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上映15年了,滿滿回憶,本周將重現!


有這麼一部電影 

當年我們一起在課堂上看過





或是作為回家作業和爸媽一起看





又或者是在某個深夜獨自看完

和網友們在影評區各抒己見



距離這部電影上映,已經十五年過去了

當年一起看電影的人,依然有聯繫嗎?

 

2004年,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在法國上映,以850萬觀看人次獲得了法國年度票房冠軍,並收穫法國電影最高榮譽凱撒獎。同時,它也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一部法國電影之一,位列豆瓣電影TOP250的前20名,標記觀看人數超過百萬,豆瓣評分高達9.3分(也是老師們最愛布置觀後感作業的電影之一)。溫暖的故事,天籟的童聲,平凡而偉大的普世價值,讓這部電影歷久彌新。



     

2017年,導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籌備3年,克服了諸多困難,把電影中的故事搬上了音樂劇舞台,在法國演出並大獲成功。巡演近120場,吸引了近20萬觀眾觀看。“我認為這部電影更適合音樂劇,甚至覺得舞台才是這個故事最好的呈現方式。”



為了不破壞大家心中的那份美好,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上映15周年之際,七幕人生獨家獲得了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製作版權,賦予了“放牛班”新的活力。中文版製作團隊耗了大量心血,打造了幾乎復刻電影的舞台,並成功通過音樂劇這種強調現場性的方式,讓中國觀眾獲得了新的體驗。


    

法國原版電影、音樂劇導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擔綱監製,百老匯知名導演Joseph Graves執導,中文版歷時半年多,在全國甄選了30餘名優秀的小演員。

    

    

《放牛班的春天》曾憑藉優秀的電影音樂收穫了全球觀眾的稱讚,而在音樂劇中,所有的表演都在舞台上發生,觀眾也是劇中場景的一部分,與劇中的人物發生聯結。這樣的“臨場感”,是現場藝術帶給觀眾的獨一無二的體驗。


所以,在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中,你也會獲得走進故事的機會:


近距離傾聽天籟歌聲


天籟童聲,是《放牛班的春天》的最大亮點。原版中的法語童聲就跨越了語言的界限,讓世界各國的觀眾感受到了“放牛班”孩子們純凈的靈魂。而在中文版音樂劇的現場,你可以聽到中國優秀的小演員們,用我們的母語唱響熟悉的旋律。



同時,中文版音樂劇由程何擔任中文譯配工作,她曾譯配過多部深受大家喜愛的音樂劇作品,包括《音樂之聲》《我,堂吉訶德》等。這次,她自學法語語音,只為將原曲歌詞的浪漫優美用中文完美地傳達出來。在現場,親身感受孩子們用母語唱出那些熟悉的經典旋律,獲得的情感共鳴比電影帶來的感動更加強大。


走進劇場走入畫中


《放牛班的春天》沒有以常規意義上的“大團圓”結局作為故事的結尾,這恰恰是它最特別的地方。最終,馬修老師離開學校,無法與孩子們告別,於是,孩子們在紙上寫下想對馬修老師說的話,折成紙飛機從窗口飛出去。


不完滿的遺憾在觀眾心裡被不斷放大,紙飛機也成為了整個故事中的最強音符。


    

除了與故事情節融為一體,音樂劇版本還會力圖還原電影世界。在前文的視頻中不難發現,音樂劇的色調要比電影要溫暖一些。


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這個“細節控”劇組,在舞台、燈光、服裝上不僅力圖還原故事的時代背景,還希望帶給觀眾更多正向積極的感覺。走進劇場,不僅是走進了熟悉的電影世界,更像是走進了一幅畫中,畫里的每一件道具都散發著故事的氣息。

    

    

中文版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的舞美,希望把觀眾帶回熟悉的電影世界。曾經被電影感動的觀眾走進劇院,妥妥的被回憶殺到了。


打動觀眾的,是中文版《放牛班的春天》精良的製作。讓人如入畫中的舞美,南法風情的服化,還有細膩豐富的光影變化。




舊舊的黃色,比照電影的色調更加溫暖。宿舍、教室、森林,讓合唱團贊助人彷彿置身於畫中。燈光擬自然光效製造出一天之中天空不同的顏色,樹木、窗戶投下的影子斑駁,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放牛班”簡直是藝術生生不息,照進現實最好的例證。當熟悉的旋律響起,童年的紙飛機,好像就從記憶里飛進了劇場里,自己曾經在十五年前看過的電影重新在舞台上上演,自己學生時代憧憬過相遇的“馬修老師”再次帶着學生唱起熟悉的歌,音樂帶來的光,照亮了現實,只等着人再度登上舷梯,帶着被馬修老師激勵的理想啟航。



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廣州站

2019.10.24/10.27|廣東藝術劇院

套票優惠:

380*3=9991140/580*2=999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