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補習班》終於上線, 鄧超上演兄弟父子: 該教育不好模仿

《銀河補習班》終於在近日上線了,對於沒有直接到影院觀看的小夥伴,終於可以直接網上搜來看啦。只不過看完的觀眾會有不少感慨,對於這點,我們也來探討一番吧。

言傳不如身教,鄧超在《銀河補習班》中演繹得淋漓盡致,但由於不同人有不同教育,《銀河補習班》的點評也有各種聲音,而評分就是兩種聲音的概括,觀後感的8.9,深思後的6.3。

也許在觀看完整部電影的幾秒反應,你會覺得電影很好,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很棒。但想想就會發現,其中有很多細節是家長們無法做到的,就比如鄧超演繹的馬皓文。

可能很多人覺得劇情里他飾演的父親真的好棒,正是許多孩子羨慕的(別人家的好父親)。但換位一想,鄧超作為導演,自己想詮釋的就是教育理念:如果每一位父親都這樣對孩子,孩子一定有更好的成長和未來。

只不過再轉到電影馬皓文對兒子說:“每個人都要有自己喜歡的事。”此話一出,若要較真起來可能會有點杠,因為每個人有自己喜歡的事,看似話很有道理,但也有不少孩子此話回懟父親:“你不是說,我可以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嗎?”

所以當父親沒有明確一件事對孩子造成有多大影響時,孩子們就會“亂來!”因此馬皓文在電影中帶孩子去了許多地方,甚至逃課(此事表達父親也很任性),不過事態還是好的,孩子了解了除課本之外,還有更廣闊的視野知識,就如寫作文,父親還親身帶孩子去感受了大自然。

對此電影是相當棒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孩子對父親的依賴,整體下來那就是“兄弟式父子。”可避免不了的是,有思維不同的人群。

對《銀河補習班》有點人表示,詮釋整體那根本就是主人公在灌輸洗腦思維給兒子,比如“要一直想,要一直想”,比如“不僅能把東西修好,你還能幹成世界上所有的事”全程很像洗腦?有嗎?

而妻子的死板教育和馬皓文的超前思維,形成教育反差,換言之就是妻子希望能把孩子扔給學校,讓學校把孩子調教好,但馬皓文卻覺得孩子應該要有自己的思想,學習固然重要,但不能一味去學習卻始終不明白一人活着的意義在哪?這就好比如你知道人要有夢想,可夢想中間需要做是什麼,你卻不知道。

從電影最終馬皓文的個性來看,馬皓文是一個比較驕傲的人,也是一個非常相信自己的人,對自己的技術更不相信會造成大橋倒塌的差錯。對此,先拋開主人公對兒子教育方式是否帶有“強灌輸”的作用,就單沖性格,馬皓文的每一句話也都是源於自己對事情的堅定從容,所以對孩子表達教育時,也是在對自己自信的二次復盤。

我們可說鄧超把《銀河補習班》的馬皓文演活了,也可以說鄧超把馬皓文演“過了!”怎麼說都好,這部電影確實都有兩面性,一面反一面正,鄧超在《銀河補習班》的人設本身難讓所有家長接受,更別說簡簡單單的“兄弟式父子”又有多少天下父親能做到。