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為何遭受冷遇?

時光網特稿 在近10年的中國內地電影市場中,雖然我們每年引進的海外電影不足100部,但是海外片卻能夠佔到內地年票房的4成以上。就是說,2018年606億的中國內地總票房,海外進口片的收入在240億元之上。

更確切一點說,海外進口片的主力是好萊塢電影,碰上《復仇者聯盟4》這樣單部影片收入高達42億的爆款電影,對海外片商和內地市場是一個雙贏。

好萊塢電影確實很強,大多數好萊塢電影的票房也非常喜人。但對於好萊塢電影的質疑其實一直都有,比如很多影迷和專家也質疑好萊塢電影太過娛樂化,並且續集太多,完全就是奔着賺取票房而來,原創動力越來越匱乏,新鮮的故事越來越少。

質疑歸質疑,但好萊塢商業大片的票房經常是居高不下。類似於《生化危機:終章》這樣口碑不太好的影片,內地市場仍然收入11億的高票房,好萊塢電影的號召力可見一斑。

不過,仔細算下來,好萊塢電影並不是在中國內地市場百戰百勝,也有類似於《昨日奇蹟》《騾子》《綠毛怪格林奇》等票房失意之作,有意思的是,這些影片在北美本土的賣座情況甚好,為什麼來到了中國,這些電影就水土不服了呢?

對比分析,在中國內地電影市場不賣座的好萊塢電影主要有五種類型片,我們選取的代表作品的標準是在中國內地票房收入5000萬以下的影片,這些影片在北美多數都是票房和口碑佳作,在兩國電影市場中的境遇猶如冰火兩重天。

1、音樂歌舞片:常年冷遇,難以成為中國觀眾喜好的類型片

代表作:《媽媽咪呀2》《昨日奇蹟》《安妮:紐約奇緣》

音樂歌舞片真的很難在中國內地市場有重大建樹。《媽媽咪呀2》在北美票房破億,中國內地票房居然是414萬,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中國觀眾對這個經典IP完全無感,之前也沒有ABBA樂隊的歌曲沒有第一時間在國內流行過,他們風頭正勁的時候是1970年代,1982年這個樂隊就解散了,也只有一小部分中國觀眾聽過和喜歡ABBA樂隊的歌曲。所以,《媽媽咪呀2》這部主打ABBA樂隊歌曲的電影,無法在中國內地市場引起共鳴。

《昨日奇蹟》的情況和《媽媽咪呀2》幾乎是如出一轍,影片在中國內地市場收入118萬,應該是進口片的票房歷史新低。《昨日奇蹟》這部音樂片的主打歌曲來自於披頭士,披頭士雖然是歐美殿堂級樂隊,中國觀眾應該是都聽說過,但聽過他們歌的觀眾就相對較少了,要說情懷就更談不上了。所以,《昨日奇蹟》雖然以小博大在北美拿下了7328萬美元的票房,在中國則毫無起色。

每一代觀眾的欣賞口味是不同的,雖然60後、70後觀眾可能在影院看過《大篷車》《海誓山盟》等印度歌舞片,但現在的主流觀眾都是看着《變形金剛》《阿凡達》《盜夢空間》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從1994年實施引進10部進口分賬大片開始,就很少引進音樂歌舞片,雖然現在進口片的數量翻了幾番,但是觀眾的口味已經形成,想要改變的話,可能還需要至少5~10年的培養期,這期間需要不斷引進音樂歌舞片才可能,而且音樂歌舞片中的故事和音樂要中國觀眾喜歡才行。

之前的《愛樂之城》曾在中國內地拿下2.47億的高票房(相對其它音樂歌舞片),這部影片進入內地市場之前,片方就是按照愛情片來宣傳的,而且突出了影片獲得眾多電影大獎,並且片中的音樂也是中國觀眾喜歡的風格,這才造就了一個票房佳績。

