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奉上!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你該知道的知識點

小麻雀又去看電影了,儘管今天想換點新口味,可是抵擋不住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排片最多——也可以理解,集齊了國內7位知名導演,演員陣容也是各種“數星星”✨(原諒我聯想到了芒果台某唱歌綜藝節目,7個導演同時交作業,小麻雀感覺自己在批閱命題作文,小麻雀可能膨脹了)。

廢話不多說,《我和我的祖國》7篇作業,哦不,7個短片,你都看懂了沒?哪怕有一些些沒看懂的,或是還沒去看電影的朋友,請查收小麻雀這篇短文,絕對的乾貨哦!

《前夜》:你沒注意的細節——天安門廣場原來的樣子

這個篇章中,準確的還原了開國大典時天安門廣場的樣子。當時的天安門廣場在東西南三個方向築有紅牆,華表所處的位置也與現在不同。

其實這些細節,在開國大典的油畫上已顯現端倪,只是由於早年我國影視製作方面的技術限制,無法生動的再現這一場景,因此我們在之前的影視作品中,都無法準確表現早年天安門廣場的全貌。

這次導演管虎大膽的復刻了當年開國大典的盛況,說明我國影視製作水平已經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參考資料:《福建黨史月刊》----“天安門廣場的歷史演變”)

《相遇》:高遠得了什麼病?為什麼不認相親女友?

影片中僅僅依靠幾個細節鏡頭,表現了科學家高遠(張譯 飾)因為搶救科研設備而得病的故事情節。至於為什麼得病?得了什麼病?完全沒有解釋,以至於電影院里一片竊竊私語,一眾不了解核物理知識的觀眾看得一頭霧水。

影片中一眾科學家在做的是核加速試驗,由於設備的問題,造成核加速反應無法停止。危難之際,高遠(張譯 飾)用手直接分離了處於加速反應中的核原料,令其處於臨界距離之外,從而終止了核反應過程,避免了爆炸。

高遠(張譯 飾)用手直接碰觸了高濃度的核原料,受到核輻射後,口罩就被鮮血染紅了。後來在醫院裡,他躺在病床上,虛弱無力、面色和嘴唇發白,軍醫說他血小板很低,血液中有大量的幼稚細胞。這是典型的急性放射病的表現。

急性放射病患者的病程進展特點非常明顯,分為四個階段。初期反應期,多表現嘔吐,噁心、乏力,怠倦,局部受照可出現紅斑,有經驗的護理人員就要做好病房消毒準備,預防感染。假愈期,患者癥狀明顯好轉,呈假愈表現(高遠從醫院私自跑出去,可能就是在這個階段),不要認為患者已經好轉。患者一般很快進入極期,也是最危險的時期。極期是患者心理波動最大的時期,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在有效的救治措施保障下,患者多安全進入恢復期,血象逐漸回升,白細胞大於1000後可以撤掉層流罩,患者可以出病房活動,完全康復後,還要對患者進行長期醫學隨訪。

電影中高遠(張譯 飾)因為距離太近,受到的是超劑量核輻射,身體狀態極度危險,又為了解原子彈試驗是否成功私自跑出醫院,被戶外病毒感染,導致最終的去世。

(參考資料:《解放軍醫學雜誌》1985年6期----“急性放射病的治療”)

(參考資料:吉林大學“核物理實驗方法”)

《奪冠》:韓昊霖手中的天線,你也可以自己做一個!

“奪冠”這個篇章中,劇情一直在圍繞着小演員韓昊霖手中的天線發展。這種天線我估計80年代末出生的朋友們可能都沒見過。

這種接收天線被稱為“八木天線”,在二十世紀20年代,由日本東北大學的八木秀次和宇田太郞兩人發明了這種天線。

這種天線針對無線電波有着良好的接收性能,80年代在我國有線電視普及率還不高的時候,大量無線電愛好者通過查詢資料的方式,自製了這類天線,用於電視收看。

(參考資料:《中國大百科全書·電子學與計算機》)

《回歸》:寶珀表貴嗎?

