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原因告訴你, 為什麼《攀登者》一定要在影院里看

國慶長假快結束了,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剛剛結束了旅行。旅途是快樂的,但也是疲憊的,這時候到電影院里看看電影,是最好的休養生息方法。

今天,我終於把之前就想看但因為旅行而錯過的《攀登者》補上了。

感動滿滿、震撼滿滿,但如果只能說一句感想的話,那就是:

一定要去看《攀登者》,這部電影真的無敵適合在影院里看!

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畫面音效震撼,大屏幕和大音響的加成更顯大片本色

作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的險峻一直都在廣為人知。但是很多觀眾都只知其險,卻不知其如何險。

《攀登者》就給出了最直觀的答案。

影片中,昆布冰瀑、第二營地、第二台階等攀登珠峰過程中的地標點都有所描述,並且詳細地記錄了每一個地點的特點和會遭遇的險情。

例如昆布瀑布的雪崩,電影用了近5分鐘的鏡頭還原了雪崩時如萬馬奔騰的驚人氣勢;

講第二營地的冰縫時,影片也是百分百還原了登山隊員用雲梯橫渡冰縫的驚險場面;

第二台階的陡峭岩壁、狂風大作同樣一一展現在觀眾的面前,讓人看了冷汗直流,忍不住為電影中的攀登者們捏一把汗。

這些畫面,每一幀都是大片的質感,當被投射在大熒幕上,震撼感呈指數型上漲,讓人捨不得眨眼睛。

而影院里的音效,也恰到好處地還原了雪崩等場面的磅礴之氣,讓人彷彿身臨其境。

二、黑暗,讓你能放心哭泣

本來以為主旋律電影,拍得再好也就是為祖國自豪而已,卻不曾想會在電影院里哭成淚人。

電影中直擊淚點的地方有很多,例如張譯因為自己的錯誤指揮導致隊員喪生後抱着吳京懺悔地嚎啕大哭的片段;章子怡為了給登山隊提供更準確的氣象報告,不顧危險朝着雪山深處不斷進發,最終倒在雪地里的片段,都讓人忍不住淚盈於睫。

感情和精神是一部電影的靈魂,如果沒有這兩樣東西,那麼看電影就會形同嚼蠟,而《攀登者》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它所傳遞的攀登者精神,深深地打動着每一位觀眾。

我在抹眼淚的同時,也注意到前後左右的小夥伴們也都在小聲地啜泣,影片真的很感人。

共情這個東西,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時候才最顯著。

電影院就提供了一個相對安靜和私密的環境。坐在黑暗中,你能清楚地感受到影片中人物的心裡變化,想其所想,感其所感。所以別想着等影片下線後再看,感受會大打折扣。

能讓人看哭的電影不多,既然出現了,就要好好珍惜它。

三、演員的演技,因為大銀幕而更加精湛奪目

都說電影是演員的照妖鏡,每一個細微的動作表情都會因為大銀幕放大幾十倍,在觀眾眼睛裡逃無可逃。

當一部電影聚集了一群演技高超的演員時,那麼用大銀幕觀看,就真的是一種極致的享受,因為你能清楚地看清他們每一條皺紋的皺起與撫平,能輕而易舉地讀懂他們的情緒,簡直就像是在上一門表演課。

許松林(張譯飾)與方五洲(吳京飾)在1975年重聚首時,方五洲看到老隊友熱情地伸出手,但是此時許松林因為埋怨他15年前為了救自己而丟掉了相機而耿耿於懷。

這時候,兩人的表演就很好品。

方五洲的臉上是久別重逢後再見老友的喜悅,笑容滿面,期待着握手。而許松林看了一眼方五洲後,流露出了一閃而過的激動,而後就選擇對他視而不見,用無視的方式表達着自己的情緒。

這一段,吳京和張譯都活在了角色里,把兩種見面時截然不同的心理活動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覺得方五洲和許松林見面就該是這個模樣。

而除了這一段,從章子怡,到胡歌、井柏然和陳龍,每一個人都貢獻了神演技。在大屏幕下,你能清楚地辨識他們微不可查的表情變化,從而更好地掌握劇情發展。

眾所周知,越是成熟的演員越善於運用微表情,因為這樣的表演方式更加自然妥帖,但作為觀眾,如果沒有大銀幕的呈現,這些微表情很可能就會被錯過。

從音效、到環境、再到大銀幕,《攀登者》的觀影效果在電影院里真的是殿堂級別的體驗。

這也是我為什麼推薦大家走進影院觀看的重要原因。喜歡看電影的朋友千萬不要猶豫,這部電影值得你走進影院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