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讓我們看清——華語電影為何不能制霸全球!

《哪吒》終於從院線撤出,然後也轉戰了美洲市場,票房和《戰狼》《紅海》一樣,除了當地的華人支持一下,賣個幾十萬,幾百萬票房之後,就沒有了下文。

首先在國外上映遇冷的原因,有這麼兩點,一是,排片量上不去。打不開市場的情況下,輸出影片,也只能分得當地一小部分的排片。二是,觀影人對電影沒有特彆強烈的觀影慾望。所以就只能賣個幾百萬,甚至更慘的時候只有幾十萬。

為什麼?為什麼在國內恨不能跟新聞聯播一樣,每塊熒幕上全都放映的電影,走出國門就受到這樣的冷遇?總結了一下。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文化輸出。

作為一個記歷史時長需要用公元前和公元後這樣方式的國家而言,我們久遠的歷史,本身很難讓外國人有了解。在加上,我們的文化輸出,並不高。什麼是文化輸出,舉一個例子,就好比這段時間說到《哪吒》在國外上映,最怕的就是老外將《哪吒》當中的經典台詞給毀掉,比如:我命由我,不由天,去你的鳥命。

這幾段台詞對於這部電影來說,太關鍵了,燃點所在。關鍵老外怎麼翻譯?票房不高,走不出去,就是老外不懂我們的文化內核,導致看不懂電影,找不到燃點。我們的電影,在台詞鋪墊,設計上,一個此地無銀三百兩,直接讓老外無所適從。沒有文化輸出作為前提基石,觀眾在電影中找不到樂趣,也就沒有觀眾了。

其次,中國拍的很多電影,在國內都有很明顯的地域差異,比如電影《無名之輩》,別說老外看不懂,電影里不配字幕的情況下,很多中國人自己都看不懂。

但話又說回來,走出國門的電影,貌似都得是大製作,那大製作為什麼還是在國外不靈。除了文化輸出是一方面原因,再有就是審美的原因。

其實全世界人民,大部分依舊熱愛歐洲臉,有立體感的臉。我們常說人的眼睛好看,大眼睛,雙眼皮,但還有一種更高級的形容詞,叫深邃的眼眸,什麼是深邃,就是眼窩深,眉骨高唄,再有夸人鼻子好看,就是鼻樑堅挺,鷹鉤鼻子。其實仔細的把這些夸人的話,往一塊一結合,就發現,這張漂亮的臉,就是一張歐美臉型。亞洲人的臉是,你從正面看,好看,但你從側面看,大部分都是扁平的,沒有立體感,但歐美人就立體。所以在全球人們都有這樣一種審美的情況下,國內的電影在國外不受待見,也很正常。真人長相,影響動畫風格,所以《哪吒》也算無辜受到株連。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人才。葛大爺曾說過,21世紀最缺的是人才。好萊塢為什麼能制霸全球,因為不缺人才。為什麼有人才,因為有積澱。為什麼有積澱,因為好萊塢有100多年的電影文化歷史了。而我們的電影從無到有,從有到商業化,市場化,其實最多也就幾十年。時間不多,積澱的就不多,積澱的不多,人才也就出的不多。所以也就導致我們很難有國際影響力的導演,我所說的國際影響力是有強大票房號召力的,李安算,但他依舊不敢貿然拍一部完全由亞洲人主演的全球電影。為什麼不敢?參見上面兩條原因。

所以華語電影想要制霸歐美,制霸全球,文化輸出是基石,人才培養是重點,改變全球審美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