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視協“我和我的祖國”優秀作品評選揭曉 川影學子獲微電影類最高獎

9月24日到26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國教育電視台主辦,中國視協行業電視委員會、中國教育電視協會共同承辦的“我和我的祖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節目展評展播活動”優秀作品交流活動在北京順利舉行。四川電影電視學院電視學院編導系16級學生邱子卡團隊作品《陌上琴聲》在與各專業團隊的競爭中,獲得全國僅三個名額的微電影類最高獎——“最佳作品獎”!這也是獲此殊榮的唯一一部大學生作品!同時,川影播音主持學院記編班學生作品《鄉村燕歸來》獲得“好作品”獎。

獲獎證書此前,邱子卡導演作品《南高原的風》也斬獲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國際微電影展映最高獎“優秀作品獎”!“我和我的祖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節目展評展播活動”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共徵集短視頻、紀錄片、微電影、快閃等不同類別作品近600部,經評委嚴格評選,選出25部特別推薦作品,從不同角度展現了70年來國家發展的輝煌歷程。

記者採訪了《陌上琴聲》的導演、編劇邱子卡學長,他講到,《陌上琴聲》是自己規劃的劇情片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分別是《南高原的風》和《陌上花開》,也是從這三部曲開始,邱子卡改變了一貫拍攝紀錄片的風格,對劇情片進行了首次嘗試。

眷思量,情難忘。《陌上琴聲》主要講述彝族傳統吹奏口弦琴的傳承和發展,通過老中青三代人之間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看法,呼籲民族文化的保護及多元形態的全新展現。“我個人對‘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那段歷史是有挺多感觸的,當時有大批年輕優秀的知識分子主動投身於農村和邊疆的建設事業中,起到了開拓者的作用,他們那種無私奉獻、愛黨愛國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青少年學習”, 邱子卡感慨到,“最後我們設定了口弦琴這樣一個音樂元素,以音樂的形式來展現情感的寄託、信仰的傳承”。

邱子卡獲獎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優秀的作品不僅是給大家帶來視聽上的享受,更是能激發人們內心的思考,《陌上琴聲》無疑做到了這點,而這背後則是追夢者的不懈堅持。邱子卡表示自己一直在堅持少數民族影片的創作,“學校老師一直支持我、鼓勵我去做西南少數民族的題材,那裡的文化底蘊深厚,值得挖掘,我自己也比較熟悉這個板塊”,在創作影片時,邱子卡經常去老師那裡請教問題,他非常感謝學校的幫助與支持。同時,邱子卡曾在參加賈樟柯導演的講座時向他請教少數民族影片在未來的電影市場上是否具有創作優勢,賈導回答,“人都是有好奇心的,而少數民族的文化、生活習俗等本身就具有獵奇性,相對其他影片而言,它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而我們作為電影人要做的就是去挖掘它存在的價值及意義”。

一部影片往往是創作者心底的映射,邱子卡分享說,《陌上琴聲》中有一場父親教訓孩子的戲,那其實是根據自己的經歷改編的,“‘黃金條子出好人’嘛,做錯了事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這是我父親的教育理念”。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陌上琴聲》拍攝用了十天十夜,每個鏡頭都是反覆琢磨精心篩選的結果。“我們每天堅持6點起床,凌晨3點休息,拍攝環境十分惡劣”,邱子卡回憶,“而且作為學生來說,資金本來就是一大難題,拍攝設備也相當有限,當時我們用的是索尼FS5加原裝鏡頭。在設備上,學校也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此外,語言是拍攝時的一大障礙,影片演員大部分都是當地居民,而邱子卡是團隊中唯一懂彝語的人,他既要做好影片執導,又要負責組內溝通,苦心志,勞筋骨。而且,山上距離比較遠,有時甚至補給都會跟不上,“很感謝每一位成員的付出,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最終成就了這部影片”,邱子卡說。猶記得學校電視學院編導系、攝影系以及表演系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作品創作,各顯神通。邱子卡說,忘不了每一個寒冷的夜晚,聽製片楊旭和許蕊的"喋喋不休",聽攝影師張傑棟、張生全、何濠成、王也平的"痛苦呻吟",還有燈光師肖恩、胡安俊、江時祥的"鋼筋鐵骨",後期剪輯師鄧濤、鄭學慧、秦嶺、高琦的"午夜凶鈴",以及演員鄒汛的"老乾媽",袁涵、張辰兩位女俠的"搵英雄淚"。以及當地的彝族老鄉,"最壞"的兩位紀錄片導演,將我們"扒光示眾",謝謝!

“影片能獲獎是挺不容易的,與社會上的企業等專業團隊相比,我們的人員、設備等明顯處於劣勢,我們只能拼對成本的掌控和對待影片的態度,我們有勇氣去挑戰”,邱子卡表示,“未來會嘗試去做長篇影片,現在已經在進行創作中,也準備去參加電影的創投會”。

有志者,事竟成,正如校訓所言“未來屬於對成功充滿渴望的人”。九萬里風鵬正舉,川影人將牢記使命,攜夢想斬荊棘破巨浪,在創作中超越,在創作中成長。指導老師 歐陽晗萌記者 王鶴婷審核 覃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