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的第二次成名: 撤離小熒屏, 轉型“演員”

文 | 光希 穀雨

2019年,杜江憑藉多部高口碑電影,刷屏了。

他今年的第一部影片是文藝片《地久天長》,在柏林電影節上攬獲影帝影后兩座大獎。片中他飾演的沈浩是一個背負兩個家庭三十多年秘密的人,對於片尾高潮“坦白戲”的處理,讓觀眾看到了杜江似乎“也挺適合文藝片的”另一面。

中秋檔上線的《烈火英雄》則賺足了觀眾眼淚,杜江出演了消防隊隊長馬衛國,人物形象很立體,既有對競爭對手憋着一口氣的較勁,又有作為隊長、戰友在火災險情中的責任和情懷刻畫,而父子線為馬衛國的角色升華又添上了溫情一筆。

國慶檔兩部影片《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中,他分別飾演了兩個不同的“硬漢”形象,一個是臨危不懼的民航英雄,一個是時代關鍵時刻香港回歸中的升旗手。前後兩個英雄人物形象的刻畫,在群像戲劇的包裹下,杜江身上的正氣愈發明顯。

當85生還在為角色、戲路找型的時候,演技不差的杜江則已經放棄了小熒屏,憑藉中國電影時下正流行的“中國故事”東風,逐漸走紅。

杜江主演、參演電影豆瓣評分

可以說杜江事業發展的每一次關鍵時刻,都做出了對的選擇。在萌文化泛濫的時候,和妻子霍思燕、兒子嗯哼一同參加親子類綜藝節目,尤其《爸爸回來了2》和《爸爸去哪兒5》中受眾的高重疊率,讓觀眾對杜江的路人緣一路走高,但脫離嗯哼、萌娃之後,杜江的人氣並不算太高。

隨着2016年“限娃令”出台,到2018年有關部門再次強調“限娃令”,期間杜江嘗試轉型。親子綜藝在當時的確是一個收視長青樹,但對藝人來說並不是,尤其是專長演戲的演員來說,這不是長久之計,也是一個“糟糕”的標籤。

他在電視劇里短暫打轉過一陣子,多是以“好丈夫”、“好男人”的形象,觀眾對他的印象不深。這期間中國電影也經歷了快速迭代和發展,表現社會癥結、現實情緒的中國本土故事,成為了新的票房支柱和口碑擔當。

《紅海行動》之後,杜江逐漸將視線瞄準了“中國故事”,演繹的是正氣睿智的硬漢形象,在今年博納影業推出的“中國驕傲”三部主旋律影片中均有角色出演。據了解,杜江一直積極接觸各類角色,主動轉型。

從一個“奶爸”修鍊成了億萬票房主演,杜江“聰明”地抓住了特定時期主流受眾的情感需求,堅持獨屬個人的“類型”形象塑造,結果也相對成功。

1

從好爸爸人設到電影咖的躍遷

從綜藝咖邁向電影咖,杜江是一個典型。這當然不是說他從綜藝出道,而是因為他憑藉綜藝走紅。

杜江和鄭愷、陳赫一個宿舍,三個人中杜江成名最晚,三個人身上都有“綜藝咖”的標籤。

不同的是,陳赫靠《愛情公寓》系列走紅之後,參加了《奔跑吧兄弟》等一系列綜藝,相較於演員而言,觀眾記住的更多是他在綜藝中耍寶的樣子。而鄭愷在主演言情劇、家庭劇之外,也和《奔跑吧兄弟》牢牢綁定。杜江與他們都不同,從萌娃綜藝中走紅,然後憑藉電影再樹立新形象,給觀眾的印象是有過渡和變化的。

他通過綜藝節目表現最先樹立給觀眾的形象是好丈夫和好父親,兩檔主要代表綜藝中,2015年的《爸爸回來了2》和2017年的《爸爸去哪兒5》都是萌娃綜藝。得益於當時萌文化、二次元文化在國內的飛速擴張,萌娃綜藝受到很多年輕觀眾的喜愛,杜江參加的這兩檔節目反饋非常好,尤其是《爸爸去哪兒5》播出之後,大家對杜江一下熟悉起來了。