在《回歸》章節中,出現的手錶戲份最多。任達華在劇中飾演了一位鐘錶維修師,他的手錶是一枚寶珀的古董五十噚潛水錶(噚是中國漢字,拼音是xún,總筆畫是15筆,意思是英制長度單位),乃其父親留給他的遺物。為了方便對時,劇中任達華將其給了自己的老婆,也就是演員“惠英紅”飾演的香港警察。1953年,寶珀五十噚Fifty Fathoms誕生,略先於同年的勞力士Submariner水鬼 和 1957年發布的歐米茄Seamaster海馬300,成為了最早的潛水錶。

另外,劇中出現的這枚寶珀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其錶盤六點鐘位置帶有一個“No Radiations”禁止輻射標誌。目前這款表在二級市場的價值不菲,在人民幣20多萬。當然,作為藝術作品,電影中的手錶和現實中的寶珀五十噚還是有會一些差異。為了劇情的需要,特寫鏡頭裡面的寶珀五十噚日曆直接從6月30號跳到了7月1號。實際上這款生產於上世紀60年代的寶珀採用的是普通自動上鏈機械機芯,並不是具有萬年曆功能,所以按照機械結構運行規律,它應該是先跳到6月31日,然後再手動調節到7月1日。

(參考資料:寶珀表官網)

《北京你好》,小編真沒想好該寫什麼……

《白晝流星》:宇航員為啥要坐凳子

影片中,神舟十一號飛船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出艙之後始終坐在椅子上,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都是失重惹的禍!

航天員回到地球之後,必須坐在椅子上的原因有以下四點:

1、太空中的宇航員處於失重環境中,沒有重力作為參考,內耳的前庭感受器不再和周圍的神經元接觸而向中樞神經傳輸電信號,這樣就造成了失去方向辨別的能力,並且產生神經系統紊亂,回到地面會感覺自己腳底非常輕,可能一不小心就會摔倒,就像剛做完過山車一樣,會感覺自己輕飄飄的,一碰就倒,所以宇航員回到地面後必須攙扶保護。

2、地面上由於重力作用,人體中的血液會在血壓下向高處的頭部流動。在太空中沒有了重力,不需要較高的血壓,這種迫使血液向頭部流動的功能就會弱化。回到地面後重力恢復,但是把血液壓向頭部流動的能力還來不及恢復,站立身體,會造成頭部供血不足,所以必須坐下來,等待血液循環的功能恢復。

3、宇航員在太空的失重環境中用不到肌肉支撐身體,會發生肌肉萎縮,所以宇航員上天待一段時間後,都會有肌肉萎縮的現象。回到地球後難以在短時間內支撐起自己的身體和幾十斤重的艙內宇航服。回到地面後,在重力下會感覺全身軟綿綿的,無法自主站立。

4、失重狀態下,人體骨骼無機械應力的刺激,宇航員的骨骼中的骨質鈣會大量流失引起骨質疏鬆。流失的骨質會通過腎臟排出體外,人體容易骨折。這也是宇航員出艙要坐輪椅的一大原因。

那為什麼我們的航天員要做椅子,而不是輪椅呢?

小編估計是因為我們的着陸場都是砂石地面,輪椅推不動……

(參考資料:《航空航天醫學雜誌》“太空飛行對宇航員心血管與骨骼肌肉系統影響的研究”)

《護航》:宋佳說要來8個,這是啥?

影片中,宋佳說到的“8個”,指的是將離心機的G值提升到8個G。G值物理學中又稱“重力加速度”。

飛行員用於訓練的設備叫做:載人離心機。離心機能逼真模擬飛行載荷,在模擬座艙內配置了飛機操縱元件、視景等,飛行員可以自主操縱,提供給飛行員接近於真實飛行過程的感官體驗,實現了飛行員主動訓練。

8個G,相當于飛行員的身體上,要承受8倍自己體重的壓力(你如果體重70公斤,那麼此時的壓力就是560公斤)。在如此大的壓力下,飛行員還不要保持頭腦清醒,並能夠操控飛機,這無疑是對身體技能最大的考驗。

(參考資料:《空軍醫學雜誌 》“ 當代載人離心機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黃渤@管虎@徐崢@陳飛宇@劉昊然@惠英紅kara@任達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