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金陵十三釵》是張藝謀導演的作品,在2011年上映。初看之時,我被電影裡面的劇情所震撼,再看之時,慢慢能夠感受到這部電影的藝術魅力。
1937年,日軍入侵南京,戰火中,六朝古都化為廢墟。一支十數人的國軍德械教導隊余部在長官李教官(佟大為 飾)指揮下,從日軍手中救出了一批教會學校女學生。幸免於難的學生們返迴文徹斯特教堂,隨她們一 起來到的,還有受雇遠道至此收斂神父遺體的美國人約翰,以及十四名強行進入教堂避難風塵女子。教堂的牆壁,並不能阻擋日軍的鐵蹄,教堂內的人們,將面臨孰生孰死的選擇。(節選自豆瓣)
每每看到這些歷史影片,愈加能夠覺得生在這樣一個和平的年代是多麼幸運,是多麼幸福。
無法想象女孩們在戰火紛飛的路上奔跑,心中有多麼害怕,不知道能往哪裡走,只是腳步不敢停的往前走,一邊跑一邊往後看,害怕被追上,害怕聽見槍聲。她們的生命是那群即將能夠出城的戰士們講自己生的機會讓給了她們。戰士們知道一旦開槍就會失去生的機會,但是他們仍然選擇鬥爭,看到戰士們用自己的身軀與坦克做鬥爭時,真的是淚眼婆娑,真的是由衷的佩服,就想到《八佰》里那些小戰士們從樓上跳到坦克上場景,現在我們還有多少人有這樣的勇氣!
女學生們和14位秦淮姑娘們共處在教堂里,前期充滿了矛盾,女學生們瞧不起秦淮姑娘們,但又對她們充滿了好奇,後來秦淮姑娘們在地窖里照顧那個小士兵,女學生們又覺得秦淮姑娘們沒有你們壞,總之就是在這種矛盾中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在第一次日本軍進入教堂的時候,女學生即使自己受到了屈辱和傷害也沒有出賣秦淮姑娘嘛,因為她們都是善良的孩子呀。
豆蔻那一段真的是那種慢慢撩撥着我的心,一步一步的進入感動中,溫暖中藏着的是秦淮姑娘對愛情、對家庭對美好的期待。
“小老鄉,不要謝我,你娶我吧。我跟你回家種田。”
“我家 沒田”
“那你家有什麼?”
“我家 什麼都沒有”
“那我就天天彈琵琶給你聽,我彈琵琶,你拿個棍,要飯,給你媽吃。”
“我,沒媽,我家人,死光了”
其實我不知道秦淮姑娘們該不該替女學生們去。該替?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難道秦淮姑娘們的命就生來低賤嘛,她們的前半生已經太辛苦了,而且她們去也不一定能活。 不該替?就像玉墨說的那樣,女學生去沒有任何生還的可能性。
秦淮姑娘們換上學生們的衣服時的笑容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她們中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讀過書,讀書人在他們眼中是高尚的,自己是卑微的,穿上這身學生裝,好像自己也擺脫的原來的身份。
那排穿着旗袍的秦淮姑娘們,邁步款款走來,背後教堂的花玻璃折射出一地光影,真的的風華絕代,最美的時候。
金陵十三釵是十二位秦淮姑娘們(有兩位中途回去拿東西遇難)和一位小男孩,他是原教父收留的孩子,在最後挺身而出。當數完人數發現是十二個人,還差一個人時,我當時看的時候一下子就慌了,該怎麼辦,真的要從女學生中抽一個嘛?怎麼抽?是啊,如果沒有這個小男孩,女學生們在生死面前會內訌嘛?讓我們由人性最美看到人性最惡呢?即使最後一刻小蚊子後悔代替我也能夠理解,這種害怕才是最真實的人性。
其實誰都沒有錯,錯的是那個混亂的時代,錯的是那個虛偽的日本政府,只恨那個時候國家太懦弱,人民才能這樣被欺負。
勿忘國恥,吾輩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