他近年來的百度指數,在《爸爸回來了2》和《爸爸去哪兒5》播出期間內達到最高峰值點。

但是,大家對他的關注度停留在妻子霍思燕、兒子嗯哼身上,圍繞在他身上的標籤是“大眼萌爸”,絕非現在的“硬漢杜江”、“正氣杜江”。

得益於良好的“家庭人設”,杜江的商業資源在這段時間實現飛升,受到很多國民度非常高的品牌肯定。包括巴黎歐萊雅、舒膚佳、諾優能奶粉在內,先後都與杜江展開合作。

當時巴黎歐萊雅簽約杜江品牌大使,並不是它和男藝人最常合作的美妝線,而是女性護膚線;看中杜江與霍思燕、嗯哼的家庭檔,舒膚佳伸出了橄欖枝,邀請杜江擔任代言人;《爸爸去哪兒5》播出時,節目冠名商諾優能奶粉火速與杜江達成合作。

轉變發生在2018年,杜江這段時間內向電影咖轉變,他的個人形象從綜藝里的“萌爸”轉變成電影里的“偉光正”男演員。

彼時由博納影業出品的主旋律影片《紅海行動》中,杜江飾演的是臨危不亂的蛟龍突擊隊副隊長、爆破手。之後包括《烈火英雄》《決勝時刻》《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在內,杜江帶給觀眾的角色都是帶有鮮明印記的英雄人物。

在接受時尚媒體採訪時,杜江也曾表示自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演藝路線,“一個演員能找到某種類型的角色被大家認可,已經非常不容易。”

從萌文化到英雄文化過渡之間,杜江身上顯現的是小圈層到主流文化的躍遷,受眾群體也在年輕人到老中青之間實現了大幅度擴張。今年7月在上海,他還參加了國際頂奢品牌PRADA首次在國外舉辦的時裝秀。

2

撤離小熒屏

然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杜江也經歷過一段小熒屏的“陣痛期”。

2016年《爸爸回來了2》的播出讓杜江小有名氣,之後杜江發力大銀幕的同時,也開始兼顧小熒屏。他與妻子霍思燕共演兩部都市情感劇《再見,老婆大人》及《北京遇上西雅圖》,其中《北京遇上西雅圖》至今尚未播出。

有意思的是,這兩部劇都是以霍思燕為大女主,面向的是女性受眾群體,杜江在裡面起到的是“綠葉”的作用。從這期間內觀眾對於杜江播映作品的評價來看,作品的內容與口碑並不可觀。觀眾反映,劇情內容的質量不達標,部分演員演技尬,這些因素大幅降低了觀眾的觀劇體驗。

也因此,大多觀眾的關注點更多集中在了霍思燕杜江的“夫妻檔”上。杜江參演的劇集並沒有助推他走向更高的位置。

電視劇《再見,老婆大人》的播映恰好趕在親子真人秀節目的餘熱里,霍思燕和杜江的夫妻檔頗受關注,劇中兩人歡喜冤家的組合,也與夫妻二人在真人秀中的表現比較貼合。可以說,電視劇進一步鞏固了杜江的居家好男人形象,但對於“演員杜江”而言,這些劇並沒有為他的演藝價值上升增磚添瓦。

這個時期,國內影視劇市場出現了一條重要的分水嶺,隨着《太子妃升職記》《上癮》等網劇播出,網台審美開始分化。青春劇、懸疑劇、IP劇開始搶佔市場,留給婆媳劇、傳統家庭劇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而以李易峰、鹿晗為首的小鮮肉們牢牢把握小熒屏,流量正當紅,這顯然已經不是屬於演員杜江的時代。

作品市場反饋平平,親子真人秀影響力更大,杜江的演技在當時並沒有得到重視,這也是他在電視劇的發展上並不順利的原因之一。杜江的事業重心逐漸偏向“家庭親子”的軌道,但當時頒布的一道“限娃令”,又堵住了杜江在小熒屏上的另一條路。

