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點! 除《雙子殺手》這些電影也引領技術革新

1905電影網專稿 李安的新電影《雙子殺手》10月18日上映,影片採用了3D/4K/120幀的高科技格式。3D和4K並不是李安首創,但談到120幀的高幀率技術,李安卻是第一個勇於嘗試的人。

每一次電影技術的改革,都會對電影本身產生巨大改變,從某種程度上改變電影的製作方式和觀看方式。從有聲電影、彩色電影、CG動畫、動作捕捉、3D技術、數字4K、48幀、8K……電影技術不斷革新,都是為了讓電影畫面無限地接近現實世界。小電君一起為大家盤點一下解鎖電影新技術,改變我們觀影方式的影片。

《銀河護衛隊2》

8K電影

《銀河護衛隊2》是全球第一部採用8K攝影機拍攝的電影。8K分辨率為7680×4320,是目前全高清產品的16倍。8K攝影機拍攝的畫面細節還原度逼真,後期轉製成4K或者2K的效果,要比直接用4K攝像機拍出來的效果好得多。國內的大部分影院分辨率還停留在2k階段,8k意味着目前好萊塢主流的4K分辨率再次提高一個檔次。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2016年

120幀

現在大多數影片均採用24幀畫面的拍攝技術。2016年上映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世界上第一部使用4K/3D/120幀格式拍攝、製作和放映的商業電影。導演李安直接跳過了霍比特人採用的48幀以及詹姆斯·卡梅隆曾設想過的60幀,創新性的採用了120幀的拍攝技術,以一己之力開啟了電影高幀率時代,革新了電影觀看方式。

彼時全球只有5家影院能播放這個版本,中國的北京和上海各有一家。此次《雙子殺手》同樣採用3D/4K/120幀的高科技格式,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可觀看120幀的影院有80餘家。

這種全新的技術對於誕生了100多年的電影行業來說,無疑是一次新的革命,身臨其境的浸入感帶給觀眾一種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

《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

2012年

48幀

電影被稱為“24幀的藝術”, 國際上的絕大多數電影都採用每秒24幀的拍攝技術和放映標準。在李安嘗試120幀之前,彼得·傑克遜就率先採用48幀技術拍攝《霍比特人》。彼得·傑克遜認為24FPS的拍攝和放映幀率不能帶給觀眾最好的觀影體驗。他曾在Facebook上發文:90多年來,我們一直採用24FPS來拍攝和放映電影,不是因為它最好,而是因為它最便宜。

《霍比特人》系列採用每秒48幀的技術來拍攝和放映。影片在2012年上映了24幀和48幀兩個不同版本。因為放映技術和成本的關係,全球只有1000塊銀幕進行了48幀版本的放映。

48幀大幅度提高了電影的畫質,讓畫面顯示更清晰更平滑。同樣也帶來了不少爭議,觀眾認為高幀率電影超出了人眼可接受範圍,過於逼真的畫面也會讓電影丟失一部分模糊的美感。

《社交網絡》

2010年

數字4K

《社交網絡》是世界第一部全程採用4K數字攝影機拍攝的電影,該技術的誕生引發了電影分辨率的革命,自2010年4K第一次出現後,如今美國主流的影院基本上都採用了4K放映,不過,國內院線至今還是2K影院居多。

《阿凡達》

2009年

3D技術

2009年的《阿凡達》被稱為3D電影的革命,影片的上映幾乎讓全世界的影廳都換上了3D放映機,也讓全世界的觀眾戴上了3D眼鏡,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技術上重新定義了立體電影。

《阿凡達》在3D規格和立體視覺上採用了諸多創新,自《阿凡達》之後,幾乎所有好萊塢科幻片、動作片都採用了3D拍攝技術。全世界影院正式大規模引進3D設備,也是自《阿凡達》開始。詹姆斯·卡梅隆正在籌備的《阿凡達》續集也正試圖為觀眾創造“裸眼3D”的觀看效果,想必到時會再次引發我們觀影方式的變革。

《指環王1:魔戒再現》

2001年

動作捕捉

經典動作捕捉角色咕嚕的誕生使《指環王》成為電影動作捕捉技術發展的分水嶺。這項技術將人的動作、表情與電腦捕捉相結合,打破了電腦特效與傳統表演之間的界限,徹底改變了CG虛擬角色表演呆板、單調的缺點。同時,也成就了歷史上第一位動作捕捉演員安迪·瑟金斯,《金剛》《人猿星球》中的猩猩都是由他來完成的動作捕捉。

《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

1999年

綠幕技術

喬治盧卡斯早在80年代就籌劃好了星戰前傳三部曲的劇本,之所以等到90年代末才開拍,就是在等待計算機技術的成熟。為了《星球大戰》,盧卡斯成立的工業光魔成為特效行業的鼻祖。盧卡斯的工業光魔公司使這部《星戰前傳》成為影史上第一部採用綠幕技術的電影,全片90%以上的鏡頭都是在綠幕前拍攝完成。

《玩具總動員》

1995年

CG動畫

玩具總動員是全球第一部CG動畫,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使用電腦三維動畫技術製作的動畫長片,自此3D動畫成為美國動畫電影的主流。它徹底改變了動畫的歷史,也使得好萊塢的動畫電影由二維轉向三維。作為技術開創者的皮克斯能有今天動畫界的地位和榮譽,一切都始於這部傳奇動畫片的誕生。

《星球大戰》

1977年

計算機特效融合電影製作

這是歷史上第一部大規模使用計算機特效配合電影製作的影片,盧卡斯為了拍攝星戰正傳三部曲,特意成立了工業光魔公司,後者如今已成為電影特效界的代表。《星球大戰》不僅改變了電影技術,更改變了好萊塢的商業娛樂理念,從《星戰》之後,好萊塢的商業電影逐漸開始壟斷全球市場。

《浮華世界》

1935年

彩色電影

被世界上第一部公認的彩色電影是1935年的《浮華世界》。該片由魯本·馬莫利安導演,根據英國著名小說家薩克雷的名著《名利場》改編,作為彩色電影技術的先行者被永久載入了史冊。

《爵士歌王》

1927年

有聲電影

這是歷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該片不僅引發了電影技術的改革,更引起了整個電影界的震動,很多好萊塢默片時代的明星因無法習慣有聲電影的表演方式而逐漸沒落,有聲電影的出現引發了後來的好萊塢黃金時代,令電影藝術的中心逐漸由歐洲轉向了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