2、動畫電影:已有起色,但多數仍然不溫不火

代表作:《綠毛怪格林奇》《犬之島》《樂高蝙蝠俠大電影》

動畫電影經過好萊塢大公司在中國的多年深耕,已經有了成效,出現了《瘋狂動物城》《尋夢環遊記》這樣票房破10億的爆款作品。但好萊塢動畫電影除了迪士尼之外,華納、索尼、環球開發的動畫電影還是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

《綠毛怪格林奇》在北美狂買2.7億美元,在中國內地市場僅收入2642萬,相去甚遠。這也和群眾基礎有關係,《綠毛怪格林奇》的原著在歐美是家喻戶曉,是小孩子們最愛的讀物之一。但是在中國就知者寥寥,沒有什麼群眾基礎,自然也很難吸引廣泛的觀眾了。

《犬之島》是韋斯·安德森導演的定格動畫,影片在中國內地市場收入4352萬,不過,影片在北美市場的票房也僅為3201萬美元。定格動畫確實不是市場熱門,這部動畫片在中美兩國都算是不溫不火的表現。這部影片的票房也說明另一個問題,雖然韋斯·安德森在影迷群體中備受讚譽,好不容易有一部他的電影被引進了,但票房並沒有太突出的表現,看來韋斯·安德森的影迷在整個觀眾群體中還只是一小部分。

《樂高蝙蝠俠大電影》在北美收入1.75億美元,中國收入4212萬。作為一部動畫電影,而且還是蝙蝠俠這個大IP,在2017年的內地市場中還是沒有達到1億的票房,究其原因,這部《樂高蝙蝠俠大電影》太過於貼近動漫原著,如果沒有看過漫畫和動畫《蝙蝠俠》,很難理解片中眾多的“梗”,台詞信息量太大,中國觀眾有些應接不暇,蝙蝠俠成了一個話嘮,和《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中的人設完全不同,這部動畫電影在中國內地遭受冷遇,也不奇怪了。

3、劇情片、傳記片、體育片各有各的蕭條

代表作:《騾子》《至暗時刻》《奎迪:英雄再起》

克林德·伊斯特伍德主演的《騾子》在北美收入1億美元,這部犯罪片的風格偏向於劇情,不強調動作槍戰場面,在中國內地市場收入1059萬,差距也很大。不過,這和片方的發行策略也有關係,《騾子》在內地市場主要局限在藝術院線,公映範圍不廣,這也就局限了票房。

傳記片也一直不是內地市場的寵兒,鮮有大賣之作。《至暗時刻》算是英美合拍片,中國票房3729萬,北美票房5646萬美元,兩邊的表現都屬於中等。即便是這部影片備受好評,主演加里·奧德曼之後還憑藉這部影片奪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但票房上的建樹並不顯著。看來,不管是哪國的觀眾,大家去影院仍然首選商業娛樂屬性較重的影片。

體育片《奎迪:英雄再起》北美收入1.15億美元,中國內地收入1709萬,又是一個巨大的差距。《奎迪:英雄再起》整部電影很燃很熱血,在時光網也有7.4分的評分,也是一部大範圍公映的影片,但就是在內地市場沒有票房。回看1994年至今的進口片,體育片引進就是非常少,觀眾群體沒有培養出來。並且《奎迪》是《洛基》的衍生電影,《洛基》當年就沒有引進過,《奎迪》自然乏人問津。

結語。

除了以上說到的幾種類型片,之前還有一類進口片的表現比較差,那就是引進太晚的影片,比如《被解救的姜戈》《雨果》《極速風流》等影片,之前有些進口片會存在時間差,比北美上映的時間晚幾個月,甚至是晚一兩年,這樣自然會對這些進口的內地票房造成影響。

《被解救的姜戈》在2013年5月12日中國內地上映,影片最早是2014年12月25日北美公映。這中間還有一段插曲,影片原定是2015年4月11日內地上映,因為內容問題,上映前一天被下線,延期一個月後上映,票房自然也大打折扣。

現在,中國內地市場越來越重要,進口片的引進時間也越來越快,同步或者准同步的情況已經很常見了,過去因為引進太晚而遭遇票房不利的情況就很少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