2016年4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嚴格控制未成年人參與真人秀節目,不得借真人秀節目炒作包裝明星,也不得在娛樂訪談、娛樂報道等節目中宣傳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裝造“星”、一夜成名。

這意味着,靠親子真人秀髮展演藝事業的路走不通了。

而憑藉兒子和親子綜藝,第一次走紅的杜江在這一時期內,還有一部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播出。相比之下,作為演員,他在電視小熒屏領域的發展更加舉步維艱。

戲劇的是,在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中,杜江飾演的是當時社會裡一個沒見過世面,卻有着要上位決心的小人物,憑藉演技刻畫在眾多角色里被觀眾看到了,他第一次把自己從“嗯哼爸爸”的標籤中解救了出來。

之後的網綜《爸爸去哪兒5》讓杜江徹底走進了年輕一代,但“演員杜江”卻總是晚“嗯哼爸爸”一步。

電影《紅海行動》播出後至今,杜江再未出演過電視劇,而是一直以不同的角色活躍在大銀幕之上。由此推測,當時的杜江在娛樂大環境和自身外形等條件的兩方作用下,乘着《紅海行動》的勢頭,開始逐步撤離小熒屏。

這個“撤離”,恰好搭上觀眾對於中國電影內容需求變化關鍵時刻的“東風”。中國電影圈子裡開始盛行一種思想:“講好中國故事,是中國電影核心競爭力。”

從這個節點起,中國電影更加以講述人物故事、傳遞人物精神為重心,同時在“故事怎樣講”的藝術表達上也做出各種創新,部分中國電影的質量大幅提升。也因此,觀眾的審美逐漸發生轉變。

3

找“型”,成為演員杜江

身為演員的杜江同樣佔了這個時期的紅利。前期有林超賢導演、張譯主演的《紅海行動》,王小帥導演、王景和春詠梅主演的《地久天長》,再到近期的電影作品《烈火英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

從貓眼專業版數據來看,以上電影的綜合受眾畫像中,男女觀眾性別佔比幾近持平,年齡佔比以20-29歲年齡層為第一梯隊,30-34歲觀眾為第二梯隊,40歲以上為第三梯隊。

這給了杜江更大的展示空間。

一部部表現中國時代變化的現實主義題材刻畫,加之與大導演大班底的合作,杜江憑藉爆破手徐宏、中隊隊長馬衛國、第二機長梁棟等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角色,逐漸將自己的受眾圈層進一步擴大,獲得更廣泛的受眾群體認可。

這個認可直觀顯示在觀眾對於杜江的需求變化上,在早期杜江主打“居家男人”形象的時期,觀眾對於杜江的需求,多集中在“萌點”之上,即大眼萌爸與萌娃的互動、好丈夫與妻子的互動等。

經過多部電影和角色的“洗禮”,杜江的“硬漢”形象逐漸被觀眾認知,受眾圈層擴大了,由原本多集中在年輕女性群體的受眾範圍,擴大至男性及更廣的年齡層。新的觀眾群體對於杜江的需求,開始轉變為其身為一名演員,能夠通過角色為觀眾帶來的情感共振及對現實層面的思考。

杜江的第二次轉型顯然是順利的,這不僅反映在受眾評價上,也反映在他背後的資源上。由其出演的電影《紅海行動》《地久天長》《追龍2》《烈火英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博納影業集團均是出品方之一。

從2018年的《紅海行動》起,杜江至今上映的7部電影中,6部的出品方里都有博納影業。杜江與博納的“深度綁定”,也為他第二次的成名提供了不可小覷的助力。

國慶期間兩部主旋律的獻禮至此,杜江已成功去掉“萌爸”的標籤,以“演員杜江”的身份迎來自己的第二次成名時刻。

不過一個難題是,到目前為止,杜江的銀幕角色依舊是配角居多,沒有獨自擔起過一部大製作,這也是留給演員杜江需要完成的一道證明題。中間考驗的,除了領悟力之外,更是他的演技、運氣,以及對自我職業發展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