯以影展創始人角度所說的,平遙影展只提供平台,不“經營”導演。平遙電影節對於新影片、新導演背後的推手作用功不可沒。

去年的《過春天》、今年的《六欲天》都曾在國際電影節獎項入圍,來到平遙好比進行了更貼近大眾的點映,為之後的發行做鋪墊;而去年獲獎的《過春天》《過韶關》的兩位年輕導演今年分別擔任了羅西里尼榮譽和費穆榮譽的評審,身份的上升轉變也是平遙提供的一種“售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